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对标军事院校教育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视为一种课程观,让融合式教学成为课程思政的新的增长点;举例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层级,探索了大学物理融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及其延伸和拓展;结合专业和军事,实现了军事院校基础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统一,有效促进了军事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作者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本文以动量定理为例,介绍如何将大学物理课程与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妍 《科教文汇》2023,(9):118-120
参与式教学与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式上有契合之处。将参与式教学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与素养,能够较好地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课程思政中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多种,除了传统的参与式教学外,还有体验式的参与式教学和创新型的参与式教学,这些都大大提升了社会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东  章敏 《科教文汇》2024,(8):78-81
该文以大学物理狭义相对论为例,探讨了狭义相对论课程思政元素,其中包括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实验基础及创新精神、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及其辩证主义思想、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及我国“两弹一星”的自主研制。同时,将传统课堂与学习通网络平台结合,设计包括课前导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狭义相对论课程思政的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狭义相对论知识点的同时,勇于探索和创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现有岩土工程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供给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创新,缺乏基于学生视角的需求侧诠释。该文将学生对岩土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实践视为旅行者使用导航软件的探路过程,从“目的地定位”“路径规划”“周边服务”三大导航核心功能切入,直观生动地诠释了岩土工程课程思政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责任导向、知识串联和信心重振等需求满足机制,给出了适应学生主动应用场景的岩土工程课程思政建构和融合方法。该需求侧诠释可有效提升岩土工程课程思政面向学生主体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理论力学是所有工科专业的力学基础课,课程思政是落实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知识和哲学思想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郑丹  谭明  李辉  王亚玲  李聪 《科教文汇》2023,(17):137-139
以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方位人才培养为目标,紧扣教育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坚持爱人民、爱集体这一主线,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求,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物理教学整个环节的要求,做到学习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相向同行,积极探究基于协同教学理念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协同教学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协同教学应用的方法,以期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全面高素质地培养学生,期待和同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8.
余有贵 《科教文汇》2020,(12):82-83
在生物与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态酿酒新技术”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主动融入“大思政”体系。把握好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五个关键环节,做到立足课程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上,方剂学教学团队从“抗疫”主题方向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文章明确了“统一行动,学生参与,考核评定,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提出了针对“抗疫”主题修订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重点论述了“抗疫”主题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即课程思政主渠道建设、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抗疫”主题系列活动以及在对外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同时探讨了课程思政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介绍了方剂学“抗疫”主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孟君 《科教文汇》2023,(12):142-145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以及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该文从管理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了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展开简单探讨,而后对于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希望可以为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层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结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开展“给水处理”课程“OBE+课程思政”建设。根据该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和确定的课程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向和思政融入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建立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周朔 《科教文汇》2023,(8):124-126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蓬勃开展,深刻反思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经验,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是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深化的迫切需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主要有: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灵魂是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导是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院系。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线上教学为例,针对地方普通高校本课程线上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采用示范包教学+录课+微信群互动教学+提交笔记和作业四者相结合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注重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希望本文能为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19)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非常有意义。本文针对课程思政理念,分析了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阐述了课程实施的现状,提出了本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几点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宗英  谢洪 《科教文汇》2023,(7):165-168
实施课程思政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并育的重要手段。该文从“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推动“自然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包括强化课程理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嵌入课程思政考核等。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诸多新兴学科的基础,理工科的学生进入高校后都要学习物理学课程。在大学教学物理教学中,强化物理学知识和原理的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罗婷  杨娟  刘亚 《科教文汇》2024,(4):159-162
通过文献梳理及实践反思,研究者提出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系统阐述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思路。该文论述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深入分析了“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三有”课程思政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以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为例,提出了“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路,从“三有”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与资源创设、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评价机制建构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出发进行架构和阐述。另外,结合“三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特点,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赋能与创新。本研究旨在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是育人的“主战场”。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本课程中融入思政,对于培育大学生专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该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重构了混合教学赋能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