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区域优势产业包括现有优势产业与潜在优势产业,并且提出选择两者的基本思路.另外,从理论上提出构建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两类思路,即从经济优势实现的原因和产业发展的目的两类视角上分别构建区域优势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建议决策者在选择区域优势产业时应同时参考这两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安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特征、不足及优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是高新科技园区发展的最本质特征。本文通过对西安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基本特征的分析,指出其核心问题是产业化能力低下,其根本原因是内陆型特征对创新要素活力的束缚;并根据增长极理论和阶段发展论,提出了西安高新区在"创建世界一流园区"阶段优化技术创新体系的两条关键路径:通过新型投融资模式激活技术创新要素,通过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最后,总结了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3.
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能够进入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工程,是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辽宁在开展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中,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推进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应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探索技术创新组织机制,完善科技资源整合机制,强化科教优势转化机制,完善内外兼修的人才政策等,着力形成区域集成创新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关系到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继而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结构过度趋同、产业条块分割严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调节机制效果不佳、产业分工不明确和激励约束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依赖于各个主体——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明确的分工和有效的配合,最终推动东北地区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势产业中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各个领域中的关键共性技术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机制是产业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强有力技术保障。建立健全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机制应适应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这也是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对我国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和现状分析,指出其对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实现优势产业的良性发展,须健全人才培养与技术协同研发体系。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将竞争能力转化成竞争优势,这需要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传导机制。技术创新体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的,所形成的"域面"是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活动的基础体系,其中结构以制度基础和产业基础为支撑,并包含技术创新主体、资源结构和经济要素结构等三个结构维度.在其演化过程中,三个结构维度呈现出不同的演进规律,而制度基础和产业基础又制约着三个结构维度的演进,并规范着它们的演进方向和路径.发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呈现三维结构螺旋发展的形式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这其中制度基础与演进过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庆焱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22-25,42
产业结构趋同既造成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同时也造成资源(包括科技资源)配置的不协调及浪费。地方政府在制定区域的产业发展政策时,应该从比较优势出发。各地区真实的主导产业,即使不是全部,也应当主要是从该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行业中产生。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而创造竞争优势则是主动地催生新的比较优势或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的综合。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发展。按照上述理论框架,提出以下研究的思路:首先确定各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到底有哪些,然后对这些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考察其竞争优势,为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改进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2010-2017年中国和东盟代表性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业中的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管理均对竞争优势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技术创新在知识管理、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管理在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窗口期内中国和东盟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仍偏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激励信息技术创新,加强对我国创新环境以及知识管理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产业互补,在资源互换、人员交流、业务培训上加强互动,推进产学研之间的高效协作,建立起多元、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信息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助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沿边城市的开发开放是地缘环境优势下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厘清边境城市产业发展、园区发展的地缘环境优势,构建清晰的政府-市场互动导向的开发思路,提出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框架对城市的有效增长和区域增长极的打造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地处东北亚中俄贸易关键地位的牡丹江市在产业发展追赶和跨越上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对外交通通达、外贸基础深厚、市场前景看好的地缘环境优势.在东北亚地缘合作与东北地区振兴的历史机遇下,牡丹江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要立足大东北,面向东北亚,充分发挥对俄贸易的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以资源条件和市场优势为依托,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巩固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整合发展力量,有目标有步骤地做好地缘优势下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次区域合作的模范.  相似文献   

11.
孟静  单熙哲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3):253-259,274
基于创新驱动视角对安徽省产业升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新时代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针对产业升级要求,立足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与绿色发展4个维度,构建安徽省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2001—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产业升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8年安徽省产业升级能力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能力的作用最为凸显,绿色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能力的关联较弱.安徽省创新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仍有待提高.打破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障碍,需要从完善区域创新生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从实现创新转型的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研究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的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及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等四种创新模式,从核心主体、支撑体系、关键保障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等四个层面构建支撑全产业链的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并提出了关于加快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杨  王海芸 《科学学研究》2017,35(1):139-145
在构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及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发展背景下,从企业技术创新角度探讨北京主导产业选择,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北京地区31个工业行业2010-2014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依据测度数值进行了高、中、低的排序分析。研究发现,部分行业基于专利产出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基于新产品产出的成果转化能力之间并不协调,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行业。建议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要综合考虑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同时,北京应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主动引领产业链条扩散、对接、整合,实现区域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川陕区域自主创新路径和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四川两省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着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地方科技与国家科技、中心城与其它地市科技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非平衡性的特征和内在缺陷.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利用国家科技优势,选择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正向路径”;重视富有地域特色的原始创新,着重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特色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区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代表着本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对林西县区域特色产业进行调查研究,梳理分析了林西县近年来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从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竞争力、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产业引导扶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找出其相对优势、面临的发展瓶颈、困难和突破路径,提出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优势产业的培育目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文章根据外生——内生比较优势原理, 以山西省的煤炭产业为案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山西煤炭优势产业的选择和最初的发展有赖于该地区的外生比较优势,但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占有优势地位却有赖于内生比较优势的强化。培育内生比较优势要建立现代的市场营销观念.注重产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缺陷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均衡性与相对封闭性是北京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两个缺陷,体系缺陷造成科技资源不合理配置,克服体系缺陷的对策是,采取国内领先战略模式,加强源头创新,并形成领先技术的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化工行业是河南省"六大优势产业"之一,是经济中固定资产存量最大、规模经济最显著的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对实现河南省创新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文用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境四个方面的指标对河南省化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与全国以及与山西、山东两省进行比较,肯定河南省化工行业所具有的优势,同时找出差距与不足,如企业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R&D投入强度不够,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技术创新环境欠佳等,并对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化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当前成渝地区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的概念、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与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发展区域金融能够起到刺激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的成长、发展和完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对延长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发展区域金融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