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乔卉莹 《科教文汇》2009,(22):180-180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实验设计、教育手段和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靳晓霞 《科教文汇》2020,(1):125-126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需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通过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中,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认知,开展“政校企行”协同合作,培养职业素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及高职教育作为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各行各业合格职业人的重要来源。合格的职业人不仅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人",还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4.
贺晓兰 《内江科技》2010,31(9):176-176,207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高职教育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力度,确立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优化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欣 《内江科技》2019,(8):125-126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本文在对校企合作视域下职业素养教育内涵理解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健全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建立职业素养质量反馈机制、加强教师自身水平等面探索了促进职业素养养成的培育路径,以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5)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良好基础。文章主要对职业技能大赛环境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进行分析,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付美珍 《科教文汇》2024,(2):148-151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我国未来养老战略至关重要。然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对接、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新业态下“护理+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生产实践+创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基础+实践+综合+特色”多进阶课程体系,打造“学校+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双流动+跨学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双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培养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满足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学生专业社团、制作课程作品、学科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科教活动,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激发高职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科学提升职业技能,对于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育全过程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职业价值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育现状,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职业态度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即通过文化涵养精神、职业情感陶冶和实践锻炼三种途径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为高职院校培育优秀的"职业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尤其是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地位,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贵在实践,首先要围绕核心能力提升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其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设置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第三,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发社会资源,搞好校企合作;第四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凌霞  翟海茵 《科技风》2023,(14):162-164
财经素养是21世纪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之一。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财经知识,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本文论述了财经素养的内涵以及高职院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政产学研”视角下提出了高职院校财经素养养成路径。财经素养养成路径包括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快高职院校财经素养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对接、协同育人,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组建热爱财经素养培育的教师团队等。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办学宗旨是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但调研表明企业普遍认为当前高职毕业生整体职业素养处于一般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而大多数的企业在聘任员工时,对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加培养的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指出,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既要以创业拉动就业,促进职业技能教育的效率,又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使就业趋于稳定。这也就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素质这个因素,并将其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理念,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重专业、轻素质,急功近利的培养“工具人”倾向,必然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覃翠爱 《科教文汇》2014,(34):217-218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既要以创业拉动就业,促进职业技能教育的效率,又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使就业趋于稳定。这也就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素质这个因素,并将其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创业教育课程理念,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高职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郭蓉 《科教文汇》2023,(8):163-166
将劳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选取劳动教育关联指标,构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质量评价体系。调研发现,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工匠之师,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劳动水平,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激发劳动活力,帮助高职学生提升各项技能和综合素质,体验、习得包含“求知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目前最重视的非智力因素职业素养之一,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成为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类专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参与竞赛的重要形式,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职业技能大赛视域出发,对当前高职生职业...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生京 《现代情报》2007,27(2):214-215,169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知识和职业修养环境,协助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本文根据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构建了由信息素养教育体系,辅助教学系统,职业技能修养运行机制组成的,能够适应高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职业化教育是公安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理念。在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下,公安教育需要围绕实战要求,以技能型、科技型警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创新教育体系。为此,要从筑牢思想根基、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打造过硬师资力量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公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并对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以调查问卷方式开展调研,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真正能落到实处。并在教师教学中强化人才的创新创业理念,使建筑工程职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的内容对接起来,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