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倡议和实践。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近代化;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他建立了中国首例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交通、电讯事业的近代化;他派遣了留学生,设立翻译局和各种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科技人才。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而不发;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对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发展起着摧残作用;自然经济顽固,僵化,资本主义关系难以冲破这坚不可摧的牢笼;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宝贵时机;封建土地观念和妄自尊大意识阻碍和扼杀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由特色课程教学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文化涵养;增加了义务和责任;增强了民族爱国之情,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五条路径,凸显了文化自信自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其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凝聚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进行了文化阐释:回到中国文化原点;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时间;小说发生学和发展过程的叙事形态;视角新解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为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中国需要收复台湾;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应尽早收复台湾;《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通过更坚定了我们收复台湾的决心;运筹帷握,促成时机一统中国。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组建和发展了职业教育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构建了适应近代中国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把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促成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的引进是近百年间留学生作用的结果。最先后社会学引进中国的是留学生、大量翻译、介绍和广泛传播社会学的主体是留学生;培养中国社会学人才的主体是留学生;把社会学理论付诸中国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留学生;留学生使社会学实现了中国化,并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有中国的人权思想。中国人权思想既不是自古有之,也不是从西方引入,它破土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过程之中;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了明确的人权观念和人权要求;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中国资产阶级人权理论——三民主义人权观;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权观念和理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新型的无产阶级的系统人权理论,实现了对资产阶.人权理论的全面超越,取得了中国人权运动史上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人权思想与人权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教育既是一种政教合一的教育;也是一种伦理教育、综合教育和实用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同中国文化发展表现出来的民族连续性一样,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共同性,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当代中国青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能极大地提高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爱国、复兴热情;促进两岸青年的互相交往,有利于和平统一大业;使中国青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增进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国青年成功和实际利益的满足,提供机遇和舞台;强化中国青年的环保意识;使中国青年的健身意识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之后的四、五年间,新中国存在着以赵树理、茅盾和胡风为代表和三 种现实主义;文革前的17年 ,新中国文学取得了五方面巨大成就,其教训是未能实现从战争年代的思维模式到建设时期思维模式的转变;文革期间,四人帮的“四论”统治了中国文坛,造成中国文坛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好作品;1987-1989年,是新中国文学收获最丰富、创作最繁荣的13年;1990年代的中国文学,出于了“五四”变化,存在7个问题,有5个经验;21世纪的中国文学将产生7种“位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世纪回眸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中国学史,自20世纪之初诞生以来,已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总体来,它在梳理中国学五千年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性方面之成败得失,应该给予比较公正的历史评价。其功绩有三:一是建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二是初步理清了中国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三是初步再现了中国学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失误有四:(1)学史观的时代局限性;(2)学史研究方法的线性思维模式;(3)学史撰写内容的陈陈相因和乏个性化;(4)学史哲学的理论匮乏性。新世纪的中国学史学科建设,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四点;一则加强学史观念的现代转换与学史哲学的理论建构;二则提倡学史研究和撰写的个性化与学史教学的学术自由化;三则注重中国学史学科研究史的研究,客观地评价20世纪中国学史研究和教材都市的历史功过与成败得失,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中国学史学科建设予以科学性的展望;四则加强中国学史研究与教学的专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关总结中国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起点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以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苏振兴 《教育探索》2003,(11):25-27
加入WTO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平等和民主观念与教育法制观念方面,表现在教育标准国际化和学生素质通用性方面。加入WTO虽为中国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给中国教育带来了挑战。加入WTO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思路是:(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2)促进教育迈向世界;(3)探索教育市场化;(4)着力于教育创新;(5)推动教育管理标准化;(6)提高教师队伍素质;(7)树立终身教育观念;(8)发扬优秀民族化传统,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以精神明建设推进中国的化现代化;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推进执政党建设。因此,在世纪之初,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几方面阐述了国际网络教育的发展;分析了教育市场开放下,中国网络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契机;进而提出了在开放经济下发展中国网络教育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从1973年12月“创刊号”的诞生,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整整出版了30卷,从未间断;30卷,足有2500万字,包括专刊。这浸透着编辑和作者辛劳与汗水的30卷2500万字,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社会从“文革”到拨乱反正再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国中等教育教学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践;记录了中国学术研究队伍和中国大学学报成长壮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两个精华”就本质内涵而言,凝结“六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哲理、铸塑当代中国的精神内核、塑造当下中国国格与国民气节的灵魂、揭示人类文明进路的历史机理、内蕴制衡霸权与引导世界向优而变的全球治理之法。它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自信与历史贯通性、文化自信与文化继承性、文明自信与文明创造性;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党自信与政治丰富性等时代特征。从世界意义而言,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文明激活与改造的方法论意义;倡导代表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给出了回答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习近平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政治家、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时代精华既来自于中国也贡献于世界;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历史的选择,国际局势发展的必然。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被第三世界国家和部分西欧国家领导人看作是主心骨;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