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两年,各媒体的两会报道做得越来越好,机关报台在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和旗舰作用的同时,积极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市场化媒体则侧重于开展各种专题报道,既反映焦点热点又贴近社会民生。但是,两会报道从选题、内容到报道形式,总有些老套的痕迹,语言枯燥、信息量少,这些都是媒体应当着力避免的。如何才能改进两会报道、提高报道质量?笔者认为必须从选题、内容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努力向广度、深度发展,学会全面、辩证地 一种专业所允许的规则。于是客观性从一看待、分析事件,积极地使用平衡的报道 种信念变成一种对新闻事实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为新闻信息量的多与少之争、时效性的快与慢之争,更表现为新闻报道的独到性与深刻性之争。因此,深度报道成为各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之一。事实上,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各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传媒品牌、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多年来,各媒体对如何搞好深度报道不断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很多可贵的经验。但如何深化对深度报道的认识,如何深入搞好深度报道,如何提高深度报道的水平,这些问题尚需我们进一步探讨。本刊特约请新闻界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4.
李琛  来向武 《青年记者》2008,(10):52-53
从全面参与报道1984年奥运会起,我国媒体在对历届奥运会的报道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奥运报道模式。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和报道内容的选择方面看,“唯金牌论”是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新闻报道中的“唯金牌论”,主要指媒体以胜利者为聚焦对象,着重于对冠军运动员和优势竞赛项目的报道,客观上形成“胜者为王,败者被冷落”和“银牌仅仅是一种安慰奖,而铜牌则几乎不被议论”的舆论氛围,“宣扬一种表彰成就、崇尚胜利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李某某案等未成年人报道为例,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未成年人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报道存在报道视角不平等、媒介形象污名化以及公共利益认知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失衡等问题,并据此从媒体内外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祁惟 《新闻天地》2002,(4):33-34
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形象、迅捷等优势,必然在经济报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我想就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电视经济报道的现状我国的电视经济报道早已跳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文稿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和宣扬成绩,画面不再仅仅是钢花飞溅、机床运转或稻浪滚滚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报道的新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报道的触角几乎涉及经  相似文献   

7.
浅析媒体三农报道的得与失——以《湖南日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南日报>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报道所在版面位置和报道态度四个方面对有关三农的报道加以分析,对媒体在三农报道中的得与失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两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历来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两会新闻报道如何出新,是各媒体关注的共同话题。回顾今年两会报道,各媒体在报道内容、报道模式、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方面不乏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陈青 《新闻记者》2012,(8):87-91
批评性报道,是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从新闻自身的价值而言,批评性报道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而提倡信息公开、维护大众的知情权则为媒体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使得见诸于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三鹿奶粉"、"圣元奶粉"、"富士康员工跳楼"、"毒胶囊"等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把握批评性报道的导向,减少其负面作用,放大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赵智敏 《新闻传播》2007,(10):32-32,33,34,3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赵良英 《新闻前哨》2003,(10):38-38
所谓深度报道,按照《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深度报道大量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源于媒体竞争加剧和受众需求变化的客观现实。我国正处于  相似文献   

13.
付强 《传媒》2018,(14):72-74
融媒体时代,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施展融合战略的大舞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全国两会报道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技术运用到技术融合、从多渠道到渠道融合的发展轨迹.随着技术与战略的成熟,未来的全国两会报道,技术融合将会取代技术运用,新媒体矩阵传播将会取代大篇幅报道,而"独家新闻"将一直作为核心竞争力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余子瑛 《今传媒》2011,(4):40-43
相比于西方,典型人物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报道形式,本文立足典型人物报道策划,从典型人物单篇报道和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两个方面探讨当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新形式。本文以2010年11月6日前主流媒体对房玫同志事迹的系列报道为例,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典型人物报道,用历史的、扬弃的和批判的眼光分析问题。另外,文章还从策划和组织新闻传播的角度,考察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问题。最终得出媒体同仁应从新闻策划的视角,立足新闻本位,打造媒体品牌,采取媒体联动式报道合力推动典型人物报道。  相似文献   

15.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公共突发事件由于影响面广、影响力大而需要媒体严格的把关。那么,在我国特殊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把关标准是什么?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结合把关人理论与我国电视媒体所处的现实环境,试图从理论层面和电视把关实践层面的对照中得出我国电视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主要把关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公共突发事件由于影响面广、影响力大而需要媒体严格的把关。那么,在我国特殊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把关标准是什么?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结合把关人理论与我国电视媒体所处的现实环境,试图从理论层面和电视把关实践层面的对照中得出我国电视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主要把关标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的法制报刊,以及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设置的相关法制栏目都纷纷采用各种报道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当今社会,法制宣传服务的相关报道早已成为我国媒体新闻工作的常态内容。而通过报道分析案例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案例报道方式也因其实在的内容和通俗的形式而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这里,笔者就近年来媒体常见的宣教类案例报道的特点及写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波波  张焱 《新闻世界》2014,(9):250-251
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平衡报道传入我国,但从如今的实践来看,"平衡"这一重要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当前我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衡现象依旧存在,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新闻报道在我国的失衡现象,通过分析平衡报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促使新闻报道的平衡的发展,促使平衡报道本土化,更加符合我国实际。  相似文献   

20.
马凯俊 《新闻世界》2011,(11):205-206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实力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媒体在国际话语权中“失语”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尤其是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国家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层面,对我国媒体近十年来对突发事件对外报道中所积累的经验,略做回顾、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