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刘继涛 《收藏》2007,(3):164-164
我是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平时在工作学习中离不开专业报刊杂志,更离不了《收藏》的帮助。《收藏》扎根民间,绽放于中国文博期刊的百花园中,是初学者的门径、爱好者的指南、研究者的参考。《收藏》集民间和馆藏文物精华,汇藏各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引领民间文物收藏,开拓文玩博览。《收藏》融艺术鉴赏、文物研究于一体,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2.
说道     
《收藏》2009,(11):2-2
今后,不仅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文物的定级有明确要求,文物行政部门还将建立民间收藏文物定级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民间收藏文物的定级工作。  相似文献   

3.
潇然 《收藏》2006,(4):153-153
丙戍正月,多年不遇的瑞雪纷纷扬扬,给南国大都会上海带来一派喜庆气氛,56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和精英人士冒雪走进了他们心目中的文物鉴定“黄埔军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A班)。  相似文献   

4.
《收藏》2008,(5):175-175
为了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交流藏品的需要,推动民间收藏活动的发展,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西北古玩城、《收藏》杂志社联合举办陕西省第十四届民间收藏品交流会。  相似文献   

5.
王东声 《收藏》2006,(2):147-147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在这其中,民间收藏具有独特优势。 其一,民间收藏人员多。盛世兴收藏,目前我国民间收藏者达7000余万人,这群团体对古董文物情有独钟,他们最珍惜安定团结,能够自觉维护社会和谐;其二,民间收藏地域广。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0,(2):16-23
为使读者全面了解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的丰硕成果,本刊将约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收藏爱好者进行文物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樊金瑞 《收藏》2001,(2):25-26
欣悉《文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已经启动,一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收藏、研究、利用和流通的新的文物法规的颁布实施,已成为广大文博工作者、收藏爱好者以及文物执法工作者翘首企盼的幸事。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笔者不揣愚陋,就《文物保护法》的修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愿与法律专家、文博专家及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6,(2):146-146
甘肃的民间收藏工作能迅速成长发展,得益于它一开始就根植在这块收藏的天然沃土之上。甘肃不仅被冠誉“文物大省”,而且是培育和造就收藏家、鉴藏家、文物专家和学者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9.
张少华 《收藏》2014,(6):151-153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完善服务监管措施,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让国有文物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界定了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从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市场发展及活动开展等4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体育文物收藏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偏差、研究匮乏及市场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文物收藏环境、发展文物收藏市场以及强化文物收藏研究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立军 《收藏》2014,(8):2-2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以其高超的技艺制作了众多的精美艺术品,部分已流传至今天,成为稀世珍宝!作为收藏爱好者能够收藏到这些精品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得意的事。"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2.
杨才玉 《收藏》2007,(12):34-35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城内菊香遍地,宾朋云集,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此隆重举行。在开封博物馆展区、东京艺术中心展区和大相国寺展区,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收藏文化大戏:有经过精心准备,富有创新思辨精神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学术研讨会;有集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国内收藏与国外收藏,传统收藏与现代收藏于一炉,包括河南省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国民间收藏书画展、元青花瓷鉴赏展,全国民间藏玉精品展、清代陀罗尼经被展、  相似文献   

13.
何翔 《收藏》2008,(1):54-59
海南海捞瓷指古代“海上丝绸(陶瓷)之路”上的海南西沙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时期外销陶瓷,它们经海南渔民打捞出水后流散于社会,成为民间陶瓷收藏研究的一个专题。为了与《文物法》限定的出水文物区分,民间收藏界将这部分陶瓷通称为“海捞瓷”,简称“海瓷”。在海南,海瓷已成为民间收藏的一个重要专题,更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研究保护之中,倒卖、破坏的行为大大降低。海捞瓷现已成为“海南三宝”之一,成为全社会共同保护研究的重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杨才玉 《收藏》2006,(11):I0002-I0002
2006年是中国首家省市区级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称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二十周年华诞,这不但是上海市广大收藏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民间收藏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刊在年初就同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一期海派收藏专号,主要由协会会员负责撰稿,对海派收藏的沿革、理念、特色、成就等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和介绍,以纪念中国收藏界的这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5.
王立军 《收藏》2014,(7):2-2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6.
亚夫 《收藏》2001,(4):15-16
笔者年前赴香港参加香港文化博物馆成立典礼,幸遇上海博物馆副馆长、著名文博专家汪庆正先生,顺就民间收藏尤其是文物收藏中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对其作了采访。现择其要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周方清 《收藏》2008,(10):140-140
读罢《收藏》2008年第7、8期“汶川之殇 文物之痛”两组文章后,令人震憾,同时给了我们收藏界更多的启示。特别是《让防灾比救灾做得更好》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文章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收藏界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指出保护好文物,做好防震已是刻不容缓;强调了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借鉴像日本等多地震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防震和文物保护经验,使笔者深受启发。这次汶传大地震不仅使灾区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损毁严重,而且给民间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造成巨大损失。痛定思痛,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8):183-183
(中鉴字14年第01号)2005年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在全国政协礼堂成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以及全国文博界、鉴定界、收藏界、文化界数百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我国民间收藏鉴定的空白,深受海内外收藏家以及收藏爱好者的欢迎。由于原委员会隶属于北京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收藏群体不断的增大,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政府部门不再对民间艺术品进行具体鉴定评估,而对艺术品市场进行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沙伟 《集邮博览》2015,(3):106-107
门票作为参观游览风景名胜的资费凭证,是民间收藏品的重要门类,拥有广泛的参与者。门票收藏如同其它收藏一样,可开启人的心智,增长人的学识,既是一种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它可以让你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获得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宁静,体味到收藏过程中那番无穷的乐趣。作为文物工作者和收藏爱好者,笔者从1990年参加工作起就收藏了众多的门票,特别是潜心收藏的所在单位的42张"天心阁专题"门票。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市中心东  相似文献   

20.
杨实 《收藏》2009,(7):6-6
收藏古玩切记“三不买” 民间收藏的成功率非常低。收藏爱好者希望淘到有价值的藏品,这种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梦想靠“捡漏”而一夜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