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境权是人类对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物质因素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的统一,不仅包括公民享有在良好、适宜、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而且包括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以及对污染破坏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环境权的含义,以至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环境权出于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间平衡的考虑因而有一定限度,但缺乏公正的利益衡量尺度;环境权的对象具有公共物品性等特征,侵害环境权的行为又往往表现为间接性,使得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不同于传统的权利实现方式,面临诸多困难。针对环境权的实现所亟待解决的上述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集团诉讼制度、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制度,以期建立健全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公民居住环境权是公民合法享有生活居住环境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以环境权一般理论为基础,对公民居住环境权的概念、性质进行分析,并对其内容进行探讨,认为公民居住环境权的内容主要有实然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类,包括居住环境使用权、居住环境安全权、居住环境洁净权、居住环境状况知情权、居住环境参与监督权、居住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等。  相似文献   

3.
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诸多认识中保护环境的观念可谓由来已久,但是提出并形成独立的环境权概念和体系却是晚近的事情,距今也不过半个世纪。所谓环境权是指公民、法人等组织团体和人类(包括后代人)所拥有的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生活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及有效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它包含程序性权利和实体性权利,是一种新型人权。  相似文献   

4.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环境资源使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的层面上,公民环境权是宪法和行政法上的权利,实质上是一种请求权;企业环境资源使用权既可以是民法上的物权,也可以是行政法上的请求权,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公民享有环境权有利于遏制企业滥用环境资源使用权,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公民环境权与企业环境资源使用权的矛盾应当坚持一般利益优于特殊利益并兼顾特殊利益的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利益权衡原则。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范畴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学界大致有六种观点:一曰环境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人在优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这是一种宪法权利;二曰环境权是一种精神美感权;三曰环境权是一种物权,包括环境相邻权和环境使用权;四曰环境权是一种产权;五曰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环境公众参与权;六曰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救济权。本文认为,环境权是一种公权和私权结合的权利,具有私益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系列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公民环境权获得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公民环境权的行使需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理念支持,实现我国公民环境权的主要障碍主要是环境饮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请求权的缺损,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  相似文献   

7.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南非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却面临着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难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从而确保公民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新南非政府的重要议题。为了从立法上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南非在其基本法《南非共和国宪法》的权利法案中规定了环境权。与权利法案中的其他权利不同,环境权的理论依据是公共信托理论。为使宪法中规定的环境权得到具体落实,南非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在相应的环境权条款中也将公共信托理论植入其中。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我国环境权概念时,其内涵不应当囊括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程序性的环境权利应排除在环境权之外,要注意环境权只是环境权利的一部分,而且不应该把环境权主体扩展到自然体。环境权是指环境法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适宜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文化权、合适的日照权、环境安宁权和户外休闲权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是环境保护中公民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就是把环境权概念具体化后派生出来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包括通过立法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基础、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的构建、公民环境司法参与、建设民间环保组织,构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和载体。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是公民环境知情权的权利来源,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应该构建和完善我国公民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以求在实践中把公民环境知情权落到实处,为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公民保护自己合法的环境权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