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下武术的艺术化现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在以"视觉文化"为主导型文化的时代,武术的艺术化应是武术发展的时代选择,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武术艺术属性的凸显。同时,武术的艺术化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并为其发展开拓了空间;武术艺术化也是当下人们"减压"的一种良好方式,更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发展的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与访谈等方法,主要探讨武术文化优势扩散的结构基础,并探索武术文化价值规律与价值同轴对称调整的关系。研究发现,武术的文化价值规律与同轴对称调整受到社会内部对不同价值选择的影响,武术文化优势扩散的结构基础决定于武术文化的优势标准正当化。研究对武术文化价值的国际化传播和优势扩散具有启发意义:应当注意将武术的文化价值在世界轴心和国家轴心之间进行调整;应对武术的文化优势进行科学诠释、修饰、转化和安置,产生武术的集体意识,使武术价值日常生活化。最后,对如何有效实施武术文化价值传播和优势扩散提出了3点建议:(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以转型与安置为途径,改变人们对武术发展的惯性认知,转变武术传统的发展思路;(2)通过武术人的自我审视和反省,加强武术发展的基础建设;(3)通过武术文化资本运营,打造武术品牌,做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使中华武术走出视觉文化时代遭遇的发展困境,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认方式对发展武术的积极意义。研究认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出现的畸形和异化,显然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强大的"精神叙事"、独特的编码系统,融合了诸多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认知理念,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独有的"体认"的解码方式来解读中国武术,寻觅"达身体之道"近乎"天地之理"的武术本真,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路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视觉的观看功能切入,对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在人类视觉的特定"视框"中,由"现实的看"师从于动物的攻击而形成武术的搏斗形式;由"表征的看"使武术具备了对动物"形"和"意"的模仿而进入套路系统;继而人们把目光转向大自然,以全新的视角超越了对动物"形"和"意"的模仿,用自然规律来指导武术的创造,从而使武术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转向对武术纯美的艺术价值追逐;最后对未来武术的发展做出了探索,认为未来武术以游戏性和虚拟性为特点。基于范式的概念,把武术的发展分为原始视觉范式、古典视觉范式、现代视觉范式和后现代视觉范式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下的武术发展问题。研究发现,武术发展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同时,全球化也给武术发展带来了机遇,正确处理和回应是决定武术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研究得出,武术文化具有资本价值,通过资本化,使之在市场调节下运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体现出武术的社会价值。武术文化资本化是武术创新与传承、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发展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武术文化有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在资本化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这两个方面。通过资本化,使武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品牌,并通过产业化实现武术文化资本价值,促进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的本质、价值观、武术价值观的论述,说明武术的价值、武术价值观以及武术的发展与人的价值观的联系,使中华武术的价值显现越来越广阔,以期使人们对中华武术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价值认同是中国武术传播的内在动力,中国武术传播的最大症结来自于我们忽略了受众的内在需求,由此造成中国武术"传"而不"播"。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视觉文化已为传播领域的"排头兵",中国武术也积极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始视觉传播的转向,这主要由于视觉传播具有的内在优势、科技进步为视觉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消费社会的本质使然。可以预见的是武术的艺术性很可能会遮蔽武术的技击本质,并将进一步消解武术传播的内容,从而使武术传播逐渐走向平面化、碎片化、奇观化。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与利益群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竞技武术是中华武术的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对中华武术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竞技武术在某些利益群体的驱动下,成为少数人群的利益工具。中华武术要发展,要成为广大社会成员共同的共享的文明成果,就必须通过改变单纯难度技术动作惟上的思维定势,构建竞技艺术化的竞技武术。以打破武术文化间的壁垒,使之回归社会,代表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武术的属性:文化性、艺术性、体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文化价值,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的文化属性是其首要属性,其次是艺术属性及体育属性。由文化属性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并使武术成为中国、中国人的特征之一;由艺术属性而衍生了武术的表演价值,并使武术成为中国影视的主要元素;由体育属性而形成了武术健身、养生、娱乐的特征,并使武术进入了体育的行列。武术属性的准确认知与定位,是制定武术政策、发展武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术精神是推动中华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影片《叶问》来解读武术精神的内涵,揭示武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武术精神在中华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掘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武术艺术,提出了武术艺术对武术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影视媒介高科技新形式的载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价值,探讨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相互依存的价值,为武术艺术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技击性是武术的主要技术特征,不同的武术在技击特征及价值取向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技击性进行比较分析,以区分人们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历经中国的世世代代,在中国流传了千百年,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与成长。其蕴含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而从武术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武术的发展有待加强,不仅要在国内,更要把传统武术发展到世界范围内。文章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传统武术的价值体现以及传统武术发展措施进行分析,认为传统武术适合向世界推广,并进一步探讨了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发展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华武术“抱拳礼”和跆拳道“鞠躬礼”的不同文化基础对两种礼仪进行了分析,从礼仪文化内涵、礼仪文化价值观以及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三个维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中国武术礼仪发展的几点启示: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实现礼教与德教的结合纳礼入则;以赛促德,在武术实践中融入更多的礼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6.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可以说是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艺术的视角,沿着武术历史发展的脉络探讨了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认为,武术套路的技术特征可归纳为技击性,多样性和艺术性;武术套路的美学特征包含:武术套路运动的美是表现战斗的“生活”;是一种“距离”的美;是经过创造,所表现出的一种感染力、震撼力的美三个方面。武术套路通过形式美、意蕴美表现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是中国一项传统的身体技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传承模式,并具备焕发时代功能的文化传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来解析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在传承活动中,应结合三模式的优势,发展三位一体的传承模式,即家族、师徒、师生模式并用,以图最大范围的传播传统武术的身体技艺。在传播手段上,需根据社会认同感,适度作出调整,使自身的传播手段更为多元,提高大众对其的文化认同度。  相似文献   

18.
从武术价值功能的演进看武术新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文章对武术由单一技击功能向多元价值功能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现今武术已形成技击、健身、艺术三大价值功能鼎立的局面,按武术价值功能的主导因素将武术分为技击武术、健身武术、艺术武术三大类,以建立完善的学科发展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有助于理清武术错综复杂的脉胳,解决武术界长期存在着的许多争端,使武术更好地沿着竞技和大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对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历程、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发展与走向的因素进行研究与探讨。武术规则对武术技术的发展起导向作用,突出套路演练、创编动作的艺术性,对武术动作进行艺术加工或"艺术包装",是提高武术观赏价值的有效措施。创新动作是武术套路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定位武术练拳致趣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探析中华武术(习武练拳)独特的致趣因素及其效果,主要采用访谈法,从技术本体论域的视角切入,从武术教育与教学拳种模式开发、武术课程思政文化育人方式转变、武术功法常态化演练艺术表达苛求三方面出发,思忖技击本质论视域下中华武术练拳致趣的实效改革,得出以下结论:劲力蓄发与体悟攻防、节奏缓疾与身心感受、轨迹曲弧圆融与动作顺畅奔放是达成练拳致趣的三个内在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武术教育如下实践理路:在武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练拳致趣的拳种模式;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渗透练拳致趣的思政文化元素;在武术课堂教学及课外训练过程中突出功法常态化训练的致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