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本刊“国家重点实验室巡礼”栏目致读者中国从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已走过了11个春秋。总体上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11年运行,积聚了一批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家,具备了开发世界基础性研究前沿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形成了一批覆盖我国...  相似文献   

2.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与任务的思考东南大学许大信,孙忠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做了三件意义极其深远的大事,这就是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和学位制,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和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东南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的毫米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三...  相似文献   

3.
我校固体力学学科是全国的一个重点学科点。几年来,随着清华大学学科建设的进展,固体力学博士点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交叉的前沿上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曾多次获得国家和教委级的奖励;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研究任务,为我国的四化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跨学科研究推出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学术创新的重要模式之一。卡文迪许实验室、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冷泉港实验室都在深入开展单一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以探寻新的学术方向为目标,以重大社会需求为动力,组建跨学科团队,“孵化”出大量基础研究原创成果。3个实验室积极引进与培养跨学科人才,营造跨学科学术文化,扶持原创性基础研究,使跨学科团队成为原创性基础研究的生力军。为了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国要借鉴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经验,倡导高校围绕基础研究关键领域,组建跨学科团队,培养跨学科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孵化”原创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面对理论和实践中“什么是国家实验室”这一基本但事关国家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全局的问题,以已有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成果为载体,运用文献和文本挖掘方法,厘定了国家实验室的基本内涵。它是指为了满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统领目标的系列国家级发展目标,在政府主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协同参与下,依托国家或国际重大科技工程、任务、项目等,综合运用计划与市场手段,从事有严格条件限定的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重大(关键或共性)技术创新、社会公益性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的一种科技组织。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战略性、国际性、独立性、政治性等特点,且类型划分多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60-62
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科研机构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应对国家重大和紧迫的战略需求,也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国家实验室举国体制和协同体制的分析,认为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途径是建立小核心、大协作、举国体制的发展机制体制,将国家实验室带入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时,带动一大批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上档次、提效率、增效益,实现国家实验室支撑公共研究平台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是什么为推动相关的重点或优势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培养和凝聚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骨干人才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2001年中科院启动了“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依托具有良好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的国家或院重点实验室,组建和支持一批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师》2011,(9):4-4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一“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实验室是2016年6月经怀化学院批准,依托于风景园林学院组建的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充足,拥有一批高水准的景观测量、规划设计、效果表现、图文输出等仪器设备以及5000余册图书资料,能够满足现有风景园林基础研究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的需要。实验室现有教授4人(含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人(含外聘高工4人)  相似文献   

10.
<正>实验室简介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部级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6月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建设,2011年12月正式批准运行,2016年9月通过重点实验室评估。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从多尺度探讨生命科学中力环境与分子、细胞、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规律,形成新方法和新技术,国内外一批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对此高度关注。实验室旨在远近结合、梯次接续地系统架构实验室发展方向,在生物流变和健康工程领域,形成涵盖重大疾病防治、基础健康保障服务和前沿医疗技术突破的整体布局,砥励、造就、汇聚生物流变与健康工程领域的学术拔尖人才,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梯队,努力在该领域发挥特色及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新建本科院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就必然要提升人文社科研究层次。提升的路径就是研究方式的转型——在思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参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路径要在思辨、规范性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对人文社科研究要采取多元方式方法,如要形成从上到下的合力保障,严密的制度,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可分为集中式模式和分散式模式。该文讨论了集中式模式及其特点、分散式模式及其特点,并对两种建设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所应采用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该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数量、类别、分布和主持人四个方面九个维度,对2001—2012年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技术类立项课题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梳理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现状与热点,管窥教育技术研究的取向与趋势。从加强立项研究、注重机会公平、关注区域弱势、紧跟学科前沿和增强科研意识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台湾科技类大学隶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同时又是台湾高等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发展基于台湾经济发展需求,在服务台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目前正积极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了解台湾科技类大学办学模式建立的时代背景,汲取和借鉴其办学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197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n engine for China’s modernisation. Comparativel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SS) research has been overlooked in national policy for a long period. Although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has gained global prominence, its HSS research remains less visible in the worl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licy trajectory of internationalising Chinese HSS research from 1978 to 2020. It identifies changing and unchanged tensions along the policy trajectory, explores the dynamics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indigenisation (‘Chinalisation’) of HSS, and reveals a hybridisation of ideological openness and vigilance in Chinese HSS research. 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those tens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hifted power paradigm in Chinese HS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Chinalisation’, and the tensions between national policies, institutional implementation and individua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际论文统计分析的视角,从学科领域、ESI学科两个层次和结构、规模、质量三个维度对中关一流大学理科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中国一流大学和美国一流大学的主导学科领域分别是理科与生命科学学科;中国一流大学理科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与美国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上。我国一流大学理科各学科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数学学科数量和质量平衡发展;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规模大幅增长,引领了理科规模的快速扩张;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稳健发展,而空间科学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政策基础与外部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和建设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是科教兴国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难。这些问题有些是与研究型大学内部的运行机制有关,有些则与大学发展的外部环境相联。本文将以“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为基础,分几个方面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外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美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指专业的设置、调整及其管理。专业建设是大学的基本建设。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是大学遵循教育规律之举,也是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目前,由于我国现行的过于刚性的“显性模式”的专业建设体制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大学、市场三还没有真正有机统一起来,大学专业设置大同小异——重点大学无重点,地方大学无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薄弱;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一些大学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倾向严重;大学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因此,分析借鉴美国大学专业建设的一些长处,改变我国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是部门权力、单位利益,是主管部门“统、包、管”、大学“等、靠、要”的传统计划经济的专业观,树立专业建设是承担责任、是迎接挑战、是自负后果的市场经济的专业理念,改革现行单一的僵化的国家专业建设体制和模式,建立“由点到面”、“抓大放小”、“国家一地方一大学”三级共建等多元专业建设体制和模式及其协同促动机制,将有助于专业建设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是为创新教育打基础的,因而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院校必须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并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文化创新活动;与此同时,要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高师院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高师院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需要建立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质量评价机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机制,本科生科技活动和科研项目资助与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