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华 《档案》2017,(8):27-31
在《聊斋志异》中,《连城》是一篇颇为耐读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通篇洋溢着"知己之爱"。尽管从蒲松龄提出这一命题三百多年来,各种解释解说众多,但大家一致认为小说描写和歌颂的是男女之间置生死于外的"知己之爱"。也就是这种爱情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也可以为之死而复生。在小说中,作者用传奇手法写志怪内容,具体地描写了乔生和连城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人物思想、性格的发掘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3.
1943年11月,《明日文艺》刊载萨尔脱(萨特)短篇小说《房间》译文。1947-1948,中国早期对存在主义作品集中介绍时期。1955年9月,萨特与波伏娃作为“进步作家”应邀来华访问。60年代至文革结束,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在中国受到批判。1978年,《外国文艺》发表林青翻译的《肮脏的手》,这是进入新时期最早的萨特译作。1980年,萨特逝世,柳鸣九应《读书》之约,写《给萨特以  相似文献   

4.
柳鸣九先生鉴评的漓江版《世界最佳情态小说》和广西民族版《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词典,在选材、品评上均有鲜明的专业性,一部以“情”为专题,一部以“性”(格)为专题,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达到了人性人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作者凭借他对文学与生活的深厚素养和敏锐观察,在作品的选取以及文学、人性两方面的评析上均有新的角度、新的见解、新的表述。在评出新意的同时讲究文章的写法和语调风格,于透辟分析中流露幽默调侃的情趣。从这些被誉为“美文评论”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见出作者唯陈言之务去的良苦用心和非一日之功的精深造诣。这里选载《世界最佳性态小说》中的4篇鉴评文字供大家欣赏。限于篇幅,原译从略。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苏武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皆为“唐宋八大家”成员。古今学人对其诗文等方面的成就多有评述,而对其在我国古代寓言方面的贡献却极少论及或忽略。故笔者不揣谫陋专以此题试论,以遂抛砖引玉之愿。在我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等语。后人注日:“寄之他人,则十言九见信。”疏曰:“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九)庄子所…  相似文献   

6.
在1999年初,郭小橹曾经想写一篇文章,那是她的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拍成电影之后。她想写一篇《小说人,电影蛋》。 郭小橹觉得她是以一种对于纯文学的爱来写电影的,但是这个一厢情愿的爱情失败了。《网络时代的爱情》从第一稿到最后成为电影的那个东西,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最后连角色的名字都改变了(“那只是个符号”,她强调说)。一切为了市场,为了能拉到投资。 “一个想写小说的人下的却是电影的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4)
做‘爱的天使’──漫话《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栏邝彩琴我从1985年起主持《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拦已整整10年了。有人开玩笑,说我“爱”得执着,“爱”得专一。真实,并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这个栏目使我幸运地面对了数十万名热情、宽...  相似文献   

8.
彭蕾 《报刊之友》2014,(2):153-154
对80年代末的余华的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暴力叙事”,“死亡叙事”,“虚构的真实”等角度,虽然余华在1987年和1989年发表了俩篇标题带有“爱情”字眼的中篇小说,但是也许实在没法将“嗜血”的余华和“爱情”相联系,所以对于这俩篇小说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试图以这两篇爱情小说为纬度,通过与“才子佳人小说”《牡丹亭》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解构爱情”的思路来凸显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并由此展开对先锋性文学的主体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标题,从讲爱情的“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一词中化出,窃以为用来作谈论作者与编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不牵强。以爱情论编著者之间的关系,大概起之唐代:唐之前的《列子·汤问》的“高山流水”则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典故,衍化为“知音”的美谈,而泛化的“知音”在现代又融入了“爱”的内容,表现蔡锷将军与小风仙的情感、理性共鸣的电影《知音》即是一例。其实,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开两者于一体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一朵午荷     
洛夫 《出版参考》2009,(10):16-17
这是去年夏天9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  相似文献   

12.
皮胜 《出版视野》2009,(2):35-35
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爱情的霍乱时代来了。红尘中历劫的男女都在一重重情爱魔障中修炼成精,天后亦唱,“爱情是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无怪乎苏芩这本《爱情医生》甫一面世,就让红男绿女们心中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3.
《现代出版》2013,(5):57-57
2015年8fl23日~25日,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河北大学编辑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北京印厣J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暨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在北京印刷学院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华文出版,文创融合”为主题,共收到海峡两岸十几所高校师生的参会论文100多篇,论文数量之多、参与院校之广创下历届论坛之最。  相似文献   

14.
《史记》有载:“德自舜明”.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的胸襟与无私,娥皇、女英“泪洒九嶷斑竹”的痴情与执着,一直在流传和感动着永州这块古老的土地.这里是湘江之源(境内蓝山县),仙山之地(境内阳明山),道德(即舜帝道德文化)传承之所,理学鼻祖(周敦颐)之故里,世界最早稻作产地(境内道县玉蟾岩),山青水绿,钟灵毓秀,孕育了永州人的坚毅、智慧、勤劳与朴实.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副研究馆员唐丽华同志就是长于这一方山水之地.三十余载的档案事业倾注了她所有的情、爱和心血,也铸造了她这顶“全国优秀档案工作者”的桂冠.  相似文献   

15.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美国作家伊根的长篇小说《恶棍来访》获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时代》杂志称其是“美国小说的新经典”。《纽约时报》形容这部小说是一部“普鲁斯特式的消逝、追悔、报复与爱”的实验性作品。这部小说获得如此荣誉,也并非突如其来,在摘得普利策奖之前,它就已经入选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十多家主流媒体的年度好书,并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奖。  相似文献   

17.
漫谈孔明     
孙见喜 《今传媒》2006,(8):53-54
《谈情》、《说爱》是孔明先生的两部散文随笔集,他因此而名行于世。有人说孔明是谈情说爱的高手,证据之一是他的谈情说爱文章满天飞。十年前,翻阅青年类报刊杂志,常有孔明的文章赫然其上,主题多与“情”和“爱”有关。他是散文作家,语言老辣风趣,观点尖锐前卫,老少都说好读。他的《谈情》、《说爱》能相继问世并畅销,借助的就是这种优势。其后,他的写作转向,但仍有情爱文章时露峥嵘。去年,他的一篇《爱情进行词》被网上广为转帖,由此可见孔明谈情说爱的余温尚存。实际上,正如孔明自己说的,山水有情人更有情,在他的笔下,爱是小爱也是大爱,情…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如果您读过或看过《山楂树之恋》,一定被静秋和孙建新真挚纯洁的爱情所深深打动。可以说,在那种非常压抑的特定时期,两个人不得不“纯洁”。在社会如此开放的今天,刚刚由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新作《爱,非爱》一书中伽罗和AB却自觉主动地演绎了一把纯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一则思想日记中曾写过这样的话:在我走上编辑生涯的第一个工作日,我读到一位资深编辑的一篇短文,标题是“多读书,爱交游,勤动笔”,这一句话九个字我奉之为编辑工作的座右铭。若干年后重读此文,赫然而惊奇地发现作者竟是不时有书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