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数码照相机、图像扫描仪、电子计算机和喷墨打印机等数字化产品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得到应用,由此引发了一场与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成像系统截然不同的革命。数字技术将传统摄影的化学成像过程变成了崭新的物理成像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摄影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哲 《军事记者》2008,(7):55-56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的应用,是新闻摄影的一次革命。数码照相机、图像扫描仪、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新闻摄影实践中的应用,将传统摄影的化学成像过程变成了崭新的物理成像过程,由此引发了一场与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成像系统截然不同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电子出版》1999,(12):60-61
一百多年来摄影领域一直沿用“暗房”这个专业术语。这意味着后期冲洗放大都是在暗室里进行的,从事暗房工作的暗房师长期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工作,一进暗房就是四、五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他们形象的比喻为“进暗房好像下矿井”。长期以来人们梦寐以求走向明室操作──这就是“弃暗投明”。人们称摄影是遗憾的艺术,因为摄影师经过精心策划的人物和场景,按动快门的瞬间成像于胶片上,冲洗成照片后,摄影师常常有不满意的地方,尽管经过暗房师可以进行某些局部的修改和创意,但总不能按照摄影师的想像随心所欲的进行二次创意,数码技…  相似文献   

4.
张斌 《新闻记者》2001,(4):63-64
20世纪的最后10年 ,人类使用了100多年的卤化银感光材料的摄影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数字信号为载体的数码摄影术出现了。它的出现 ,在摄影界引起了一场革命。数码摄影是利用电子技术和电视摄相的原理 ,以存储卡代替传统摄影的感光胶片 ,把影像的光信号转换成电子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卡上 ,然后通过计算机与输出设备 ,打印出图片。如今 ,数码摄影这一崭新的摄影方式已经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有人惊呼 ,数码摄影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数码摄影的潮流 ,作为摄影记者 ,不管是你接受也好 ,不接受也罢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新闻摄影记者已…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曾配合名摄影家刘旭沧搞文物拍照,在精放历史文物照片工作中,对文物照片的放大和技术处理方法进行过探讨,现提供博物馆界摄影人员参考。当时的技术操作基本情况是:用 Agfa 21°/10DIN 全色软片,D—23配方冲洗,拍摄时比正常感光增加一挡,冲洗时比正常时间欠1/3,来控制反差和增加层次。放大照片使用匈牙利  相似文献   

6.
回顾过去,国际上银盐影像的衰变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照相术发明14年之际,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就发表了卤化银照片影像消失的报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影像衰变研究论文。柯达公司在1932年成立了影像持久性研究所对硝酸盐片基的易燃性、缓慢分解,银影像的稳定性、彩色影像的稳定性等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IPI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影像持久性研究所(简称IPI),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人类使用了160多年的卤化银感光材料摄影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电子信号为载体的数码摄影术出现了。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摄影术而言,这种摄影术可称为物理摄影术,它以快捷、方便、无污染等众多优点使得它在军事、新闻、出版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通讯社和各大报社已普遍使用数码相机。本文通过对数码摄影技术与传统摄影术的比较,并结合新闻摄影实践,试图阐明数码摄影对新闻摄影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胡昌平 《电子出版》1999,(12):49-51
上一个世纪之交,恰恰是现代感光胶片替代早期摄影记录介质,将摄影推向大众化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眼前面临的新的世纪之交,随着数码相机的出现,又使人们面临摄影技术史上另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这是数码相机推动摄影走进信息时代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摄影逐渐走向与数码影像技术结合或融人数码影像的崭新时期。数码相机与数码影像数码相机的出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用数码相机拍照,可以不使用传统的胶卷、不经冲洗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它可以让人们立即看到自己拍摄的效果而随时作出现场的技术调整,它能让照片直接进入计算机…  相似文献   

9.
许欢欢  程胜 《新闻传播》2010,(7):129-130
作为记录社会环境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工具,纪实摄影肩负着如实反映时代变迁的历史职责,而对创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摄影观念也被要求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动态发展。这也是摄影界对纪实摄影的定义一直没有形成定论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分析摄影的特质决定纪实摄影的核心观念的原因.把纪实摄影的实践过程与样本的抽取过程进行类比.阐述纪实摄影的核心观念在摄影实践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影响纪实摄影观念动态发展因素的演变,进一步探究、总结在核心观念不变的前提下纪实摄影观念随社会环境动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编导意识电视系列片的创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编导、摄影、音乐(音响)、撰稿、制片、录像和制作等诸多专业分工合作而成,各专业的分工既非常明确又相互协作和融通。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编导为核心的,编导将对整个片子进行总体构思,并把这些构思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融汇贯通到各部集的具体创作过程中去。这种创作方式决定了摄影、音响、撰稿等不可能进行孤立的工作,他们必须相互合作相互融通,是一种名符其实的集体创作。这种在  相似文献   

11.
数码相机是新一代的数字输入设备,是集党,机电一体化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实时拍摄功能等特点。它与传统光学相机的区别是以CCD即光电耦合器代替了传统的卤化银感光胶片,并非以化学方法将光信号记录于感光体上,而是将强度不同的光信号转换为强度不同的电流,并最终转换为不同的电位信号,使影象成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由于数码相机是信息产业与影象行业的结晶,其相对于传统影象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易传输性、易修改性、易保存性,因此可广泛各行各业,以补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数码摄影的普及,黑白摄影日趋萎缩,一些知名生产厂家已宣布停止黑白感光材料的生产,各地市场上的黑白感光材料冲洗药品也日趋减少,边远地区已很难买到这些冲洗药品,即便有,售价也大幅上涨。如几年前500毫升瓶装冰醋酸仅几元人民币,如今已涨至20多元。鉴于这种情况,那些执著于黑白摄影的爱好者,实在有必要抓紧购买一些常用的黑白感光材料冲洗药品存储备用。  相似文献   

13.
前年,我从部队转业回来,领导把我分配到《南阳日报》社暗室里工作,发挥在部队学到的摄影知识,一边洗相,一边摄影。一年多来,除了完成洗相任务外,在摄影.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南阳日报》发照片144张,中央和省级报刊发照片30多张,年终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领导  相似文献   

14.
在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审美样式及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是摄影文化真正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其次是摄影的创作理念及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再次是摄影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趋于平民化与大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本人虽然在摄影行业工作多年,主要的是从事商业人像方面的拍摄,整修和暗室的加工制做,对于数码摄影和数码照片的加工制做知之甚少,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今天我仅就数码摄影中的电子暗房问题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众所周知,所谓的数码摄影首先要有数码相机、因为传...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摄影传播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新闻摄影传播的发展动向,进而做好新时期的新闻摄影工作。本文中对新媒体环境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传播的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姜婧 《新闻世界》2013,(5):187-188
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优势是视觉直观性。摄影与广告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其灵魂都是创意。摄影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经验丰富的活动,且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某些专业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并作为商业用途而开展的摄影活动。广告摄影是为了推动商品的销售,始终以市场为基础,以消费者为中心。平面广告的摄影包括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技术摄影,我们指的是商业摄影。广告摄影需要艺术的配合,可以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将真实的影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8.
毛林 《大观周刊》2012,(32):248-24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关注、改善有了斯的薷求,人们不单单渴盥袖质上的满足,对精神上的祷求也更高了。西此,在摄影创作的时恹坤何处理摄影与环境、人之间的关系,摄影创作意境各方面的因素如何在整体关系中发挥作用,变成了关键.从它的意义上来说,不单单悬创作的一片艺术作品,他还是一座与人们心理上沟通的桥梁,它可以传播感情、交流思想、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9.
邵泽东 《今传媒》2021,29(4):121-123
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各种以手机摄影为噱头的社交软件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从手机摄影操作实务的角度,来探讨在新兴媒介环境下,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时的拍摄特点和功能,以及对手机摄影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与传统器材的差别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对手机摄影与其拍摄的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教育迈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摄影类实践课程与数字技术和媒体创作结合紧密,应顺应新媒体环境而改进教育模式。本文着重研究高等教育体系下摄影教育的特点和思路,力求探索出基于数字、网络、读图环境下的高校摄影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