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厚培 《资源科学》1986,8(3):70-75
一 农业的宏观考察研究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初的西藏工作队就已开始,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过程中,先后与会内外有关高等院校、研究单位及农业生产部门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区域性的种植业生产的宏观调查和农业资源生态方面的考察任务。除编写有区域农业专著(如新疆农业、西藏农业概况等)和专题报告外,还对考察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重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综合考察委员会从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竺可桢教授主持下建立以来,经历了艰苦曲折的三十个春秋。畜牧业是其主要考察研究内容之一,溯其研究历史则不仅始于1956年,而应从1951年组建的西藏工作队的考察开始。 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说明,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生产布局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中的畜牧业研究是一个特定的科学领域,既有别于畜牧业生产技术性的研究,或纯粹经济现象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综考会从五十年代开始,相继组织了许多综合考察队,开展了多学科的资源考察与研究工作,在揭示各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特征,探讨自然资源形成发展的规律,寻求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资源研究的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发展。但是纵观综合考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同志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奠基人,是我国自然资源科学事业的先驱。竺可桢同志生前表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他将很大的精力倾注于从事、组织、领导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工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自然资源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以及培养自然资源考察研究人才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年是竺可桢同志逝世十周年。他虽然离开我们十年了,但从事自然资源考察研究工作的同志们,十分怀念我们的竺老。为了缅怀竺可桢同志对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的贡献,传播他渊博的学术见解和深远的科学预见,寄托我们的思念,本刊转载竺可桢同志的遗作《十年来的综合考察》,同时刊载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为纪念竺可桢同志写的《深切怀念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同志》。学习、继承竺可桢同志有关自然资源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以促进它更好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工作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刘书楷 《资源科学》1985,7(1):80-88
党和国家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并已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以及国土开发整治工作,迫切要求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为此,本文拟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评价的若干基本理论和方法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广颖 《资源科学》1986,8(3):110-111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综考会)一经成立,会内的情报文献工作就随着逐步展开。五十年代后期,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发展迅速,有关资源及其开发的文献情报量急剧增长,但它却分散地保存在各考察队。当时,综考会的每个考察队都有自己的资料组,进行资料的分类编目和队内借阅工作。这时期的工作特点是管理分散,提供的服务面窄、量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8.
1 40年的回顾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资源、开发资源的历史。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资料几近空白,而经济建设又亟需必要的基础资料。为此,国家和政府对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在12年(1956—1967)远景科学发展规划中,规定了四项资源综合考察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的任务:即①西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综合考察及开发方案研究;②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综合考察及其开发方案的研究;③热…  相似文献   

9.
陈梦熊 《资源科学》1986,8(3):14-15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成立以来,整整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来,综考会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了大量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值兹综考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愿在此表示衷心的祝贺! 远在五十年代综考会成立初期,就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分赴西南边陲的穷山僻壤与西北  相似文献   

10.
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自然资源流动过程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06,28(2):199-200
1 自然资源流动研究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资源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期间,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逐步进入了由以摸清国家资源家底为特征的、大规模的资源考察向以理论总结和学科体系建设为特征的资源系统研究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资源科学理论总结方面,长期大规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及其与国家中长期发展、区域性发展规划紧密相关的生产力布局与资源合理配置等研究,为资源科学积累了丰厚的研究资料、实践经验以及系统的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老一辈资源科学研究学者先后进行了资源学科体系、基础理论等诸方面的总结与凝炼提升,为资源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与《中国自然资源》系列丛书的出版就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石玉林 《资源科学》1986,8(3):54-57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已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先后组织了30多个大大小小的综合考察队,开展了东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西北、西南、青藏高原、华南及南方山地等以区域资源开发为中心的综合考察研究。土地资源是在综合考察研究中逐步地形成和发展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土地资源学,开拓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封志明  肖池伟 《资源科学》2021,43(11):2147-2159
自然资源分类对自然资源管理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自然资源的科学内涵,通过追踪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梳理与对比分析了自然资源的传统与经典、学理与属性、法理与管理等分类特征及其发展。综述表明:自然资源分类聚焦于学理、法理和管理三方面,在学理分类上国内外保持相对一致性,但法理与管理分类上差异较大;现行分类存在体系繁多、边界重叠、交叉重复等问题。国际上,20世纪初期以前单门类或特定区域资源分类研究已相当深入,自然资源分类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1960年代以来,日臻完善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推动自然资源分类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地理学、资源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分类思想“群星荟萃”,尽管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体系,但已构成自然资源学理分类的思想基础。在中国,自然资源分类研究大抵以20世纪50—60年代开展的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为分水岭,单门类资源分类研究发展较快、综合分类体系初见端倪;系统性、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期,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及《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问世为重要标志,尤以自然资源属性和用途的多级分类方法应用广泛。目前国内总体处于统一自然资源分类探索阶段,在政策层面已得到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有必要科学认识和厘清不同自然资源分类的特征与作用,以期对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明确提出要变黄河水害为水利,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与领导全国的黄河治理工作。50年代,组织了大规模的黄河综合科学考察与实验研究,向国家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为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60年代,在黄河上游开始梯级电站建设工程,在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防治和能源开发利用中发挥了作用。70年代,已建成的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泥沙处理的工程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人们开始对高浓度泥沙河流上建水库的调蓄能力产生怀疑。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张九辰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5-31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领域在20世纪50、60年代成立的研究所、考察队与专业委员会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在推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过程中,不同类型学术机构的建立原因和背景,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功能;探讨了这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互补关系。希望本项研究,能够反映出新中国初期科学研究与国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同志们和大家一样深切怀念我国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同志。竺可桢同志不仅在地理学,气象学等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开创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竺可桢同志于1956年起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资源分类原则和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科委及农委对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视。根据《国家1979—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第一项的任务和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的精神,决定编制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国家农委的委托于1979年8月邀请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部分同志共同草拟了《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制图规范(暂行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自1978年以来石玉  相似文献   

17.
提高科学决策研究的水平及推广其应用是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而且它已经被认为是领导水平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是经营管理科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它的基础工作。科学决策的研究应当受到考察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地区为单位的农业区划工作,以及最近提出的国土经济研究任务都包含有决策问题。科学决策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将会大大加速自然资源研究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一 综合考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它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的需要组织多学科、多兵种,对某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综合考察研究成果为国家计划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水资源的考察研究是综合考察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筹备组于4月6—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有关各部委和部分省(区)产业、科研、教育部门从事自然资源研究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50余人。 中国科协常务委员会于1980年9月12日讨论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的决定。一年多来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作为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的挂靠单位进行了自然资源研究会的筹建工作。这次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筹备会议是在全国科协和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56年由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创建起来的.它既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的综合研究机构,同时又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组织跨部门、跨学科、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研究的任务。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实行双重领导。综考会主任为孙鸿烈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常务副主任为李文华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