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人会不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地,但又有多少人能说清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又有多少令人惊讶的故事?人类文明是经历了漫长岁月后的积淀。这是历史教科书中必须说明的道理,但又有谁能明白其中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人类文明与艺术又存在着何样的关联?英国广播公司用镜头向你解答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2.
人是否需要喝尿?这听来似乎有一些怪诞。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报纸或杂志上却争论得弗沸扬扬,而且极力主张人要喝尿、持之以恒必有好处者还颇有人在,你说这怪也不怪? 据说喝尿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还载诸典籍,有根有据,你焉可不信?又焉能不喝?如若不信不喝,岂非有违祖训?不仅如此,有的人还搬出外国人也有喝尿者为证,既然古人和洋人都喝,那么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我们岂非也应大喝特喝那想起来都令人作呕的、又臊又臭的尿  相似文献   

3.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现代语文》2004,(11):15-15
这是一篇演讲词,在选入新加坡教材时作了改动。不能敬业,又如何能乐业?又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我们可以仔细读读这篇文章中梁先生告诉我们的两个做事原则:一是工作要有责任心,一是从工作中寻找趣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如果都能想到这两个原则,遵从这两个原则,学习的该能学好,工怍的该能工作好吧。  相似文献   

4.
生死较量     
国王决意难倒本国最聪明的5个人。他拿出100枚金币让5人自由分配。要求他们依次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如果有一半或以上的人反对,则提出方案的人将被处死,余下的人继续进行。该5人个个聪明绝顶,一切可以保全性命又能令自己获取最大利益的方法他们都可想到。他们将会如何分这100枚金币?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所以完全没有问题的学生,亦无需乎指导。但是有多少人是完全康健的?即是完全康健,又有什么人不需要防避疾病,维护健康的知识?学生有多少是发展完全适当的?又有多少能自然的走上适当发展的道路的?所以要回答「什么样的学生需要指导」这问题,总括的答案是「什么样的学生都需要  相似文献   

6.
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iPod等电子产品,但打手机或听iPod时间长了,电池就没电了,人在外面,又无法充电,怎么办?要是人体的运动能随时发电,那该多好呀!现在科学家已在实验室实现了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7.
林溪 《高中生之友》2012,(24):14-15
人生不过百年,来到这世上走一遭,准都想成为一个万人瞩目的人物,可真正能实现这一夙愿的又有几人?对大多数来说,都是生也平凡,死也平凡。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人物呢?我认为有两种人:一种是流芳千古的人;一种是遗臭万年的人。如果你既不能流芳千古,又不能遗臭万年,那你实在算  相似文献   

8.
尊严体现着人之为人的高贵性,人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正因为他不仅有智慧,而且有道德感和尊严感。处于逆境或困境中的人们是如何捍卫人的尊严的呢?在这尊严的背后又有多少人性的闪光呢?这恐怕是那些生活一帆风顺的人们所难以体会的。  相似文献   

9.
人妖漂亮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耳闻目睹的各种新事物愈来愈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也愈来愈多,有时猛地冒出一个问题,让我这当母亲的都有点不知说什么好。前些天,一位亲友去泰国旅行,照了好多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儿子好奇心起,抱着相册一张张问,这是哪儿?照片上都是什么人?有一张照片吸引了大家,是亲戚和几个美女的合影。亲戚指着这张照片问大家,能猜出这些人是男是女吗?“当然是女的。”儿子最先肯定地回答。亲戚笑了:“错了,这是男的,是泰国特有的人妖。”儿子就问:“男的?怎么看起来像个女的呀?他们是怎么变成这样子的?”从内心讲,…  相似文献   

10.
师道与诗道     
中国传统的诗歌中既有哲理意味,又有人格精神,是那样既严肃又轻放,既刚直又舒展,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率真,既深沉厚重,有雄姿伟气,又和畅轻快不失脉脉温情。很多人都说教育也是首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对于这首诗,怎么去读她呢?能读得懂吗?我们又能否写出精彩的诗篇呢?  相似文献   

11.
正初看《三打白骨精》这个课题,我不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象他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孙悟空那么厉害,手持能大能小的金箍棒,曾经大闹天宫,许多神仙都拿他没辙。他又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立马辨认是人是妖,还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事,为什么不一棒就打死白骨精,而要三打呢?这"三打"的教学价值何在?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何在?听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这一课,一般这样解释:这是为了使整个故事一波三折,有看头。另外,"多次或多数"在古代经常用"三"来表示,如成语"三番五次""三思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又如许多历史典故"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12.
任务     
今天早晨上班,在公交车上听见售票员和一位乘客闲聊,说的是生儿育女的事。女乘客说:……不管是男是女,只要生一个就行了……”售票员说“:是呀,完成任务就行了……”当时我在心底偷偷地笑了起来,事后这句话却时不时地冒出来,这看似一句玩笑话,但现实生活中把生儿育女当成“任务”的人,的确是大有人在。以前看电视,每次看见那些才华横溢的小朋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他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平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对那些小小的人儿会认很多字、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或有着其他形形色色本…  相似文献   

13.
人类智慧面前有许多长期困扰着自身的“谜”或难题,其中最大的莫过于“人是什么”这一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而在人的问题当中最大的又莫过于“心身难题”(mind body problem),即人身上有没有被称之为“心灵”或“精神”或“心理”的那种东西?如果有,它是什么?具有什么内在结构和本质?与身体有何关系?人类智慧似  相似文献   

14.
自尊心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这大抵和自尊心是有关系的。你打了人家的脸,留了印痕,脸这东西又不能捂着藏着,人见人问,或者人在心里头乐,人的这脸还能挂得住吗?人都是要脸的,没有人能例外。这就伤了自尊了。你损人,专挑恶毒的话,专拣恶毒的事。什么是恶毒?就是拿人家说错的话、干错的事、见不得人的事、丢人的事说道。这更极大地伤自尊。  相似文献   

15.
诗道亦师道     
中国传统诗歌中的不少佳作既有哲理意味,又有人格精神;既严肃又轻放,既刚直又舒展,既热烈又恬静,既微妙又率真;既深沉厚重,有雄姿伟气,又和畅轻快,不失脉脉温情。很多人都说教育也是首诗,有各样的情调与内涵。对于这首诗,怎么去读她呢?能读得懂她吗?我们又能否为她写出精彩的诗篇呢?  相似文献   

16.
一锤定音     
在全市组织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星期五,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春游,共去了16人。导游看见了说:”男老师比男同学多,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同学又比老师多。”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女同学、男老师、女老师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人失去了声音将是什么感受?无声的体验又有谁能理解到?这是我的一个故事,我走进了聋人的无声的世界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潘光旦曾在《梅月涵夫子任教廿五年序》中做如下感慨:清华所培养出来的多少人才之中,对母校竭其心力,能如是锲而不舍的,已有几人?目前从事于大学教育的人中,或负行政的责任,或主专门的讲席,对所出身的学校,能如是其全神贯注契合无间的,能有几人?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能雍容揖让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中国之大,又有几人?这三问便概括了梅贻琦校长终其一生的坚持与执著。我们理应把它办成一所世界上著名的学府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的第一班学生。1908年,梅贻琦以全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烦恼:儿子老实、腼腆,在幼儿园常受同伴欺负,很多次我发现儿子情绪低落、脸上有抓痕,或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不见了……知道儿子受到了欺负,我很难过,怎样处理才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呢?主持:调查发现,"有没有被人欺负"是父母接孩子时常问的一句话。可父母想过怎样科学、智慧地处理这件事呢?请关注本期的父母观点。  相似文献   

20.
穆兆 《教师博览》2005,(2):43-43
路旁一朵花在阳光下绽放,千百万人从花旁边经过.有几人能欣赏到花的娇艳?又有几人能闻到花的芳香?生活中,我们的耳朵、眼睛和心灵常常被太多的名和利纠缠着、充塞着.以至于我们只看到和感受到身边的琐碎和庸常.却没有发现身边的美.也无法领略到这琐碎庸常中蕴含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