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课前思考: 听说我准备上一节一年级复习课的研讨课,几个对数学教学颇有研究的朋友都劝我说:“一年级的复习课有什么好上的?你看到有几个名师上低年级复习课的?一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复习的意识,换句话说,一年级整个第一学期都是在复习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孩子们对‘复习’早就腻了。你的复习课就等着零零碎碎地摆破烂吧。”  相似文献   

2.
胡双辉 《湖南教育》2006,(12):25-26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3.
那是一天上午的第二节课。五年级4班的教室里正在上一节数学期末复习研讨课,内容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促进学生有效的数学思考,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关键。我们知道,一个有效的提问应当为学生留有合理的思维空间。然而,由于观察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我们容易对诸如“提问的空间太大使学生茫然无措”“提问的空间太小使学生思维闭塞”这样的观点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判断。因此,讨论的焦点就常常聚集在——提问空间的大小怎样才算合理?上学期末,笔者曾数次教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复习》一课,有两个课堂问题的设计引起了不同听课教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新教材,有意识、系统地规划了阅读课程。新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阅读策略学习单元:三年级的主题是“预测”,四年级是“提问”,五年级是“提高阅读的速度”。本次活动,研讨的是此新教材六年级的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下文主要围绕“有目的地阅读,目的是谁的目的”以及“何谓教阅读策略”两个问题,来谈谈对研讨会上“同课异教”的四堂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师 师: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  相似文献   

7.
文庆 《辅导员》2009,(13):64-64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两节复习课。这两节课都是复习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1~Unit3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同课),由于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思路也就不同(异构)。综观这两节复习课,有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校青年老师黄琳上了一堂“表内除法整理和复习”(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3页)的公开课.这堂课很有特色,特别是有些精彩片段,始终在我头脑中萦回.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两位老师上了相同的一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统计”。这一节课与一年级的统计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并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体验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的好处: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两位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现分别摘录两堂课的教学片段作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听了一节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复习课,听后豁然开朗,竞有不吐不快之感——原来计算复习课也能出彩。现摘录几个片段,与您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听过六年级的一节随堂课,内容是“圆锥体的体积”,这一课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一节高三立体几何课,内容是复习“棱柱”。教师问:“什么叫棱柱?”学生被一一指名作答,“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中间的几何体。”“侧棱平行。”“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无可奈何,感到实在不能再拖下去了,便改变方式,自己讲了起来.这堂课共复习了十四个概念,三条性质,一个定理,两个公式,接着还讲了两道题,有一定的难度。联想平时所听的复习课,不少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样的复习课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么多的内容,平时要上五六节课,学生概念尚且模糊,如今压缩在一节课里复述一遍,这样蜻蜓点水,浮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学生个体间差异明显。如何在复习课中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差异变为教学的资源,一直是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五年级上学期“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各版本教材的编排基本类似,均设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这样的学习序列,由单一的转化向多路径的转化递进。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扬州市“百节好课”的优课赛,所做的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材——“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现将其中一个片段中的两个问题(见★处)摘录如下,以飨读者。在复习了六种最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后,黑板上出示了这六种图形的图片以及相对应的面积公式,而且排列的顺序比较乱。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1:长方形。师:为什么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能不能请同  相似文献   

15.
一节构思新颖、结构严谨的新授课固然不容易,而一节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复习课同样也并不简单.前不久笔者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11期杂志上看到一道关于数列内容的解答题,正好所教高三年级复习课也在复习数列的知识,就设计了一堂“数列”的复习课,实践以后,感受颇多,写下本文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这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下面谈谈我这几年的教学心得。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课堂秩序很难维持。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  相似文献   

17.
肖群招 《江西教育》2009,(11):46-46
敏馨与舒芳,这两个学生关系最要好,被同学戏称为“黏麻糖”。她俩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是同桌,从未分开过;在班里,对人处事的态度也一致得惊人。可就在一堂课中,我把她们硬生生地“割”开,调换了座位。  相似文献   

18.
巫新秋 《中学教育》2006,(11):50-50
女儿小学毕业考试前要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于是我对她六年来所学的古诗进行了汇总。发现她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在小学语教材中共安排了64首古诗词,分别以讲读课(含“包诗”的形式)、阅读课、练习中的“读读写写”三种形式出现。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他们对64首古诗词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2006年6月15日,我对一所小学六年级一个班的53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让他们写出6年来以讲读课形式出现的10首古诗,其中一、二年级各一首,四至六年级每个年级两首。结果默写的正确率为83.9%。  相似文献   

19.
课前思考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要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将这一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呢?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不然课堂秩序混乱,以后很难收拾。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使现在孩子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