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重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实践基地的先锋阵地作用,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提出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教学项目“融合”“反思”“创新”的三要素和实施路径,真正实现了以“劳”育人、以“劳”树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谢雨欣  陈烨彤  马琳 《科技风》2023,(32):41-43
劳动教育是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仍存在劳动要素不明确、融入途径不明晰等问题。本文围绕高中化学特色在挖掘教材中劳模及工匠精神,锲而不舍、勇于创新,分工协作、团队合作,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动手实践等劳动要素的基础上,以“钠的几种化合物”为例探索化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方式,旨在丰富课程资源,保障劳动教育与化学教学的有机融合及有效落实,进而转变育人观念,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发挥劳动教育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中,“探究”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的关注。在化学教材中,集中体现了科学教育探究的要求,因为教材经过加工、整理,已经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感兴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形成知识体系。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探究式学习的培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方玉清 《科教文汇》2014,(24):168-168
研究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八年级《物理》(上海版)教材围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通过正文和“信息窗”、插图、“本章练习”、“作业”等栏目将德育素材渗透其中。这些素材可以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成长成才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指导下认识劳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唯此才能准确理解劳动教育的精要。文章概述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意义及作用,简要分析了劳动教育融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新途径,旨在为劳动教育融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尼玛卓玛 《西藏科技》2011,(6):16-16,40
探讨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价值取向,指出生物教学学是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融合和统一,是科学教育人文体验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琰秋 《科教文汇》2023,(23):29-32
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的理念更新和模式转变,其最终的人才培养目的使得二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教育目的的互促性、教育方法的交融性、教育内容的互通性为二者的融合共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夯实国家创新基础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基于这一认识,以培育时代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建构了“三大任务体系”“三大实施体系”和“四大保障体系”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9.
朱丹  陶燕  尹艳玲  李梦函 《科技风》2023,(16):17-19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有着明确的课程思政属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德”的树立、“育”的方式,而实施劳动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当代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备高素质技能的人才。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电机控制实训”为载体,通过组建“三师”协同劳动教育育人团队、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改善实训教学环境、实施多维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索实践类课程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真对这一问题阐述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类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科技馆已经从早期的“以物(藏品)为中心”发展为“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从现代科技馆的运营实践来看,科技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主要教育目的;二是展教内容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展教内容与方式要适应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12.
郑安阳 《科技风》2023,(10):31-33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年青一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的重要途径。高校工作中要做好“四个结合”,即与专业教育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美学”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医学审美意识,训练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医学美学观念,进而提高医学美容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探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与BOPPPS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显示该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善“医学美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宁 《百科知识》2023,(18):80-81
<正>小学科学教育是普及生活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先导课程。但是小学生的科学观念尚未树立,知识的接受程度差,对于科学知识缺少横向性认识。跨学科的大单元教学,以学科贯通融合的重要教学方式,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智能化科研”(AI4R)称为第五科研范式,概括它的一系列特征包括:(1)人工智能(AI)全面融入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知识自动化,科研全过程的智能化;(2)人机智能融合,机器涌现的智能成为科研的组成部分;(3)有效应对计算复杂性非常高的组合爆炸问题;(4)面向非确定性问题,概率统计模型在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5)跨学科合作成为主流科研方式,实现前4种科研范式的融合;(6)科研更加依靠以大模型为特征的科研大平台等。文章指出科研的智能化是一场科技上的革命,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深刻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前途,呼吁各行业的科学家本身实现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理工农医专业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理工农医专业教学人文缺失的现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可分割,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共同基础,知识相通,精神合一等方面阐述专业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在观念、体制、教学改革三个方面谈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孔丽 《科技风》2023,(13):44-46
劳动教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以学生为中心,二者有机融合能够引导青少年全面、整体、可持续发展,对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关系、意义、实施路径展开论述。基于融合育人视角,以“构建完整实施体系”“搭建主体联动格局”“建立全面保障体系”等措施为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小珏 《科教文汇》2024,(4):179-184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育”,具有强大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回归良好的教育生态。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双减”政策对于落实劳动教育具有价值体认,而且极具现实可能性。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中的“能动性”“时机性”“时空性”“关联性”等原则,“双减”政策为助力劳动教育提供了应为理路。在“双减”格局下,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理性,助力劳动教育大有可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理玉 《知识窗》2020,(2):67-67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在助学育人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理念,能够实现将塑造劳动观念、传授劳动技能、传递劳动知识、形成劳动习惯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多种内容融合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真正培养出新时期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万载县杠工人才建设有两大鲜明特最:(1)统筹把好“体制机制、机构网络、教育培训”三个环节,实现人才管理“四个优化”;(2)科学谋划、注重实务,在开拓工作新领域中,激活人才成长链,走出了一务万载模式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社会化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