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怪僻·怪癖错例:街道办事处刘主任提醒我们,杨某不仅怀有抵触情绪,而且性格怪癖,跟他谈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辨析:这里的“怪癖”应为“怪僻”。“怪僻”与“怪癖”读音相近,但词性和词义均有所不同。“怪僻”属形容词,是古怪的意思,用于形容脾气、性情或性格的古怪,“僻”(pì)在这里本身就有“性情古怪,跟一般人合不来”的意思。“癖”(pǐ)指嗜好或特别的爱好,“怪癖”指古怪的癖好或嗜好。例句意在说明“杨某”的性格古怪,而不是说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或嗜好,因此应当用“怪僻”而不宜用“怪癖”。《常见易错字词辨析》选摘@赵增秀…  相似文献   

2.
列位看官切莫紧张,本文所称的“谍影”一词,纯系借用,用以指代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一些不常被人提起、却又时时在发生的现象。 这些现象,与人们大多谈论的新闻策划、营销战略、发行大战等市场竞争不同,没有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公众话题,没有成为热火朝天的擂台大赛;但在圈内的私下场合里,却往往是类似佐料般的话题被津津乐道。在各媒体,上上下下一般也是对内多加防范,对外心照不宣睁只眼闭只眼── 也许,这是“竞争”所难免之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三版给出的定义,“竞争”一词就是指“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  相似文献   

3.
嗜好     
朋友们说我既不会吸烟,又不善饮酒,是个没有嗜好的人。我总是点点头微笑着。但心里不免想着自己还是有嗜好的。上中学时,同学中很有几个爱书的,渐渐地我也不满足学校图书馆里的“中华百科丛书”和“万有文库”了。家里几乎没有藏书,不知哪里来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以至《玉梨魂》之类,早已偷偷读过;叔叔留下的《中学生》、《东方杂志》曾使我迷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是外来语满天飞的时候,而这些外来语大多是漂浮的“能指”,它们和接受者头脑中的汉语的词义丛纠缠在一起,通常找不到其确切的语义,而这些词的使用者也处在一种嗳昧的有待被命名的状态。一旦被命名,被明确表述,这些词语、这些人就泾渭分明地分离了。  相似文献   

5.
说起“爬格子”的感觉,爱好“爬格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爬格子”有苦也有乐。那种感觉很难表达,就像喝咖啡的味道,许多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又特别喜欢,喜欢上了往往一辈子也难以割舍。然而,“爬格子”对于爱“爬格子”的人来说毕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间小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茶、一包烟、一支笔、一本稿纸,便可进入一种充满感情的世界。可以尽情地哭,尽情地笑,尽情地敞开自己白天紧闭的心扉,在没有尘埃,没有宠辱,没有奸诈,没有铜臭的世界里翱翔。“爬格子”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文字变成信息传播纸上的铅字。被发表的作品是“爬格子”人孕育的胎儿,是“爬格子”的人在格子里播种后的收获,是“爬格子”的人获得的最高精神奖赏。“爬格子”虽苦,但苦中有乐。“爬格子”的感觉@林绍荣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京城一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现代汉语辞典》“党”字条的20多个词语中,没有“党票”这个词,它指的是“党籍”。平时,偶尔能听到有些人(包括少数党员)把党籍说成“党票”,把某某人被开除党籍称作“丢  相似文献   

7.
吴怡 《视听纵横》2003,(3):64-66
把国人每天晚上忠实地打开电视这样的夜间活动,称为精神上的晚餐还是满贴切的。至于每天为这场晚宴掌勺上菜的,自然就是我们电视人了。好厨师都知道看人上菜的道理,来的是什么人,家世如何,背景怎样,有什么古怪的嗜好、特别的要求,甚至于客人的性格、爱好,都会成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这些说起来属全国一流的教授们,因为一些基本的生活条件问题。反复地找本该为他们服务的部门、以及上级领导解决,结果是没有人理会。只有这些事情被那些20多岁的毛头记者们曝光之后,才会有人出来应付他们一下?  相似文献   

9.
《浙江档案》2004,(5):42-42
“夫人”一词,古今都能用,问题是用的场合有讲究。“夫人”是尊称,只能用于他人,不能用于自己。即只能说“您的夫人”、“他的大人”,不能说“我的夫人”。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老传统。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品、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被封赠为“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大员在对外场合就自称其妻子为夫人。清末梁章钜写的《称谓录》一书“对人自称妻”下面共列有六种称呼:“内、内子、内人、室人、荆妇、山妻”,唯独没有“夫人”一词;而在称人之妻下面则列有“夫人”一词。要想从规范的文字作品中找到“对自己的妻子”可…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节目主持人叫ANCHOR MAN,这个词在主持人以前是指基督教长老会议长、大学考试的主考官、体育比赛中接力赛跑“最后一棒”的冲刺人,这些人都是在一个工作集体中有举足轻重的的决定性人物。20世纪50年代初,这个术语被借用到广播电视界,专门用于称呼新闻主  相似文献   

11.
性格拘谨,不善言辞,整日忙碌,步履匆匆,虽有“山东大汉”的个头,却没有魁梧的身材,反而还显几分力单。这就是张廷森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一个战士报道员,与人合作的关于气象兵训练保障的稿件,上过1994年军报的头版头条,而且还加了编后;连续3年被所在集团军评为“优秀通讯员”。说起他对写作的爱好,还是缘于念初中时语文老师的一激将”之法。那时,他在班里的写作水平一直处于中下游。一次,他写了一篇题为《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因为是自己命题,又加上亲身经历,写起来得心应手,他心里美滋滋地等着老师的表扬。老师看完作文…  相似文献   

12.
我在厂里是搞宣传工作的,工作之余,有个嗜好、喜欢“爬格子”。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我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在写作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从退稿中吸取“养料”,摸索投稿的“路子”。在报社编辑、记者的帮助下,我写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见报的稿件也渐渐多起来了。近年来,我在上海和首都20多种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消息、通讯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只“笨鸟”杨树森【射阳】在编辑之余,我的文章渐渐多起来,差不多天天见到样刊,天天见到稿费,不少人都羡慕我“文思敏捷”。其实,我很迟钝,是一只“笨鸟”,小时候就有“杨大呆子”的浑名。人“呆”而文章多,岂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没有。因为那股“呆”...  相似文献   

14.
不要在报道中滥称“老板”浙江日报不久前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不当“老板”作公仆》。文中说,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老板”一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报刊上能够被“推出”的东西渐渐地多了起来,大到一台晚会、一部巨片和一套机械设备,小到一盒磁带、一本书或一粒药丸,等等,大有一推之下,万物皆出之势。据查,“推出”一词本意是指用双手(或单手)作用于某物(多从其背后),使之能让人看见。而把它的使用范围扩而广之,作用于物品,甚至是看不出的东西上面,则发源于港台报刊,彼地报刊上多有“推出力作”、“推出新人”等字眼,且常常喜欢冠之以“隆重”二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真是兴旺发达,这一点也具体表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出来的诸如交通台、经济台、证券台、信息台……等各类广播电台方面,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电台一多,听众可收听的节目也就多了起来,而且如今的节目多采用从西方舶来的主持人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在这些电台开办之初,其节目也的确让广大听众耳目一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这种方式主持的节目听得多了,听众就渐渐地漠然视之了,那曾经的新鲜感也渐渐消逝。其实广大听众对电台这种敬而远之的情况的出现,不仅仅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应…  相似文献   

17.
在南方呆了几年,勉强学会了听懂粤语,和买菜的时候将就说几句“几钱啊”“便宜点啦”,之外还养成了很不良的嗜好,就是看香港的电视和杂志——而且是八卦的那种。  相似文献   

18.
媒体执编一忌“唯心歪”,主观武断“想当然”,无中生有乱改写,添秀不成闹笑话。如有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离休老干部×××当年登上总统府》的报道,原文中没有插上红旗一词,编辑却唯心主观地、想当然地加上“降下了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插上了五星红旗”这一句,殊不知,那时还没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怎能有五星红旗插上总统府的事呢? 还有一位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七旬老人”,其实他是69岁,为了用词与普通市民四字时称,故写为“七旬老人”,编辑者又是想当然地把“七旬老人”改为“70多岁”,使作者一下子…  相似文献   

19.
时下,“托儿”盛行,买房的,会遭遇“房托儿”;买药的,会遭遇“药托儿”;看病的,会遭遇“医托儿”;买车的,会遭遇“车托儿”;找伴侣的,会遭遇“婚托儿”;上学的,会遭遇“学托儿”;跑官的,会遭遇“官托儿”;被采访的,会遭遇“记托儿”,甚至饭有“饭托儿”,电话有“聊托儿”,互联网有“网托儿”,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然而,诸如“房托儿”这类词,古今工具书没有收入。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却有“托儿”这样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tuōr(方)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给“托儿”如此定义,相当准确。显然,以上“房托儿”等词是“托儿”一词的衍生。  相似文献   

20.
“惟一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在一次谈话中,一位中年报人这样对我说。他所供职的是一家在山东地区颇有影响的市民报,丰厚的广告收入和较大的发行量也许使他有理由如此自信。但当被问及该报读者调查的情况时,他的自信显然少了许多:“已经将近两年没有做了,可能,最近要做。”这大概并非偶然。当“竞争”、“市场”、“二次销售”这类词汇被办报人越来越多提及的时候,“读者调查”却似乎成了一个被山东报人有意无意遗忘的生僻词。当然,说读者调查在山东报纸中不存在显然有些偏颇。据了解,济南的几家市民报就不约而同地选择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