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画是小学自然常识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在认识叶形的基础上,用植物的叶片进行作画,是寓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叶画的制作方法。1采叶采叶时分两种情况,一是有计划地采集某种形状的叶片,二是广泛采集各种形...  相似文献   

2.
引入了曲线周期、函数周期以及叶形线的概念,给出了曲线对称性的判定条件,分别构造了谐波叶形线,齿轮叶形线和齿纹叶形线,分别给出了它们的函数表达式、函数周期、曲线周期、极点处的切线以及参数与叶数、叶形之间的关系.得到任意叶数和多种形状叶形线的极坐标方程,推广了玫瑰线.  相似文献   

3.
荷叶是圆的,韭菜叶是长的,枫叶一副巴掌样……不同植物的叶片形状不一样,即便同一棵树上的叶片形状也会多少有些不同——构树上的叶片,有些是卵形,有些则形如钢锸。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它们的功能既然都是光合作用,为什么要"设计"出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植物界,叶子的形状、大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叶的形状特征往往是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了保存这些特征,用来识别植物的种类,可采用彩色拓印法、做成美丽的叶形标本。  相似文献   

5.
九年制义务教育自然课本第一册(人教版)共有14课。按知识的类别,全册教材所涉及到的自然知识分为生物、人体、电和磁、地球四个方面。 生物方面的课文有第五课、第六课,主要认识常见植物叶的外部特征。其知识要点是:叶片的形状(心形、掌形、卵形、带形、披针形、扇形、圆形、针形)和叶的组成(叶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相似文献   

6.
根据小学自然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自然第一册《植物》一组课文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呢? 一、培养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叶形的能力 教“植物的叶”一节时,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各种植物的叶,边采集边观察,课上分小组讨论,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寻找叶形的异同点,在同中观察其异,在异中观察其同。在观察了数十种叶片后,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15个月季品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月季品种间叶表皮细胞的形态差异较大,从四边形到多边形和无规则形均有发现,垂周壁式样为上表皮平直至深波纹形,下表皮为浅波纹或深波纹;气孔器多分布于月季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器的排列形式多为无规则形,少数为辐射形,气孔器形状多为长椭圆形,少数为宽椭圆形,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多呈明显环状外缘,保卫细胞两极呈现角质区不同程度加厚.比较不同类型月季品种的叶表皮形态发现,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形状、保卫细胞两极特征在不同类型月季园艺组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作为不同园艺组月季品种区分和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在过去的两年自然教学的实验中,遇到了一些事先估计到和没有估计到的问题,有的及时解决了,有的是事后才能解决。 叶形说不准怎么办 《植物的叶》中,一共向学生介绍了十四种植物的叶,共有七种叶形,学生在观察这些叶形、并给这  相似文献   

9.
<正>1试题设计象甲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科学家对象甲的产卵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请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研究象甲产卵的过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象甲对叶片的加工,导致叶片萎蔫,主要是破坏了叶片的_____(2)科学家将取自同一植株的无裂叶加工成两种不同形状,就雌性象甲取食和产卵过程对叶形的偏好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叶的形态”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213003)单兆麟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植物叶的形状入手,介绍了叶的组成和叶脉等知识,重点介绍了叶片在叶柄上和茎上的着生数目、着生状态。说明植物体的某种生长状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以使其生理作用得以...  相似文献   

11.
叶镶嵌现象与班级集体建设张道凡《植物学》告诉我们:植物的叶序,尽管并不相同,但是相邻的两片叶子总是不相重叠的。这样,同一个枝条上的叶片,互不遮挡,形成镶嵌式的排列。这叫做叶镶嵌。叶镶嵌的现象表明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这也有利于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增强光...  相似文献   

12.
怎样制作叶画李其震一、什么是叶画叶画是用完整植物的叶片组成的画,既是工艺品,也是科技作品。说它是工艺品,是因为叶画的制作,要讲究构图。色彩运用和叶片形状的合理安排等,画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O说它是科技作品,是因为叶画选用的叶片,必须保持完整,不能用剪子...  相似文献   

13.
五、“叶”一章的教学法在“叶”这一章內,与其他各章一样,要使学生确信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的統一。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叶的外部形态內部構造,叶的生理机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及其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該章共分六节:叶的形态和叶序,叶的構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綠色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叶的形态和構造——教师应以实物区別有柄叶与无柄叶,平行脉和網狀脉,單叶和复叶,对生叶,互生叶和輪生叶,叶片的各种形狀,叶序等等。不要求学生死記各种名称。教师应强調指出各种植物的形态、大小、叶柄長度以及叶序排列都有一定的适应形式,以保証叶片与叶片之間不会互相遮蔭。这种适应是生物体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4.
陈孝宣 《新高考》2006,(4):53-54
气孔是指两个特化的保卫细胞合围而成的胞间隙。气孔和保卫细胞总称气孔器。广义的气孔概念是指气孔器。气孔广泛分布在植物的茎、叶、花果的表皮上,以叶片表皮上数量最多。气孔既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根外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均由气孔进入。对不同植物来说,气孔的构造和生理功能基本一致,但是它在单位面积中的数目多少及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却各有不同。有的植物的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如小麦、玉米、向日葵等;有些植物的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如浮水植物睡莲、浮萍等;有些植物的气孔则仅分布于下表皮,如榕树、百合等;沉水植物如眼子菜、金鱼藻等,叶片上一般不具有气孔。气孔的分布依植物的种类而异,气孔数目较多的植物,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均较快。生长于较为干旱地区的植物,如夹竹桃等,气孔分布于下表皮,且深陷于叶肉中,其气体交换及蒸腾作用都比较慢,可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在中学进行教学实习中 ,经常对初中生提出的怎样认识和区分植物的全裂叶和复叶的问题感到不易解释 ,这里就两种叶在外形特征上的差异略加阐述。全裂叶首先是属于单叶的范畴 ,其叶片是分裂的 ,叶裂片深达中脉或叶片基部 ,外形颇似复叶。而复叶是指在一个叶柄或叶轴上生有许多小叶。两种叶在文字描述上极易区分 ,但在野外观察中 ,因其外形极为相似 ,有时很难将它们加以区别开来 ,如棉团铁线莲 (Clematishexapetala)、乌头叶蛇葡萄 (Ampelopsisaconitifolia)等植物的叶 ,在…  相似文献   

16.
韭兰别名又叫旱水仙 ,属石蒜科 ,为多年生具有鳞茎的植物。叶线形簇生 ,细腻而柔软 ,花单生于花茎之上。笔者常用它作以下生物实验的材料。a.观察植物叶的表皮结构。取韭兰新鲜叶 ,从中间纵劈成两半 ,用一半切面朝上 ,放在载玻片上 ,一手压住叶片的一端 ,另一手用刀片轻轻地刮 ,把内部叶肉组织和叶脉刮掉 ,只剩下表皮 ,看去透明无色。然后用刀片截取刮好的一段 ,放到另一片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 ,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表皮细胞是长形的 ,侧壁与叶片的长轴平行。表皮上有很多气孔 ,成一纵行排列 ,每个气孔有两个肾形保卫细胞。b.观察…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的道理不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在阳光照射强烈时,从大叶植物如泡桐、向日葵等的茎上选择叶片的大小、厚度基本相等,并且相邻的甲、乙两片叶。首先把甲叶摘下,叶片对折,用牙签固定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光照微生境可导致植物叶片分为阳叶和阴叶,两者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各参数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以紫竹为例,应用叶片图像分析系统和植物光谱分析仪,研究阴、阳叶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通过对比两者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紫竹阳叶叶片较厚,但其叶长、叶宽、叶面积,SPAD值、NDVI值、PRI值、Fv/Fo及Fv/Fm均显著低于阴叶;阴叶显微结构中存在纺锤细胞,该细胞可提高光的传递速率,而阳叶无此结构.两者结构和生理的差异,表明紫竹对不同强度光照有高度可塑性,从而使全株有最佳的光合作用能力.本研究可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火贞 《初中生》2013,(19):48
你一定会发问:"植物呢?植物不会也和数学有关吧?"没错,伽利略说:"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来书写的。"真的是这样!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植物中的"数学家"吧。花瓣对称排列在花托边缘,整个花朵几乎完美地呈现出辐射对称形状。著名数学家笛卡儿研究了花瓣和叶形曲线的特征,列  相似文献   

20.
芦荟及其研究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概述1.1芦荟的生物学特性芦荟(AloeveraL.var.),也称油葱、讷会、象胆、奴会,植物分类上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草本,具短茎,叶基出,簇生,肥厚多汁、狭长披针形,叶边缘着生刺状小齿。叶面粉绿色,并具长圆形白色斑纹。叶片横切面呈月牙形。夏秋在花茎上开花,总状花序,花疏离;花被片6枚,下部合生成筒状;雄蕊6枚;花柱略伸出花被;花呈橘红色、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芦荟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气候条件下。现在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云南元江地区也有野生芦荟分布。芦荟喜旱厌湿,据测试,离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