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99年金工电教教材编审会于1999年10月23日~25日在中南工业大学召开,全体编委和有关的教材编制单位代表到会。《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傅水根教授、中南工大教务处长黄圣生教授和清华大学电教中心副主任陈海林高级工程师莅临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由金工电教教材编审组组长、四川大学刘胜青教授主持,主要议题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电教教材的建设也将显得更加重要.如何编制好的电教教材是摆在每个电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使电教教材的建设适应电教工作发展的需要,应该研究的内容还很多.编制出具有一定水平又适应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电教教材是广大电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教学性是电教教材最基本的属性。长期以来对此有模糊认识,影响了电教教材的研制。作者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较全面的探讨,提出电教教材教学性的基本含义和意义;电教教材其他诸性与教学性的相互关系;阐述有关电教教材教学性的编制倾向和若干表现;对编制电教教材的过程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教材建设,发展电化教育事业。 我讲三个问题,供同志们研究。 第一个问题,电教教材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科专家和电教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电教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组织出版了高等专科教育300多门课程的文字教材,总发行量超过1.5亿册;组织编制了音像教材300余种,20,000多课时。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在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通过改革,走出一条协作编制电教教材的成功之路。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中专学校等,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电教教材  相似文献   

5.
全国小学、初中电教教材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学者正在着手研究如何提高电教教材的质量问题。本文拟就一部优秀电教教材的标准和教材编制人员如何为达到这一标准而努力的问题,谈些看法。 通过几次电教教材审评会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努力,以提高电教教材质量。 一、“深”。即电教教材能深入揭示文字教材的本质,优化教学过程,善于选择适宜的教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各级学校电教设备数量的增加学校和教师对于电教教材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为满足教学的需要,各级电教机构和一些有电教教材制作能力的学校,普遍加强了电教教材的编制工作,编制了为数不少的电教教材。这些电教教材有少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相当数量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材的教学性不很突出。或者很不突出。因此,进一步强调电教教材的教学性,是加速电教教材建设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才能突出电教教材的教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的电教教材制作人员,必须树立教学性…  相似文献   

7.
为检阅我国电教教材建设成果,总结编制经验,推动电化教育工作,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优秀电教教材评选活动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至今年3月初结束。在此期间分别对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职工技术教育几部分电视教材进行了评选。其中高等教育电教教材的评选是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总参军训部评选推荐的388部参选教  相似文献   

8.
五月十四日,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首次会议。这标志着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材建设工作将进一步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展开。来自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及有关从事电教专业工作的专家、教授等30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教协会高校工科专业委员会部分电教教材编审组组长工作会议,于2002年5月17日—1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电工学”、“金属工艺学”四个学科的编审组长和部分特邀编委,共12人(主要有:东南大学的郓瑛教授、叶善专教授,上海交大胡盘新教授,清华大学邓新元教授、沈乐年教授、卢达溶教授,西安交大杨振坤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陈立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梁均松教授,天津大学周开勤教授)。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编审电教教材的经验、研讨今后多媒体网络教材的建设和发展。会议由中国电教协会…  相似文献   

10.
电教教材是指用图像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用电声、电光、电磁、电控等技术,可以进行制作和重放的一种声像教材。一般指录音带、唱片、幻灯片、电影胶片、录像带、缩微品、机读件等记录有教学音像的软件。它有五个特点:1、声像性,2、代替性,3、重现性,4、多样性,5、片断性。由于电教教材和文字教材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但是电教教材和文字教材都是人们吸取新知识的媒介,它们又存在着彼此相同的特点,即都可以建立市场。建立电教教材市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教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国电教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电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电教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高等农业院校电化教育工作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1986年我部组织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电教协会,在部教育司的领导下,组织联络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几年来,电化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各校先后建立了电教中心,编制了大量的电视教学专题片、幻灯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月9日—1月13日,国家教委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全国中小学教材,电教教材,电教设备展览会,我国教育行业的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荟萃于此。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及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三项基本建设之一,直  相似文献   

13.
初探电教教材的审美思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教教材,总体上来说可分为四大类:即电影电视教材、投影媒体教材、电吉媒体教材和计算机课件。无论哪种教材,它总是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达到教育和教学目的。毋庸置疑,教材的科学性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制人员和实施电化教育的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然而,笔者以为,电教教材的审美特性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正反馈作用,因而教材的审美思维特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电教教材的审美特征为了研究电教教材的审美思维特性,必须首先研究电教教材的审美待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化教学的普遍开展,电教设备、电教教材的管理,已提到电教员的管理日程上来。我是这样管理电教设备和电教教材的。1.分类存放先按电教设备、电教教材分做两大类。然后将电教设备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分柜存放;电教教材按视觉教材(如幻灯片、投影片)、听觉教材(  相似文献   

15.
电教教材在中小学电化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了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制作电教教材之前 ,应建立一定的控制程序。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总体设计 ,提出切实可行的制作方案 ,其次要选择对所传授的知识做到准确无误的理解和完美表达的教师做信息源 ,然后组织人力 ,广泛搜集素材 ,认真提炼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确定教学内容 ,最后充分发挥编导人员的艺术水平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形成电教教材。电教教材编制的最优化原则要求我们在制作电教教材的过程时 ,从可能的多种方案中 ,选择出最好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6.
抓好电教教材建设促进中小学电教发展刘传河在中小学电教工作上,我们喊了十多年“有电教设备,少电教教材”,到今天为止,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呢?据了解有的部分解决,有的正着手解决,更多的是没有解决。因此,从目前中小学电教发展来看,电教教材建设仍是中小学电教工...  相似文献   

17.
电教教材是现代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及时地开发与各类层次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电教教材 ,是有效地发挥电化教育功能的关键。电教教材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 ,做好电教教材的推广运用 ,则是电教教材管理人员的一种职责。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电教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接受,从而使人们的电教意识逐步增强。广大美术教师和电教工作者对电教美术在电教教材中的作用,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电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一、美术与电教美术的关系:一般认为,把美术引入到电化教育中,运用美术的基本理论和造型方法,通过电教媒体和各种技术手段,以可视的形象画面来传播教育信息,达到提高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就是电教美术。由此可以看出,电教美术是美术与电化教育的有机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应于教育教学中。电教教材是一种非书资料,高校电教教材的收集、整理、编目、排架与管理诸多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新的探索,对电教教材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高校工科物理电教教材编审组扩大会议于1996年9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工科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王绍忠、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徐志瑞、清华大学音像出版社负责人陈海林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无锡轻工大学等单位代表共14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总结前阶段工作,研究新形势下物理电教的方向;(2)确定下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