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科人才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是提高农科人才素质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以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例,从定位优势、模式创新和资源保障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分析了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完善创新创业保障与激励机制的做法,为地方高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11)
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在新农科建设中要坚持立德树人与区域特色紧密融合、坚持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紧密融合、坚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体系,探索实现农科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新农科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震  张灵通 《科技风》2022,(17):23-25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新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四类问题,探讨课程体系创新、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四种改革实践措施,并对路径实施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探索与实践,培养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演化博弈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探讨不同条件下政府、企业与学研机构协同培育新文科人才联盟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设置合作过程初始参数,并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和演化稳定策略,分析不同策略对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影响以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收益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条件设置会影响政产学研联盟的稳定性,政府应采取适当的约束机制如增设罚金和补贴等方式,以增强联盟的稳定性,从而使各主体获取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背景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教育教学技术带给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笔者针对农科专业饲料加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分析、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知识点凝练、教学方法作了着重分析,提出了“三步走”教学法和构建基于知识点“点-线-面一体化”的网状知识结构的实现路径,该教学模式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基建中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趋势,如何培养适应新需求的轨道交通电气类人才成为新基建稳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基建背景下轨道交通电气类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并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同时为新基建轨道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驱动国家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和挑战,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工科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加强校所、校企、校政深度合作,创新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为同类院校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21,(1):6-7
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为高等农林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科类专业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焦点。本文分析了高校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困境,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农科专业的日常管理中,构建全方位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反馈机制,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田晓丽  张国辉 《科技风》2023,(33):20-22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涉农高校均在思考如何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育品德端正、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卓越人才。城市昆虫学是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主要培养城市昆虫综合治理方面的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昆虫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笔者从“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加强思政教育,提升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城市昆虫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孟祥玲 《知识窗》2022,(12):99-101
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建立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产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聚焦课堂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健全实训体系三个层面,明确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大体方向,并围绕多主体协同、强化智库建设、实行跨界融合、践行科研育人等方面,探究政产学研复合育人体系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18)
以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围绕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教学与个人、社会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地质与地貌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农林人才兴趣热度和专业培养上的重要作用,解决农科类大学生思想不牢的问题,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南科技大学衣学院为例,探讨了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人才培养改革中如何处理秉承和创新,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育人优势,全面提升农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要突出地方性,打造“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农科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认识、学术失范的范畴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总的来看,农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诱惑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农科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认识、学术失范的范畴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总的来看,农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诱惑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视域下,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探讨新工科下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育人机制的现实意义和目标定位,从思想价值引领创新、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多维融合规划指导、校企合作协同育人4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林灵燕  张禹  张昊 《科教文汇》2023,(19):110-113
新工科是教育部提出的关于中国高等工科教育的新模式,旨在借助高等教育实现科技强国,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热点,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文立足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新工科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建设路径,从优化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改革和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区域科技创新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为区域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对高质量就业和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和总结高校和企业协同培养的成功案例,提出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合科研创新竞赛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指出高质量就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检测标准,是促进区域科技经济长期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为我国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农科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校本教研,不仅能深化思政理论研究,同时能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更能契合高校农科发展。本文从校本教研出发,结合调研结果,探讨课程发展中的问题,分析校本教研对农科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意义,提出若干农科学生课程实效性提升的探索性建议,旨在对实际教研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的建设是高校教育内涵提升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培养是完善新工科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从高校"三创"育人的理念与价值、学生主体、课程与师资梯队建设、育人环境塑造、平台搭建、评价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思考,探索新工科教育与学生"三创"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与融合,能够对高校新工科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以及我国产业提升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