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香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从香港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标准的建立、师资力量的保证、课程的设置、培养过程管理及注重特色等方面对香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加以阐释,希能够给内地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协作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给我国及世界各国的研究生教育都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协作式培养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具体内容,并指出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研究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教育收益相对增加、就业岗位更加多样、雇主期望日趋复杂等一系列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美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注重发掘本科优秀人才、注重向发展性评估转变、职业指导侧重于为就业做好准备、注重向职业技能培养转变等。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应着力构建多元利益主体通力合作的研究生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4.
香港高校具有鲜明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内地高校相比,香港研究生教育选拔机制宽口灵活;培养方式多样且务实,注重教育国际化;行政管理高效,学术管理严格。香港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洗礼,其选拔机制、培养方式、管理体制等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许多方面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现状,从学制、导师制、经费来源以及合作交流等四个方面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对比,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注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力度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特点,即:理性与实用理念并存;课程与科研双翼并重;大学与企业合作共赢。指出了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对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借鉴作用:注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导师配置的交叉性;注重学校与社会的协作性;注重培养特色的“双师”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口腔正畸学临床研究生教育模式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就美国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教育,从培养机构、培养模式和学制、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临床培养模式、指导教师设置、经费来源和学费、科学研究、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正畸专科医师的认证与登记等9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口腔正畸学临床研究生教育为口腔医学毕业后教育,主要注重临床技能的训练,培养正畸专科医师。学制2-6年,毕业生可分别获得正畸证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  相似文献   

8.
MFA艺术硕士科研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硕士(MFA)是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教育,其培养方式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旨在培养艺术创作、表演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术型硕士培养的核心是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掌握、研究与创造,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产生的成果是可复制的。艺术硕士则以注重学生的创作、表演技能的提高为培养重点,以关注艺术表现力的形成和提高为目标,以艺术形式为载  相似文献   

9.
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简称为MFA,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走过近十个年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近十年来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培养目标过于概括化、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艺术实践难以落实等.文章中通过对夸美纽斯艺术教育思想和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论述,进而提出了借鉴夸美纽斯教育经验改革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问题的策略,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我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备明确的学科定位,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应用性培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逐步完善其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