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解读。中学文学作品多元解读从政治、伦理、文化等角度来解读的较多,但从经济、科学、心理等角度来解读的较少。本文尝试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对中学文学作品进行心理解读,现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产生的原因,解读了产生就业心理困扰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应对就业心理困扰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高职生的不良就业心理成因进行了解读,以促进其加强就业心理调适与培育、顺利谋求人生职业归宿.  相似文献   

4.
解读了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阐述了学管人员对积极心理的领悟与应用,透视与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提出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谢晓敏 《文教资料》2012,(16):40-41,43
本文对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产生文化心理差异的原因从地域历史和文化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习语的特点及它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着重解读了汉英习语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心理与价值理念,对英语学习和中西方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怀着浓厚的兴趣记录和创造了中国当代民间的种种奇闻轶本、传说、鬼话,并对产生这些思维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而又感性地探究。他认为,在这些奇思异行中潜藏着人生的许多真谛。因此,《太白山记》是对中国民间文化的现代解读,本文则是这种解读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在大学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对文本及其解读的盲目崇拜和文本解读时的无动于衷.要解决此类问题,根本的做法是了解文本的动态含义和必要的文本解读的基本理论,克服盲目崇拜心理;掌握文本解读的一系列方法,克服文本解读时的无动于衷状态,在大量的文本解读实践中逐步形成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环境对读者阅读心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环境对读者阅读心理的作用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读者心理主要表现在阅读动机、行为、方法、兴趣、能力等方面,了解读者心理便可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笔者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存在着偏异性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文本解读一味拔“高”掘“深”,忽视了儿童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2.对文本解读一味求“新”求“异”,超越了文本内涵。拔“高”掘“深”的文本解读,因学生年龄、心理、知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自爱、自私、自卑三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进行解读,进而提出预防和消除长子女产生“二胎焦虑”消极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认知心理的运作。现阶段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探析语篇的连贯性。在理解语篇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语篇的外在形式,还要有效地开展心理认知活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和预设内容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中的缺省预设和原型理论在解读语篇连贯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证实了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对“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论认识,是对“心理-道德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理性自觉。对“心理.道德教育”的客观把握与深入解读,需要从心理.道德教育的形成背景与形成的必然性出发,通过对心理-道德教育的价值定位,以确定心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当前图书馆在为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要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必须熟悉读者,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心理学。对读者阅读动机、心理特征进行剖析,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学德育大纲》的解读和道德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分析,阐述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中学道德—心理教育的教育目标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优化和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海明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社会学家哈维·塞克斯提出的会话分析理论能够深入解读人物心理。对《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进行分析后发现,女孩儿的心理经历了期待、失望到绝望的变化;男孩儿经历了逃避,不想担负责任到虚伪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基本原理的视角对唐山皮影艺术进行赏析,探讨观赏者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感知心理和审美体验,解读观赏者艺术接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场和细读文本的方式对《茉莉香片》做出解读,分析作者如何把握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心理状态的内部渊源。  相似文献   

18.
《野草》中红色与青色意象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解读《野草》与鲁迅。首先通过文本对《野草》中的红色与青色进行审美解读,运用颜色及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探讨其心理蕴涵。接着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两种颜色的心理蕴涵,并从心理学及哲学的角度作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描绘出《野草》时期鲁迅心理图景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继艾米丽·迪金森后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当代女诗人,英美文学界对她的研究从其去世一直延续至今。50年英美普拉斯研究,不同年代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趋势: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主要是对普拉斯作品作自传性解读;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初则有早期心理分析、神话解读和早期女性主义解读;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则为文化唯物主义、后期女性主义和后期心理分析解读。梳理50年英美普拉斯研究可为国内普拉斯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心理现实主义把"心理"和"现实"有机结合,二者互为补充又相互依存。欧茨在小说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他们》中三位主人公的生存背景、个人成长及心理发展的解读,来探寻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和其中的道德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