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子的美     
一位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母亲说:"我总嫌我的孩子不注意外表,衣服穿一会儿就弄得很脏.他大学毕业那天我和他父亲一起出席了他们的典礼,惊异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站在毕业生行列的最前排,荣获了研究生奖学金.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边     
我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父母开的一家路边小店,还有就是父亲在小店里帮人修摩托车。我和弟弟读书每年开支不小,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的人。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这几天修车总是修到很晚,有时凌晨一两点钟都还在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上街,也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只记得有一次天气凉了,母亲就去买了一件皮衣给父亲。这是父亲最好、最贵的衣服。而在最近几年里,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穿,基本上是穿我伯伯和他以前的一些老伙伴(父亲以前…  相似文献   

3.
佚名 《科技文萃》2005,(5):62-63
"一个孩子成年以后行为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这句话是拿破仑·波拿巴说的.拿破仑的母亲莱蒂齐娅·雷莫利诺是一位坚强的妇女,而他的父亲卡洛·波拿巴则是一位沉默寡言、在实际生活中畏畏缩缩的人,莱蒂齐娅凭直觉感到自己的儿子拿破仑以后会有大出息,因此教育他不要让别人踩在脚下.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你母亲,你是我儿子,但是我叫你做一件事时,我希望你对我说‘不'."  相似文献   

4.
伍海风 《早期教育》2005,(11):16-16
一天早上,颜权和王丰同时穿了一套蓝猫衣服来幼儿园,他俩特别兴奋,互相抱着又唱又跳,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围观.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是蓝猫在踢皮球呢!""我也有这样的衣服.""我没有,但我有唐老鸭的衣服.""我有小熊开汽车的衣服.""看啦,看啦,我的衣服有小海豚在跳舞."第二天,班上竟然有大部分孩子穿上了有图画的衣服,彼此兴奋地交谈着,欣赏着,有的还在找"衣服朋友".我认为这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观察描述图片内容,创编故事,表演故事,不仅可以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表演能力得到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其社会交往与协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我决定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导向,生成"衣服上的图画"活动.  相似文献   

5.
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 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的眼前就 会浮现出父亲那被烈日晒得干黑的、满 是皱纹的脸……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也就继承 了农民勤俭的性格。衣服总是洗了又 洗,过年时都不买件新衣服,只是把旧 衣服洗洗就穿上了。妈妈要给父亲买 时,他总是说:"庄稼人穿那么好干嘛? 弄脏了怪可惜的。"父亲从不乱花一分  相似文献   

6.
母亲     
我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我的父亲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去世时,母亲没掉过一滴泪。相反,还满不在乎地将哭哭啼啼的我们几个儿女骂了一通,接着坚强地"领导"我们几个继续往前过日子。我记事时,母亲才30多岁,穿一件带小花的衣服,梳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除了围着锅台转,她手里总拿着一只鞋底儿纳着、纳着。尤其让我佩服的,就是母亲练就的在父亲打骂的死不还口的忍耐。而父亲除了发脾气骂母亲之外,就是晚间成夜的咳嗽。后来,我渐渐大了,发现母亲不再像先前那样死不还口了,开始与父亲相理力争;再后来,唠唠叨叨地说父亲,而父亲被气…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闲聊中,一位老伙计问父亲一辈子积累了多少家产.父亲呷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说:"五个孩子就是我全部的家产." 父亲的回答很形象地概括了此生的主要成绩.在国家处于三年特殊困难时期,父亲只身来到刚刚成立的一个山区林场当上了一名工人,他与接着而来的我的母亲办个手续,将两床旧被放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简单的家.一年后,便有了第一个孩子;十年间,我们兄妹五人阶梯般降临人间.那时候,林场实行粮食计划供给制,有限的粮食常常使家大口阔的我们食不果腹.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父亲在劳动之余翻山越岭、穿沟趟河,采摘了许多山菜和野果,以补贴家庭伙食的差额.  相似文献   

8.
"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不必在意生日怎么过."一首歌这么唱道.往年生日,我不见得比平时快乐,却充满思索;今年生日,我比平时更平静,却更充满思念."今天是农历腊月十四,是你的生日!"我不由自主地提示自己."孩子生日母亲痛",我想起母亲生我育我的艰辛,更想起三个月前母亲离世、一个多月前父亲又痛苦作别人间的往事.生死分离,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一日,在家里的衣柜里翻衣服,无意中在柜底摸到了一个硬硬的笔记本.拿出来一看,封面写着:"关于他的点点滴滴".是母亲的笔迹."他"是谁啊?是父亲,还是……好奇心促使我翻开了正文第一页,我的大脑也随着眼睛的搜索而高速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0.
父亲     
父亲 41岁了 ,和他的同龄人比起来 ,他显得老许多。父亲从不讲究穿着打扮 ,一年四季就只是那么两三套衣服。每当母亲提出给他添几件衣服时 ,他总是说 :“有穿的就行了 ,省下钱来给孩子买几本书吧。”邻居们都夸父亲能干 ,一个人用劳力赚钱来供四个子女上学 ,却从不道一声苦 ,也从不哀求别人帮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可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是最苦的。每到开学时 ,父亲就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黑黑的手从箱子底摸出一叠人民币 ,颤抖的数着 ,嘴里总不忘叮嘱几句 :“你们要好好学习 ,知道吗 ?这钱来得不容易啊 !”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那一叠他用血汗换…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相似文献   

12.
父亲一生质朴无华,默默无闻。父亲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他说过的三句话,记忆中,是那么的朴实,又是那么的炙热! 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因家境拮据,我所穿的衣服常常是哥、姐穿过的“接力服”,由于姊妹多,待那些衣服轮到我穿时,往往不是破烂不足以蔽体,就是里长外短、参差不齐。因为这,我在小伙伴面前老是抬不起头,我总是变着法儿转移大家对我衣服的注意力。然而,一次恶作剧还是使我在大家面前大为丢脸,班上一调皮鬼趁我不备时,将手指头伸进我裤子的破洞里使劲一拉,我冻得发青的光屁股便暴露无遗。只记得,那稚嫩的自尊在刹那间土崩瓦解,一阵嚎啕大哭后,我发誓再也不去学校。那天晚上,父亲的旱烟味弥漫着整个房间,他抚摸着我的头叹息地说“孩子,不怕衣服破,就怕肚里没有货”。在父亲的一再劝导下,第二天,穿上母亲重新缝好的裤子,我昂然步入了学校。这是父亲留给我难忘的第一句话,直到现在,我常常用这句  相似文献   

13.
无能与无情     
读读下面的故事,它们能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如何做父母.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阿姨问她:"你不爱吃鸡蛋吗?"爱吃."小女孩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个鸡蛋和我家里的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她说:"我家的鸡蛋是白色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有一位刚入大学的大学生,妈妈在家把他的衣服编上号,哪天穿哪件衣服都写得清清楚楚.一天,天气突变,很冷,可这个学生依然按照妈妈的编号穿衣服,只穿了件很薄的衣服,结果感冒了.  相似文献   

14.
读大一时,与我同寝室的五位同学,每人都有一套名牌西服,唯独我没有。穿着粗布衣服在同学们眼前晃来晃去,总觉得自己掉价。但我来自农村,能读书已经是一种奢侈,当然也就别想去穿什么名牌西服了。但我实在禁不起名牌西服的诱惑,一个星期天,我特意回了一趟家,同父母要钱买名牌西服。父亲听后低头叹气,母亲则哽咽着说:“孩子,咱家里穷,爹娘对不起你,让你在外面受苦了,等有了钱,再给你买,好吗?”我带着一腔怨气离开了家,回到了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来学校找我,他把我叫到一个无人处,说:“孩子,穿上名牌衣服,看上去好像有了身价,但脱了之后呢?…  相似文献   

15.
在那个钞票紧张,布票肉票更紧张的年代,我们一直过着贫困而褴褛的生活。一件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破了缝补一下再给老三套上。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排行第三,就经常穿一身不太合身的男式服装,而所有的旧衣服,不论是哥哥们的旧外套,还是姐姐穿小了的花毛衣,最终都套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一跪     
母亲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小时候家境贫寒,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最艰难时甚至去乱葬冈捡死人的衣服穿。与父亲成家后,生活依旧困苦,但一家人平平安安也算幸福。然而,1938年5月20日,日本鬼子在我的家乡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阎窝惨案”,我22岁的父亲也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当时母亲年仅19岁,我尚在襁褓之中。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尝尽世态炎凉。可母亲不跪鬼神,用柔弱的双肩担起不相称的重负和艰辛。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讲给我听的故事.古时候,一位年轻的母亲,准备给刚刚上私塾的儿子做一双虎头绣花鞋,儿子知道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要穿新鞋喽,要穿新鞋喽……"隔了些日子,儿子问:"绣花鞋做好了吗?"母亲答道:"快好了.孩子,你到场上帮娘把那堆谷子摊晒摊晒."儿子应了一声便跑出去了.  相似文献   

18.
班上有些幼儿的衣服从颜色到款式都很相近,常常出现有孩子错穿了别人衣服的情况。这天,康妈来接康康时找不到康康的衣服,我猜应该是被别的孩子错拿了!果不其然,第二天涛爸把康康的衣服送了回来。餐前,我把这两件类似的衣服挂起来,问孩子们:"这两件衣服一样吗?""一样!""不一样!"孩子们吵了起来。"再仔细看看。"我提醒道,说一样的孩子马上发现了两件衣服的不同之处。"一样吗?"我再次问,"不一  相似文献   

19.
在那个钞票紧张,布票肉累更紧张的年代,我们一直过着贫困而褴褛的生活。一件衣服老太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破了缝补一下再给老三套上。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排行第三,就经常穿一身不太合身的男式服装,而所有的旧衣服,不论是哥哥们的旧外套,还是姐姐穿小了的花毛衣,最终都套在了我身上。  相似文献   

20.
赞扬孩子吧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铃木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后,每年能培养700个与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神童.一下子,他在日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千方百计地找到铃木,跟他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那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小男孩一看是铃木大师来了,心中发慌.吱吱呀呀拉了一遍,比青蛙叫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平常的水平.母亲拉长了脸. 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你拉得太好了,太动听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孩子激动得脸都红了,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段好一些.母亲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