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章氏家族网》、《章氏宗亲网》、余干同乡会网站《余干人》等都刊有文章说章文谷为南唐状元。如《章氏家族网》载有章寿发《章氏状元》一文曰:“仁彻(“彻”原文为“徹”——笔者)公支系:章文谷迨溃=ㄆ殖侨耍判卸D咸?北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科(970年)状元,宋授刑州录事垒(“垒”当为“参”——笔者)军,赠工部侍郎、太子太保。”章寿发还翻译南唐著名文臣乔匡舜所撰《太傅公传》,传中也提到:“太傅公(名仔钧)一十五子,皆列于朝。或文、或武,全在朝中任职,其孙章文谷状元及第。冠盖簪绂,出入相望,前后不绝,集萃于一门,闽人莫…  相似文献   

2.
由南唐入宋的安徽人舒雅颇有文才,古今不少人都以此误认为他是状元。见诸记载的,如《重修安徽通志》(清·沈葆桢、吴坤修修,清·何绍基、杨沂孙纂,光绪四年刻本)卷四五,说舒雅为南唐状元;《马氏南唐书》卷二二《舒雅传》亦云:“会熙载知举,以雅为第一,朝野无间者,以雅之才为当也。” 《中国黄山网·自然与文化·学术教育·教 育·一镇四状元》载:“徽州儒生科举考试,屡占榜首。‘一镇四状元’的佳话至今流传。北宋宝元状元吕溱,字叔济,岩镇人;南唐状元舒雅,字子正,岩镇人;明代正德状元唐皋,字守之,岩镇人;清人乾隆状…  相似文献   

3.
朱德才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宋词》(下称《增注》)集中了130多位学人的智慧,堪称巨著,笔者对词学研究甚少,没有资格论其短长。不过,由于自己十余年来一直在研究历代状元,对宋代状元词人的生平资料也就较为熟悉。近期,打算利用《增注》研究一下宋代状元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增注》中收录的词人中有状元21人(《全宋词》收22人,《增注》去掉了王曾,不知何故),在反复研读他们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其中12位的小传都多少有点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因此,拟就搜寻所得,依科第先后对这些状元小传做点订正与补充,意在使它更为完善,并…  相似文献   

4.
历代官私书目,或著录《何氏注孙子》,或著录《何延锡注孙子》,卷数或为三卷,或为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何氏注孙子》二卷之何氏即何延锡。其余著录何延锡《注孙子》三卷或《何氏注孙子》三卷,其中增加的一卷,当是宋代"何氏"所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的注者有二:一是南唐何延锡;二是宋代"何氏"。三卷之中照录于《通典》及《武经总要》的文字及"梅氏之说得之"之语,当是宋代"何氏"所增益。而此"何氏"或许确是某一姓何的人,或许是伪托南唐何延锡而称曰"何氏"的某一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注,以五代何延锡注为主,又有宋代"何氏"增注。  相似文献   

5.
五代三大状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今人借鉴、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相似文献   

6.
康学伟等《中国历代状元录》、周亚非《中国历代状元录》的五代状元名单中都列有丘旭和乐史。其实他们是同榜的南唐进士,一榜出现两个状元殊属失考。 宋·马令《南唐书·丘旭传》云:“丘旭,字孟阳,宣城农家子也……凡九举而曳白者六七,然自励弥笃,不以为耻……再就乡举,明年春试《厚德载物赋》,旭为第一。”有人据此以丘旭该科状元。其实,这是个误会,考赋得了第一,并非就是进士第一,因为不光只考一场赋。又,《十国春秋》卷一一六载:“南唐给事中乔匡舜知举,进士及第者五人,即丘旭、乐史、王则、程渥、陈皋也。该举数升降,…  相似文献   

7.
第四位与黄鹤楼有联系的状元是王十朋。 有网络资料说:“也许是由于崔颢这首诗的缘故,后人赋诗黄鹤楼者层出不穷,仅以《黄鹤楼》同题赋篇者,略取其数,就有晚唐的贾岛、卢郢,宋代的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明代的管讷、陆渊之,清代的袁枚、张维屏、吴炯等等。以题、登、赋黄鹤楼为题材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但竟无一首出乎其右。”(佚名.动态网站制作指南·旅游动态·黄鹤楼[DB/OL]. www.wcly.net/tyxw/20021114110530.htm /2003-08-12.)其中宋代的王十朋是状元。 王十朋(1112-1171年) 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今属浙江)人。宋代诗文家、学者。著…  相似文献   

8.
龙衮和他的《江南野史》燕永成《江南野史》是龙衮以纪传体修撰的有关南唐史事的笔记。龙衮,北宋时人,其爵里和生平未详。据余嘉锡先生考证:一说为吉州(今江西吉安)人;一说为螺江人,并且同欧阳修为乡曲。其人善画,作有《百马图跋》等。 ̄①《江南野史》成书于北宋...  相似文献   

9.
以史籍、方志等文献记载及宋湘先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为材料,简述宋湘生平,主要突出与书法艺术相关的部分。联系其生平经历与其书法风格的演变,将其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评述,并对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
后蜀于广政十二年(949年)首开贡举,约共开考10次,约共取士55人;已考出开考年份5次,知贡举3人、进士(包括状元)11名;担任知贡举者的身份或为翰林学士,或为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11.
唐代进士考试三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士考试三场制度最早形成于唐代。唐初进士科学只试对策,唐高宗晚年形成贴经、杂文、对策三场。唐中期三场考试偏重杂文,尤其重视诗赋考试。唐后期强调考试经史,五代时出现以义代贴经趋势,孕育着宋代进士考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宋承汉唐之制,在地方县级行政单位中普遍设置县佐。宋代是县佐制度的完善时期,不仅沿袭唐代任用品官担任县佐的办法,而且选差初仕的进士任县佐,既提高了县佐群体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又发挥了县佐辅治县事的作用,对维护地方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宋代县佐的设置、职掌及其迁转反映了两宋地方行政单位管理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朝代划分、科举功名等级、考据学、史料学、状元效应理论及古代府县行政区划学理论,对南宋至清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考证,认为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具有人数相同、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均出于府衙所在地、两府文科状元较多,武科状元绝少三个共同点;使用数量统计学,得出了明清两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存在差异之结论。最后,采用藏书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出现人数较多原因进行了探讨。从古代藏书文化分析,宁波与湖州两府均有藏书家。书籍增多,对促进两府文科状元产生,起到间接作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系两府产生较多状元之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4.
徐锴卒年考     
关于徐锴卒于何时,马令的《南唐书》和陆游的《南唐书》记载各异。后人认为陆书优于马书,多从陆说,即徐锴卒于开宝七年七月,而从现存的史料来看,陆说是有问题的。徐锴卒年应以马书和《宋史》的记载为允,即开宝八年十月至十二月间。  相似文献   

15.
歙县俞氏是西晋末年为避“永嘉之乱”南迁徽州的北方大族,自其始祖俞纵开始不断繁衍.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尤其入宋以后,科举盛行,歙县俞氏适应科举的发展,逐渐完成由尚武到尚文的转变,走上科举仕宦之途,成就显赫。北宋时,俞献可、俞献卿二支五代之内10人进士及第,“十榜传家”,出现累世科第的繁荣景象,但是进入南宋之后便逐渐衰落下去。通过对北宋歙县俞氏科举、仕宦兴盛情况的研究,可窥探宋代徽州科举与地方家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期的诗人梅挚生平虽不煊赫,但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堪称循吏。其人喜吟咏,擅文章,虽作品大多散佚,而生平尚可据当时史籍和名家别集的相关记载加以考索。他与欧阳修等一同主持了北宋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嘉祜二年科举考试,与欧阳修、梅尧臣、王珪、韩琦、文彦博等人多有唱和,且与王益、王安石父子为两世之交。他的政绩、品格以及交游连同创作一起所引发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的秘密宗教法禁政策,继承了唐律中"造妖书妖言"和五代敕令中"夜聚晓散"的规定,发展为"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罪名,并把禁止妖教的法令从地方法规上升为中央法规。方腊事件后,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吃菜事魔"条法。宋政府对秘密宗教的法律治理,深刻反映了宋代官员的地方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8.
郧县唐王家族墓是李唐王朝远离帝陵而葬于贬谪之地的特例,共发现发掘了四座墓葬,即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濮王李泰墓、嗣濮王李泰长子李欣墓、李泰次子李徽墓和李泰妻阎婉墓。墓葬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不仅改变了李泰及其家人的命运,也是造成这一墓葬特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科举文体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汉人的写赋的热情、唐人的交往和心理描写、宋人的“以文入诗”中,都可以看到科举文体文化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