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就我们新闻队伍的整体而言,作风和文风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在新闻队伍作风和文风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七靠记者”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和文风,就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最集中体现。所谓“七靠记者”,即:靠剪贴资料、材料写稿的“剪刀记者”,靠吹捧大款得好处的“老板记者”,靠通讯员提供初稿的“挂名记者”,靠跑赞助、拉广告写稿的“还账记者”,靠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过日子的“请帖记者”,靠道听途说拼凑稿子的“马路记者”,靠文凭和报社牌子混日子的“牌子记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七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2.
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则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具体反映,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报道时表现出来的格调、情趣和作风。广义上讲,新闻文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党风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反映。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文风的改进是一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3.
文风.是指语言文字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与作风。优良的文风。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追求。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改文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作为军事新闻工作者.应把树立清新文风作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下决心“改进会风和文风”。作风与文风紧密相联,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党报要增加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有好的文风。目前,新闻宣传在文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好文风从何而来?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抓好作风,改进文风”,希望引起大家对新闻文风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里选发的7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既有媒体的经验介绍,又有一线记者的心得体会,所述所论中,不乏“亮点”闪现,像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高艾苏所说的改进文风要在采写方面“至人所未至,想人所未想”,就是对作风与文风相互关系精当、形象的概述。有好的作风才会有好的文风,其间道理并不深奥,现在要紧的是从我做起,从每一步扎扎实实的改进做起。  相似文献   

5.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2001~2010年,《新闻记者》每年揭露与剖析十条假新闻。这十年,正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十年,也是党和政府倾力反腐倡廉扶正祛邪的十年。文风是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两条最根本的东西。说空话、说  相似文献   

7.
文风与形象     
文风体现作品的形象,作品反映作者的形象,所以,古人曰:“文如其人”。文风是作者使用文字、语言的作风,它是作者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品德作风以及文化修养、语言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可见,文风也是作者形象的显现。所以,古人又云:“文品即人品”。我们读杜甫的诗作即能感受到一个满腔悲愤,忧国忧民的作者形象;读李白的诗作则能感受  相似文献   

8.
抓作风、改文风,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如其人”。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有什么样的文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执政党的作风决定着主流媒体的新闻文风。然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新闻文风并不总是消极的和被动的。一种文风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党的作风:要么促进党的作风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成为不良作风的藏污纳垢之地。新闻战线的同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新闻工作的实际,抓作风,改文风,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报又称机关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机关报长期以来与各级党政机关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少数机关不良的作风、文风在机关报的报道中也常有所表现,这就是报道的“机关化”倾向。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全党转变作风,今年是转变作风年,党报转变作风,就要从克服报道的“机关化”倾向入手。  相似文献   

10.
抓作风、改文风和端正世界观、新闻观林枫“抓作风、改文风”的命题,对于我国新闻界具有普遍意义,是一个有根强针对性和重大意义的问题。作风、文风属于外部表现,取决于思想、信念、追求。新闻界“抓作风、改文风”,要和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观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风,对个人来说,是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作风,具有一贯性的特点。对社会来说,文风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上多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风尚,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特点。个人的文风受社会文风的影响,它常常是社会文风的反映。文风不等于风格,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艺术特长,是一个成熟的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对于风格,我们主张百花齐放,自由发展。而文风,我们则提倡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不良文风。  相似文献   

12.
文如其人     
文风,是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作出正确回答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写过一篇文风方面的专论:《反对党八股》,为我们改进文风指明了方向。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风说到底与人的作风有关。 采访作风要深。作风如何,关系到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关系到我们宣传报道的深度。记者应该长期地、无条件地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我们有些记者干得出色。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文风的思想.是毛泽东传播思想的一部分,当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对这一“部分”,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文章的形式问题,因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因此,关于文风的思想,实际上是有关党的作风的思想,涉及到作者的世界观和文章的内容。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文风的思想,是完整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传播思想的需要;再联系到目前某些文章的文风存在的问题.那么,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文风思想更是现实的需要。对于毛泽东的文风思想,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关于文风的总的…  相似文献   

14.
4月4日,中宣部召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贯彻落实《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座谈会,刘云山同志在会上讲话指出:“要培育清新活泼的文风,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多联系群众的身边事例,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多采用新的报道形式和报道手法,努力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段话,言简意赅,既讲明了改进文风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又指出了改进文风的途径及方法。贯彻这一要求,新闻单位当统一认识,迅速行动。怎样培育清新活泼的文风呢?本期《前沿关注》就此开展讨论。南振中的文章以“还原感性”立论,虚实结合,旁征博引,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清新学风;杜耀峰的文章从“文以载道”切入,指陈问题,探讨出路,显示出一位党报老总渴求事业精进的拳拳之忱。其他几位作者的文章也都写作用心,各有新意。归结到一点,大家有这样的共识: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欲有好文风,先树好作风。文风改进,涉及方方面面,“速胜”不可能,“持久”见真功。愿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勉: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相似文献   

15.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既是“抓作风、改文风”的突破口,又是这二者的结合点。只要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我们的作风和文风就能不断地有所改进。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既是搞好报道的不二法门,也是记者成材的必由之路。它本是我们党、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作风。但是无可否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在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要不要坚持这一条,有些新闻同仁产生了怀疑。新华社山西分社毫不动摇地坚决贯彻  相似文献   

16.
党报是党的机关报,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端正党报文风,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文风是党风的反映。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正则文风正  相似文献   

17.
文风不是小事.因为它体现着党风、政风,甚至影响着民风。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说:关于新闻报道的文风问题,这些年我们反复强调.也有大的改进,但这一问题还远未解决.有的新闻报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有的文件语言、刻板生硬:有的追求另类、离奇怪诞,远离普通百姓:更有甚者,有的随意拔高、虚假不实。这是影响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文风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改文风”既应该是“走基层、转作风”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思想方法与深入实际———从扶贫实践体会“抓作风改文风”陆小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传统,也是对每一个新华社记者的基本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抓作风抓文风”?除了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化研讨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寻求更具操作性的建议?1...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