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得到工作面上下巷受支撑压力作用下岩层移动变形的规律、工作面工作面支护参数和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顶板岩石受力改变情况、直接顶岩石破碎特征分布规律等一些参数和规律,对工作面区域岩石的稳定性进行观测。通过对壁式体系工作面支柱支撑阻力、顶底板移近量和活柱回缩量进行定期的观测与研究,从而了解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板的移动规律和来压冒落规律。通过工作面矿压观测,了解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工作情况,分析顶板岩层的运移规律,分析采煤空间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为确定合理施工工序、采煤参数、顶板控制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矿工程中岩层移动的关注重点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破断力学及移动规律,工程地质的沉陷则着眼于地表的沉陷情况,这两个方向关注了采空区或者地表附近的局部岩层运动,能否发展一个整体移动模型来描述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到地表沉降的整体移动过程是科学采矿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现有的相似模型实验结果、现场观测及理论分析,特别是对采矿岩层的破断进行了力学分析后,我们团队发现采动岩层的整体移动具有“类双曲线”特征,近年来先后建立了采动岩层移动“类双曲线”模型及内外“类双曲线”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赋予了相应的物理意义,分析了“类双曲线”模型随关键层层位变化和煤层倾角变化的演变规律,初步形成了采动岩层移动“类双曲线”理论框架,为矿山压力和岩层移动(开采沉陷)这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建立起联系。该理论模型将为岩层移动与控制、煤与瓦斯共采、冲击地压、地下水保护和充填开采等提供理论指导,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3.
郭东生 《科技风》2011,(13):165
矿山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有采煤工作面周围压力的分布、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状况,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我院的矿山压力研究所坚持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方向,坚持走科研、教学、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在没有动用学校投资和教育事业经费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矿山压力”、“矿压仪表”、“支护装备”、“实验研究”、“微机应用”、“工程经济”、“情报研究”等7个研究室和一个技术开发经营部及附设工厂、学科基本配套、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段克信,教授1965年毕业于阜新矿院采矿工程系,1985年~1981年赴西柏林工业大学高访进修,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压力与控制、矿山动力现象防治和地质动力区划.培养了10名硕士研究生和在读博士生,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十几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4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40余篇.在矿山压力与控制研究方面,“缓倾斜工作面煤层顶板分类”项目是我国第一个顶板分类,80年代以采一直应用于全国煤矿;“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监控”是一个内容完整、切实可行的顶板科学管理方法,已在200多个回采工作面推广应用;用卸压法维护巷道和锚杆固化支护软岩试验研究在我国尚属首次,是巷道支护与维护的新途径,先后在5个软岩矿区进行了试验和推广.10多年来在辽源、北票等5个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矿区开展了防治技术研究工作,重点是危  相似文献   

6.
李雅庄矿二采区2-226工作面是地压重点防治区域,矿井生产期间及工作面来压时其对应的强矿震发生概率较大,易发生顶板冒顶片帮伤人事故。利用SOS微震监测系统对该区域重点监测,通过对来压期间围岩微震活动的分析,掌握规律,是综采支架选型、支护参数确定和回来工艺优化的前提。总结采场及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预报矿压显现的发展趋势,用以解决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在汇总大量监测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山压力的普遍规律,促进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相应的危险状态评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开采技术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支护设计,优化完善支护工艺,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建浍 《科技风》2011,(19):124-125
本文采用类似模仿实验的技能,对于新疆煤矿采准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取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对不同的围岩特点、支护方式、断面外形和支护参数状况下矿压显示的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采纳模仿实验办法对巷道围岩矿压显示规律进行研究的方式,能够是的主要要素的作用更突出,能够直观地重现矿山压力作用下支架的变形状态和巷道围岩的挪动,和当场的实践状况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达到了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西二3B#右三工作面开采深度为近千米,面对进入深部开采,这一次决定超出了直接顶和老顶范围,并确定岩石的运动来判断矿山压力的程度,在新兴矿山压力的影响,空间结构的形式覆岩层。因此,基于对上覆岩层的角度来看的空间结构,宏观上可以预测冲击压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的特点,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则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体验”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阅读课要能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呢?笔者以教学体会试谈几点看法。一、联系生活,促成体验对文本的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主体(学生)生活体验的兑现。生活体验越多,阅读的…  相似文献   

11.
石平五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矿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副站长、省八届政协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12.
潘慧慧  丁方莉  高鹏 《科技风》2023,(15):124-126
为解决“电机与拖动”课程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固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引入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和终端滑模控制理论,学生在学习先进的控制理论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刘建萍  林小丹  杨丙辉 《科技风》2023,(12):147-149
针对目前“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课程目标及重点不突出、课程部分理论及实验环节与工程实际联系不紧密的现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该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基本满足新工科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南疆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陈孝云 《科教文汇》2014,(9):172-172,176
“螺旋上升”是小学品德课程根据不同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制教材内容的一个主要思路。我们教师要准确理解“螺旋上升”的设计意义和结构特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实施教学策略,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石平五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岩层控制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矿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煤炭工业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副站长、省八届政协委员等职.石平五教授深入我国西部矿区,多年致力研究西部煤矿  相似文献   

16.
电气控制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包含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将嘉立创EDA软件引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电路原理”和“电子工艺实习”两门课程为例,展现了EDA软件在实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流程。通过EDA软件让学生理解了电路仿真、原理图绘制、PCB设计及工艺和焊接调试等内容。该软件的应用切实增进了学生对电子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反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曲江-850m东大巷为例,对该巷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分析,探究适应于曲江矿深部巷道支护的最佳方案。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曲江公司在高应力软岩层巷道掘进中的岩层脱落及冒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文教育的分析与理解,探讨了在“田径”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炎  王永乔  邱金亮 《科教文汇》2023,(17):143-147
结合当前“双碳”背景,对建筑环境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将节能减排理念与建筑环境营造手段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活动和建筑室内外环境对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从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以“双碳”为教学出发点,在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方式,推行多元化思政教学模式,并开展全方位思政教学评价。旨在将节能减排核心理念自然地融入建筑环境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加强对“双碳”背景下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路萍 《科教文汇》2007,(12X):78-7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