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位朋友谈起他上初中的孩子时说:“我的孩子原来很听话,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为什么,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把我和他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不理不睬,我真不理解,好好的一个孩子为什么变坏了呢?”为什么这个孩子变得不听话了?是这个孩子“变坏了”吗?不是,这是初中学生对抗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对抗心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当儿童长到三、四岁时,有的时候不理睬父母的制止,任性去做一些事情,这是所谓“第一反抗期”,儿童是以一种倔强的和莽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似  相似文献   

2.
汤燕辉 《教育导刊》2004,(18):41-43
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宠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好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种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习惯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好任性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任性住往发生在家里,对象多为父母。在幼儿园里,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任性的儿童。幼儿为什么会出现任性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①对孩子过分溺爱。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②对孩子管束过严。孩子的任性,常常反映了他们对父母严厉管束的不满。③对孩子的态度不当。有的父母对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5.
乐乐和许多孩子一样,有一些“任性”的行为,比如,挑食、不爱吃青椒、晚上不肯睡觉等等。妈妈知道,二三岁孩子的“任性”是出于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虽然,大人也给他们讲一些道理,但孩子实际上是不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比如,一位妈妈教育三岁的女儿“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但当妈妈叫女儿帮自己拿鞋子的时候,女儿的回答是“妈妈,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吗?你也要自己拿鞋子”,说得妈妈哭笑不得。其实,年幼孩子的良好行为培养,是从做事开始的,而不必一定对他讲许  相似文献   

6.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有这种习惯的孩子做事情时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不进他人善意的劝告。如果事不遂愿,就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伺机报复。这样的坏习惯当然要及早纠正,否则孩子到社会上必然碰壁,也无法立足。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任性,气死我了”;还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多数孩子只是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的增多 ,经济状况的改变 ,使很多的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小公主”。他们在家庭的过分的“爱”的滋养下 ,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便养成了任性、孤傲和无理取闹等性格特征 ,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也为后来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果在学校教育中未纠正过来 ,还会对社会带来危害。笔者从学校工作和身边发生的几件事中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家长和教育同行商榷。一、对任性、耍赖的孩子要敢说“不”任性、耍赖是孩子在家长骄惯下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任性…  相似文献   

8.
龚红梅 《考试周刊》2012,(11):190-19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活富裕了,可孩子比原来少了,县城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养尊处优,任性娇气;小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不缺零花钱,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还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要管好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和班主任肩上。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受到宠爱,很容易养成自私、任性、情绪不稳定、好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种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和习惯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类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对“社会行为问题”定义的界定是比较一致的,即社会行为问题包括发脾气、打架、争吵、说谎、忌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破坏性行为、偷窃等。二、个案描述(一)个案基本情况洋洋是一个不到6周岁的小男孩,9月中旬刚插到我们班,有较明显的社会行为问题。他好打架、争吵、说谎、恶…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贫困”现象的发生。本文透视了城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并结合留守儿童“心理贫困”的表现来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心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使家长很头痛。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大哭大闹,有的家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得暂时的“耳根清静”;有的家长采取打骂的方式,往往使吵闹的局面愈演愈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知道处理孩子的任性需要一个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自然达不到效果。应该怎么办呢?这里给你支几招。第一招:俯下身来孩子任性时,要分析原因,也要看看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是无理的,当然要拒绝,但是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也很重要。这是理智处理孩子任性的第一步。通常孩子的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或兴趣的表现,是孩子最初的求知欲和…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使孩子在家庭中成了绝对的中心。长辈们的溺爱与娇宠,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骄横,不知为别人着想、不懂得尊重别人;父母的过份保护,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导致自我服务能力差;城市的居住生活特点、家庭的小型化、家居的封闭化等因素,使孩子缺少与伙伴的集体活动,缺少合作与竞争精神,社会适应力欠佳;特别是有些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还存在错误观念等,这些表现正是当代幼儿心理出现的不健康信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来谈一谈对幼儿良好性格心理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4.
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现代儿童的身心日趋脆弱,常表现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状态。究其原因,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这些儿童普遍缺乏的是"劣性刺激"。所谓"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饥饿:为了增加儿童的...  相似文献   

15.
每天,我都会给孩子留一个小小的作业。所谓“作业”,不是让孩子动笔写,而是让他们回家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和成人的活动,第二天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这学期,有一节谈话课内容是《好孩子,不任性》,头一天,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问一问,想一想什么是任性?你有没有任性过?任性好不好?第二天,围绕“任性”孩子们纷纷地发了言,有的说:“那天,我和妈妈上街,我非要冰激凌吃,妈妈不答应我就哭,这就是任性,这样做不好。”还有的说:“有一次天很冷,我非要穿裙子,妈妈不让我穿,我就闹着不上幼儿园,这是任性,任性不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  相似文献   

16.
“人之初,性本善”,很小的孩子,特别是还没有上学的孩子,都很喜欢凌书、写字.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看到大人读书看报或写宁都尝试着去模仿,可为什么到了让他们读书写字的时候,他们反而又厌倦了呢?孩子不爱学习是谁的责任?我认为孩子本人绝无责任,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17.
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为一件小事就轻生,或因荒唐而自杀?因为他们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儿童由于生活经验少,心理还不成熟,并不真正知道"死"是怎么回事,他们往往以为别人会死,自己是不会死的。儿童也常有"拟人化"倾向,把各种东西都看成仿佛是...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1,(4):31-31
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孙辈已经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粘”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对此,教育专家指出,老人对孩子的“依赖症”是隔代教养中祖辈宠溺孙辈的心理根源之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孩子任性、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有人把这种任性归咎于家长对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不尽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有些参与行为会对他们不利。家长们大多是以成人的思维更多地考虑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些兴趣与要求也正是孩子心理需…  相似文献   

20.
任性的孩子最痛苦?不可能!很多家长听了肯定会跳起来:什么都顺着他们,让他们自由自在,他们应该是最快乐的怎么还会有痛苦?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赵忠心却言之凿凿:任性的孩子最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