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在人的创造性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在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发散思维又称多向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创新力的核心,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问是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但提问分有效提问、低效提问和负效提问,英语教学中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提问不恰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时反而会有副作用,产生负面影响;而提问得当甚至巧妙,  相似文献   

3.
发散思维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而指向于多种可能的答案,是多方向、多角度展开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使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经常化,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现从三个方面没谈一下我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些作法。一、方法发散方法发散即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多向”,不局限于单一角度,不受一种思路的束缚,为了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寻找出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谋求多种可能性。例如:“某服装厂计划生产72…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写求异性作文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  相似文献   

5.
郑保成 《辅导员》2009,(18):27-27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要想逐渐养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写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作多方面努力,特别重要的是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训练自己去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能否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地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要发展求异思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如对“荷花与污泥”这则作文材料,一般人都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偏偏有学生这样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颂的好品格。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联想与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的范围及广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不依常规、不按模式、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发散问题.在解题中,若能善于变式求异,广泛联想、探索不同方法,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在竞赛解题中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8.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与福合思维(求同思维)相对的思维形式,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的一种思维形式。在议论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和多途径地去寻找答案,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运用发散思维教学法对培养学生求异、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发散思维教学法是教师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不依常规,不固成见,能独立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从不同途径寻找答案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思维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发散思维训练富有成效呢?  相似文献   

10.
岁丽 《教师》2015,(12)
发散性思维不依据常规做事情,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求多变,并通过多方面寻求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从一个目标和思维起点出发,能够自己寻找不同的思维方向,并且可以根据提出的各种问题寻求各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更加流畅,更具有变通性和独特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国林 《考试周刊》2007,(22):25-26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的体会:要引导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多方向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训练与考查,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现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重视,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形式主要有横向发散思维、纵向发散思维、侧向发散思维、逆向发散思维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要认真搞好物理知识的教学。发散性思维,实质上是对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知识,进行重构、重组。所以,经验、知识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人们只能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13.
思维按思维的方向和途径可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正向思维是从问题提供的材料按正的方向或正的顺序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是从问题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集中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讨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材料探求多种解答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适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既能正向思维,又能逆向思维,并能从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14.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因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小学生抓起,在日常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思维形成过程 第一阶段:发散性思维形成阶段。创新型思维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摆脱传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是创新性能力形成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它是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学生不断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习惯的同时,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前提基础——发散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为创新型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练习设计在着眼于双基训练的同时 ,还要根据课文提供的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 ,设计一些能激发创造思维的练习 ,一方面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一、设计多维性练习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 ,从已知导向未知 ,获得创造结果。因此 ,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对同一种词义 ,写出不同的词语 ;针对同一种意思 ,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 ;针对同一篇课文 ,…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挖掘话题作文的主旨。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孕度、贡同鬯善径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方式。本文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具体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设计多维性练习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 ,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 ,获得创造结果。因此 ,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对同一种词义 ,写出不同的词语 ;针对同一种意思 ,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 ;针对同一篇课文 ,作不同层面的理解等。为了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 ,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 ,我设计了一道练习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另拟几个题目。结果 ,学生们列出了《作家…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中应该非常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弄清事物的多形态、多层面、多性质,并发现其中的种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学生导读的超常力超常力 是一种超越常态的思考能力,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关键。培养超常力要注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指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其重要特征是求异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