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的今天,杜威的德育方法对我国的学校德育仍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国学校德育应该由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实现德育民主化;由封闭转向开放,实现德育实践化;由传递知识转向塑造人格,实现德育理想化;由脱离生活转向回归生活,实现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文明对我国德育的影响恰恰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带来的.积极的方面表现在:现代文明带来德育视野的变化;促进德育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带来德育方法的革新.现代文明对德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是:价值多元化的挑战;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意识形态复杂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德育需要实现向现代德育的转变.主要有:第一,德育目标:由教会顺从向学会选择的转变;第二,德育过程: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第三,德育视野: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学历主义泛滥;德育目标上局限于知性德育;方法上是灌输性德育;实施体系上的单一性等。基于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应切实坚持德育为首的观念,实现从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转变,从灌输性德育向交往对话德育的转变,从单一性德育向整体德育的转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生活德育,就是要把德育真正奠基于生活的基石之上,以生活为视角来考察和描述德育,让德育结合生活、围绕生活、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针对大学生生活德育的困境与存在问题,本文从确立科学的生活德育理念、培育有作为的双主体、构建多方联动的全员德育格局、重塑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介体、设计多维度的德育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以期克服知性德育由于脱离生活而导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制度和生活与学校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德育制度提供道德规范和营造德性氛围,德育生活化则致力于实现规范和促进外在向内在的转化,两者统一于个体德性的养成。当前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已走入误区并使学校德育异化成为“制度化德育”,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被异化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生活,学校德育应关注德育制度建设,关注以学生的学校教育生活为主的全面的生活并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现实的学校德育工作应走出以往德育制度的误区,切实抓好制度和生活两个基础方面,这是迈向德育实效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高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德育战略实施的重要环境 ,为保证德育改革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全球化对于我国高校德育的影响 ,进而作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要适应全球化必须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三个方面着手 ,深化学校德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传统教育中"非生命化"教育进行深入反思,通过对学校德育本真的探讨以及师生德育交流模式的深究,提出学校德育中导入情景体验模式教育法的构想,并将此种德育模式延伸至个体在学校的所有活动。使教育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体验生命、与生命共存共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德育实践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依据.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教育过程中众多环节的相关性和复杂性,更增加了德育目的预期结果实现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对我国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对如何克服德育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完善学校德育目的实施过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学校的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的学校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的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等弊端,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教育界对学校德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强调把德育寓于其它几育和各科教学之中 ,把各育和各科教学纳于德育工程之内 ;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善学校德育内容 ,使之具有时代性等等。这些探讨对摆脱学校德育困境 ,开拓学校德育新路以新的有益的启示。但由于学校德育历史的原因 ,也由于对学校德育过程缺乏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的观点没有有机地渗透到德育过程理论之中 ,实践的环节在德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观,调整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改革德育模式,才能使学校德育收到良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塑造人类精神和铸造人的灵魂是时代赋予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但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能低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有必要从批判的视觉去认真审视以往的德育内容、德育模式 ,探求创新德育的切入口 ,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德育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标准不客观;中小学德育评价的内容偏失;中小学德育评价方法简单化、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小学德育评价主体单一。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学德育评价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合理构建评价体系;转变传统的德育评价观念;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走向德育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改善德育评价的方式方法、做到知行合一;评价要经常化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对品德培养重视不足、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深入剖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德育目标、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环境的应对措施,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态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现今我国德育存在着低效性,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对文化生态的认同不够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文化生态与德育的关系,构建德育生态化之路.其基本路向应包括构建德育生态场、建立生态型师生关系、开展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内容的"三生"德育活动、遵循理解型德育原则等,回归生活世界检验,形成德育生态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体验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在我国研究经历了初探、拓展和深化三个阶段。体验德育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符合学生品德发展规律,更能体现人本思想、主体性哲学思想。其研究主题内容包括体验德育的含义、体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验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在理论建构和实践途径与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着重质的研究,轻量的探讨;重方法途经探索,忽视体验德育目标、内容、模式整体建构研究;忽视体验德育活动评价机制建设等问题。今后要加强理论体系整体建构,完善评价机制,把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对人的发展和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孤立了学校德育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学校德育的生态性正在逐步恶化。挫折教育通过设置实际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德育环境和其他社会环境构建起了信息沟通和反馈的桥梁。挫折教育为德育发展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的道德生活提供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对学校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重视学生早期的道德教育 ;德育内容应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创设有针对性的德育情境 ;德育过程学生主体化 ;尊重差异 ,实施个性化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