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通常的采访方法已不能适应它的要求,笔者对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觉得其采访的“特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应变能力记者的采访,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对所要形成的新闻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对已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来源于题材。新闻不能先于事实而报道,即使如今已有信息新闻登上新闻舞台,承担部分未发生事实的报道,可它仍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说上述一些,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新闻不可能先于事实而存在(相对的),怎可说,对新闻的采写可先于事实而确立?也就是说,题材怎能先于事实而规划?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题材不可能完全地先于事实而规划。我们所报道的事物。有事件性与非事件性两种,事件性的事实是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是不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具有广阔的报道潜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4.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5.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6.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词为“新闻作品”。例如: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场较强。诺福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①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同,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如“记实性问“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同。例如:(l)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②(2)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它有特征的场面成片断…  相似文献   

7.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因此,者用通常的采访方法和技巧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笔者分析了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觉得其采访的“特异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记者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新闻体裁,备受新闻界的关注。为了采写好现场短新闻,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新闻工作者们正积极寻找现场新闻的采写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追求信息及时播报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要吸引和赢得受众,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新闻特写这一表现形式,把重大新闻事件的详细情况告诉读者。本文作者从如何刻画新闻事件现场感、截取横断面、凸现人情味等几个方面,对新闻特写的采写方法进行了探讨,值得我们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烈 《记者摇篮》2006,(8):34-34
在短新闻中有一类作品叫做现场短新闻,由于其短小精粹,现场感强,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现场短新闻呢?现场短新闻的界定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发自现场的目击式的新闻,不是事后现场追补的新闻。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参与者和见证者。现场短新闻是再现式的报道,不是反映式的报道。它不仅用事实说话,更要用形象说话,用形象化的事实说话,不用概括性事实说话。它是纪实性报道,不是预测性、评论性的报道。它是来自发生事件的现场的…  相似文献   

11.
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采写,其选题是固定的,即消防救援工作,其特点也是十分明确的,即现场感强、短而精、新闻价值高。单单掌握了这些普遍特点,并不能写出优秀的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闻,如何将其写活,写实,写得深入人心,才是最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研究,从采访、写作、立意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消防救援现场短新闻采写的三点见解。一、采访要亲临现场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对在新闻现场听到、看到、想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消防救援现场的短新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短小精悍、新鲜活泼而见长的现场短新闻.日益受到读者青睐。现场短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具有哪些特色.我们该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呢?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新闻记者。笔者认为。采写现场短新闻应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录音报道是新闻广播的一种形式,也必须坚持真实性。如果说,新闻报道的生命在于事实的真实,那么录音报道除去事实必须真实外,所使用的音响素材也必须绝对真实。我们说录音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再现新闻事件现场的真实声音,能使听众闻其声如临其境,真实感强。所以,它比一般文字报道更使人觉得真实可信。这个道理,恐怕每一个新闻广播工作者都是懂得的。但是,在业务实践中往往又不能完完全全地  相似文献   

15.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要采写出有影响的报道,选好新闻题材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在采写和选材之前要不要规划题材,它的重要意义何在?对此,笔者愿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我们所报道的事物,大体有事件性的与非事件性的两种。事件性的事实是易见的,非事件性的事实则不易见。可以说.后者是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本文所说的题材规划,是就非事件性的事实而言。当然,这种报道规划也必须立足于事实这个基础。一般来说。非事件性报道的时效性没有事件性报道那样强,它有着较大的弹性,更多的成分还取决于社会受众对它的需求。在现实中,许多非事件  相似文献   

17.
以“短”取“动”以“动”取“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翟惠生几百个字的短新闻往往是记者在第一线的“动态”之中捕捉的:或记述一种新的事实,或报道一个新闻事件,或采写一位新闻人物,或阐明一种有新闻价值的观点。在一个整版的新闻纸上,与“动态”密不可分的短新闻往往...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一个新品种。因而对它的定义,似乎还投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界定。 据中国记协的阮观荣先生的说法,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这虽然还不能称为现场短新闻的准确定义,但可以说基本上包括了“现场短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内容特点。这就是:一要新闻价值高;二要现场感强,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三要篇幅短小。如果具备这三个特点,应该说就是一篇不错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了。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可能都有一种同感:往往不是亲眼目睹一些新闻事实发生去立即进行现场采访,而是在事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目睹者、知情者采访而完成的。特别是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报道,涉及的事实比较多,又比较复杂,采写的难度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些记者采写的消息,往往见事不见“人”,消息写得枯燥乏味,可读性不强。线与点:新闻事件与人的关系新闻,是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各个方面所发生的重要的、新鲜的事实的一种形式。凡是新闻都不可能没有人的活动。从新闻采写的角度看,如果把新闻事件比喻成一条纵向的线,那么,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在具体时间内的举动、言语和思想,便是这根线上具有横断面意义的点。单纯只给受众一条简单的线,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能从纵向的线上截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横断面作为点,通过具体的描写,使点与线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又有横向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