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结合精细化工实验的特点,研制了一种用于有机合成的新型加热装置一红外热回器的并对其进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红外加热器有相同于电热套的加热速率,此种加热器有加热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硝酸铜分解实验的改进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262500)张秋花高中化学课本(必修本);在论述硝酸盐的性质时指出:硝酸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放出氧气,为了验证这一事实,课本要求演示硝酸钾和硝酸铜加热分解实验;并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实验现象证明氧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实验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思想观念陈旧,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实验内容陈旧、实验器材落后;实验教学方法陈旧等.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突出探究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方法,在对一种改进方法实践的基础上,探究了实验中无水CuSO4的制备、催化剂铜丝的选择、乙醇与无水CuSO4的最佳加入量等问题.同时为了优化实验,对其冷凝方式和加热仪器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6.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科书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笔者认为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但是,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2)实验方法要求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微微加热”的尺度较难把握好. 针对上述实验方法的不足,笔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做了一点改进,将装有少量感的烧瓶放在沸水或较烫的热水中加热.由于沸水及热水温度不会超过100℃(一个标准大气压),这样就能保证碘的温度不…  相似文献   

8.
(一)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一年级用)(长宁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03页[实验5.9]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图5.13如下:按此图装置,经反复实验操作,不能肯定得出明显效果,探其原因有二:1.先加热Cr2O3和S粉,再通入空气,如果气泵压强小于二个酒精灯同时加热产生的热气流压强,则盛水的试管中根本无气泡.2.如果气泵压强大于热气流压强,或先通入空气再加热Cr2O3和S粉,因隔玻璃管加热S粉,S蒸气遇冷空气不完全燃烧,冷凝成S粉,S粉随气流进入硬质玻管,使催化剂中毒,不能将SO2及时转化为SO3,故水面下…  相似文献   

9.
在甲烷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其中关于甲烷的制取实验改进见诸介绍,而甲烷的燃烧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很少被人们重视.但是它直接影响着初涉有机化学的学生对甲烷性质的观察认识.教学中,该实验主要存在商个问题:-.火焰呈黄色(明亮),观察不到教材叙述的淡蓝色;二.火苗不稳定,时审时炼,或一但离开火源就灭.因此,实验改进的关虹在于解决以下问题:1.尽量提高甲烷的纯度;2.尽量使甲烷气流连续平稳;3.尽量消除钢被管的烙包干扰.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试验,得到如下改进装置.改进后装置有如下特点:1.稳压.当进入装置的甲…  相似文献   

10.
制取氨气的实验改进淄博市山东省冶金学校(255070)赵亚玲,陈久标实验室制备氨气,通常用消石灰和氯化铵加热来制取.由于反应有水生成,加热反应完毕试管底部骤冷,所用大试管极易破裂,特别是学生实验,试管破损率达70%以上.浪费十分严重.我们改用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11.
初中教材“氧气的制法”中,提出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介绍了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放入少量二氧化锰来加速反应的进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着催化作用.教学中一般采用先单独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观察反应结果,再加热二者的混合物观察反应结果.这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牢固的概念很有必要。但如果实验条件控制不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在此我们将有关实验的条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声波干涉实验中的假象及其改进何海明(浙江绍兴市东湖中学,312000)用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物理杂志上对其改进方案也多有推荐,归纳起来有两种演示方法:一种是单用音叉演示,如教材所讲的方法;另一种是音叉配以共鸣箱演示.然...  相似文献   

13.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实验。由于教材实验加热时间长、现象不明显,许多人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涉及热源、反应装置等方面。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该实验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两个实验具有不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合理挑选实验。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84页中,有一“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5-4]。很多人认为这个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成功率很低,所以在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常常有改进这个实验的方法。有的实验前把炭粉和氧化铜用水调成糊状,抹在试管中烘干或晾干;有的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还有的把生锈的铜丝和炭粉一起加热等等,方法比比皆是,但效果终究不理想。 笔者日前在一次大型的实验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见一位参赛者没有添加任何改进方法,却成功的演示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受这位参赛者的启发,我经…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演示实验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反应时间长而费时;2.反应后试管难以清洗干净;3.已被还原出来的钢与氧化铜红黑相间,实验效果不明显;4.难于看到生成的水,而且现在的试管质量较差,往往还未加热到反应所需温度就已破裂,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笔者对这一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效果好。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附图。2操作方法取一只干燥的250mL烧瓶,收集纯净的氢气,待用。用一根直径为lmm的铜丝以砂布打干净,卷成盘状。把盘状铜丝用酒精灯烧黑,表面黑色物质即为氧化钢,放进装有氢气的烧瓶内没…  相似文献   

16.
题目:淋浴用水的流量约为 10L/min,合适的水温约为50℃.用水时间约为4min,电热淋浴器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淋浴时电流直接对流动的水加热,另一种则备有水箱,待箱中的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再使用.加热前水温以20℃计.请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论证第一种设计不适合大多数家庭的供电电路.  相似文献   

17.
一、对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1.改进理由 根据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2—2]制取过氧化钠时,往往是得不到过氧化钠的。此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加热到钠熔化并有大量火星出现时没有及时撤离酒精灯,还在继续加热。另外,该实验的温度也不好控制,且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的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1制作方法如图1:在橡皮塞上打2个大小不等的小孔,一孔插入铝条,并使铝条一端砸成小勺,另一端绕成螺旋状;另一小孔插入带气球的量状;另一小孔插入带气球的玻璃导管,然后将此瓶塞塞进锥形瓶口中。2操作步骤a.取绿豆粒大的白磷放入铝条砸成的小勺中,将带有铝条和气球的橡皮塞塞紧锥形瓶。b.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c.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螺旋处加热至白磷燃烧时熄灭酒精灯。d.冷却2min后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3优点a.采用铝条,因为铝条表面已被氧化,有一层氧化膜,加热不再氧化而影响质量测定。b.铝条一端是螺旋状,受热面积大…  相似文献   

19.
创设和改进演示实验加鱼县鱼岳中学骆传汉(437200)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形成化学概念,示范基本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它的基本要求是操作规范,一次成功;现象明显,突出本质;仪器简单,反应迅速;安全可靠。那么,演示实验的创设和改进都应围绕上述要求和...  相似文献   

20.
题目 淋浴用水的流量约为10L/min,合适的水温约为50℃~20℃,用水时问约为4min,电热淋浴器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淋浴时对水直接加热,另一种是备有水箱,待箱中的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后再淋浴,加热前的水温以20℃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