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听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的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写作文没有信心,更别说写出有创新性的作文。造成小学生在写作上有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指导不当,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真诚、真切的感受。因为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成就一篇好作文。"自己的",就是说文章应富有个性色彩,在选材上,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而"自己的"往往就是最有特色的。所以,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我手写我心"这本应是学生写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应该是"真我"的体现,写出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我,作文才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要学生写出看到"政治老师"一词所能联系到的词汇和形象,褒义、贬义的都可以,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就行了。答案五花八门,出现最多的有:能言善辩、权威、没情调、守旧、老土、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的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 从小学阶段起,学生就学写作文,到高中毕业,大概要写出无数篇大大小小的作文.然而会写作文的、乐意写作文的学生却少之又少.当前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偏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方面 一是没有东西可写.农村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材料积累得少.而写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如果生活单调,积累太少,当然无话可说.二是没有时间来写.  相似文献   

7.
老师们提倡"有意义"的作文学生A:一次,老师评讲作文《童年趣事》。我觉得这样的作文很有意思,可老师没讲几句就说:"要是能写出‘趣事’的意义,那就是一篇好作文了……"我一听,顿时没了兴致。童年时的我们光知道玩,哪懂得什么"意义"呀?学生B:平时写作文,老师既要我们写得真实,又要写出意义,作文中的对白必须是含义深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舞台,文章是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中学生要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必须走进生活,写出真情。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让其在生活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去体验,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
写作的节奏     
有的同学写作文,往往是想到或拿到一个题目,不认真思考就立即动笔开始写,边写边想,边想边写,结果写出的作文结构松散、中心模糊、内容肤浅。写作文要讲究节奏,应当是慢——快——慢。  相似文献   

10.
作文之本     
学生写作文,应当坚持一个前提——有为而作,有感而发;还应当尽力达到一个要求,就是写出的文章要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为什么写作文?可能有不少学生的答案是:为了中考、高考多得分。这固然无可厚非。但作文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作用,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练作文、写文章是有目的的,"文须有益于天下"(清代顾炎武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写出的作文存在假、空的现象。鉴于此,尝试通过"听、说、读、看、改"的方法,使学生耳动、嘴动、眼动、手动、心动,"主动"写作文,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高写作文的兴趣,形成写作文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真实才有生命。”我们写作文,材料一定要有真实性,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感动人、教育人,使人百看不厌。所以,写文章一定要写真实的事、真实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怎样使孩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关键在于有生活的实践和体验。对孩子来说,写作文并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为什么有的孩子怕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为什么有的孩子却认为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内容?关键在于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有了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本最好的作文参考书。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观察是前提,充分调动孩子的眼睛、耳朵…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作文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他们害怕作文,抵触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对于相当一批学生来说,写作文不是思想的表达,而是凑足字数的苦差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头脑里空空如也,怎么能写出满意的作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语文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分类整理材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写作文的基础,但是单凭观察并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比如有同学走进一片树林,写出这样的观察所得:片树林,写出这样的观察所得:早晨,我走进小树林,发现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高中作文教学遇到这种困境与学生写作素材的贫乏有很大关系。缺乏相应的写作素材,即使是"巧妇"也无法写出好的作文。造成高中生写作素材贫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总结积累写作素材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新祥 《现代语文》2005,(3):110-110
现在的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作文时,不是全盘照抄,就是大段大段摘录好词好句,或者是干巴巴的,很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纯粹是为作文而作文.要想使小学生真正地认为写作文不是一种负担,用自己的"心"去写,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得法.  相似文献   

18.
写作文需要通过观察来积累生活素材,需要通过思考来整理生活素材,需要通过阅读来感悟生活素材。如果缺乏观察、思考、阅读,那么写作文当然就成了一件难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颇有哲理性,让我们感悟到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从生活中去汲取素材。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比作溪水,那么如何让文章"清澈美丽"呢?我决定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让学生汲生活之活水,荡思想之洪波,赏美文之涟漪。  相似文献   

19.
蒋铭 《考试周刊》2011,(59):68-68
“烦死人,义要写作文了!”“要是学习语文不要写作文,那该多好啊!”这是许多中年级孩子的心声。中年级孩子刚学写作文,不知该如何下笔.更不懂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在作文课上,总是免不了牢骚满腹。怎么排除学生的这种怕写的情绪,让学生爱上作文课,充满激情地写出富有童趣的文章来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写作文需经历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从看图说话开始模仿,到自己创作出有个性的习作,是实现从模仿到创作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发挥个性化的思维,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