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燕燕 《教育导刊》2007,(12):46-47
一、风疹风疹是儿童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母亲孕期感染时,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性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皮肤娇嫩,怕刺激,需要好好保护。 一、刚生下来的婴儿皮肤光嫩柔软,覆一层胎脂,这时不宜洗澡,更不能用肥皂水清洗,可用消毒棉球蘸香油或花生油揩净。5天后可用温水洗净。一个月后渐用无刺激的肥皂清洗,怛以少洗为好,并注意把肥皂冲净。每次洗澡后用软毛巾吸干,切忌用力摩擦,以免损伤表面皮肤。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防御机能又较成人差,因此,冬日里保护小儿皮肤显得尤为重要。 小儿皮脂腺发育不成熟,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脂腺数目较多,分泌旺盛。因此,家长应为新生儿勤洗澡,即便是冬季也应每天洗澡。为新生儿洗澡不必用肥皂,水温可控制在37℃~40℃,室内应有保暖措施。浴毕,在皮肤皱折处可扑些爽身粉,换上柔软、透气、吸水性好  相似文献   

4.
从妈妈温暖而舒适的“宫殿”里跑出来。我还不能立即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我的体温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皮下脂肪又少,保温能力差,特别是在出生后的3小时~5小时,体温最低,比刚出生时下降2℃,此时要特别注意给我保温,以防“硬肿症”的发生。对了,给我饮些5%的葡萄糖水,防止出现脱水热。 小小的我,周身透着粉红色,像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天使。正是由于我的皮肤薄嫩,屏障作用差,所以极易发生感染。粘在我身上的胎脂,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分解后会刺激皮肤,引起糜烂。所以在我出生后的8小时之内,要将腋下、腹股沟等胎脂积聚…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4,(3):92-93
第5个月的宝宝,住在甜瓜大小的子宫里,可能在顽皮地吃着手指头或者握紧拳头敲打你的肚子。胎宝宝身上开始覆盖毛发和蜡样的胎脂,这层脂肪可以保护宝宝的皮肤不到皲裂。  相似文献   

6.
新生宝宝皮肤功能发育不够健全,尤其是宝宝的末梢循环, 所以外界的湿度变化、温度变化都会构成一种强烈刺激。皮肤是机体抵御外来侵袭的“万里长城”,因而要好好保护,免却宝宝“皮肉”之苦。 斑斑点点的胎垢 宝宝出生后数周甚至数月大,在头皮、眉弓、鼻翼两侧、耳朵内外处,常看到黄腻腻的油脂,有人称做胎脂;也叫胎垢。既不是母亲怀孕时吃了不洁食物,也不是没有清洁干净产道,更不是胎毒残留,而是宝宝皮肤新陈代谢旺盛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会自然在满周岁前慢慢脱落消失的。 妈咪可不要觉得嫌脏有碍情面,而强行剥除,这样会伤害…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储铁不足、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的贫血,是小儿最见的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造成小儿缺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内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正常新生儿体内的储铁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被释放的铁,一般仅够出生后头4个月所需。如因早产、双胎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胎儿在胎内失血(如胎儿向母体输血或胎儿向另一孪生胎儿输血)均可使新生儿储铁减少。(二)铁摄入量不足。人乳和牛乳含铁量均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加之饮食习惯不良、拒食…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常见寄生虫。孕妇感染弓形虫后,虫体可垂直传递给胎儿,导致胎儿产生各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因此,弓形虫感染对优生优育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孕产QA     
孕阴道炎是否会致畸Q请问阴道炎对孕妇有多大影响?会不会导致婴儿畸形或其他?彩儿·广州A怀孕时感染阴道炎,不仅孕妇本身可因阴道炎症造成的分泌物增多、瘙痒、灼痛等而感觉不适,而且有可能上行感染,造成胎儿宫内感染、胎死宫内、胎膜早、流产、早产等,另外分娩时孩子经阴道生产,也可以造成新生儿眼睛、口腔、皮肤等感染,所以有阴道炎还是应及时治疗。一般阴道炎本身不会造成胎儿畸形,这点你可以放心,但是有些  相似文献   

10.
母婴资讯     
《母婴世界》2008,(3):123-126
哑语胎教好胎教不单只是听音乐、散步这么简单,抚摩等无声"哑语",也是对胎儿良好的教育。爱抚——从妊娠3个月开始,孕妇仰卧或半卧在床上,全身放松,双手轻放在胎儿位上,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轻柔缓慢地抚摸,每次2—5分钟。指按——妊娠4个月,有胎动感时即可开始,爱抚法后,用食指或中指轻轻触摸胎儿,然后放松。8个月的胎  相似文献   

11.
孕中期手册 孕13~16周时 胎儿的生长状况 胎儿身长16厘米,体重约135克;人体功能逐渐健全,内脏、颈部周围的器官基本发育完成;透明的皮肤略带红色,能看到皮肤下面的血管网;眼睛、耳朵形状清晰,面部长有胎毛;眉毛、睫毛正在生长;妊娠14周后,医生用听胎心仪器已能听到胎心音;胎儿在羊水中活动,他能吸吮自己的手指,你可能在本月第一次感觉到胎动。 你的生理变化 小腹稍稍隆起,腹部中央向下出现一条黑线;早孕现象已基本消失。部分敏感孕妇会持续几周;由于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乳房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精米白面和肉类食品摄入量较多,而蔬菜和粗粮摄入量却很少,这是诱发某些皮肤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为,蔬菜和粗粮中含大量的维生素成分,这些成分缺乏时可引起小儿皮肤的病理性改变。如: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皮肤粗糙、起鸡皮样疹、毛发稀疏、枯黄、面无光泽。缺乏维生素B可导致皮肤微红、油腻、鳞屑、脂溢  相似文献   

13.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成天将孩子关在家里,冷天避风,晴天防晒。天长日久,孩子的皮肤虽然是白白的,可经常闹病,即使补充营养品,但由于孩子关在屋子里,缺乏活动,食物难以消化和吸收,加上缺少户外阳光的照射,很易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而产生软骨病,还会削弱皮肤及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要想小儿身体好,光有好的喂养条件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多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对于婴儿,可选择避风的向阳处晒晒太阳。晒时,尽量让孩子暴露一些皮肤,等全身暖和后,再逐渐减少衣服,加大皮肤的暴露面,但应注意避免着凉。稍大些的幼儿,可进行多种户外体育游戏,  相似文献   

14.
冬天,寒冷潮湿的气候易让宝宝的皮肤受到伤害。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角质层发育差,其防护功能弱于成人,所以容易受到损伤,也容易使微生物入侵,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因此在冬季,  相似文献   

15.
小儿玩耍时不注意,一些异物容易进入外耳道。小珠子等异物进入外耳道,会影响听力;植物种子进入外耳道遇水后,会压迫外耳道发生炎症;小虫子进入外耳道内乱爬乱抓,耳朵又痒又痛,会产生耳鸣,甚至头痛和头晕。异物进入小儿外耳道,必须及时处理。不同性质和大小的异物,应视具体情况用不同方法取出。小虫爬进小儿耳朵,如在夜间,可用手电筒照外耳道引出,因为有的小虫见了灯光就会从暗处爬出来。如果小虫未爬出来,可往耳朵里滴一点油,油不仅可以保护耳内的皮肤和耳鼓膜,还可以闷死小虫,然后用冲洗法或耳镊取出。对遇水膨胀的异物如植物种子,用耳镊或耳钓取出。对活动性较小而不膨胀的异物,用生理盐水冲出。当外耳道有异物合并感染时,一定要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出异物。取出外耳道异物,要十分小心,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免疫能力差,也就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保护不好,不仅使皮肤变得粗糙.且容易染上疾患而成为全身感染的门户。 盛夏,儿童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会分泌太量的汗液。这些汗液如果长时间附在皮肤表面,一旦细菌感染.不仅产生汗臭,而且会长出痱子、疖子等。预防的方法是防暑降温,帮助孩子搞好个人卫生。  相似文献   

17.
希瑟怀孕14周,经过脱氧核糖核酸检验,证实胎儿患有联合免疫缺陷症.出生后,病儿极易受到正常婴儿能够抵御的种种感染,大多活不过1岁.密执安儿童医院胎儿外科主任弗莱克博士决定给胎儿施行骨髓移植.专家们在超声波图像监视下,将针头刺入希瑟的子宫,穿透羊膜,然后,把经过处理的骨髓细胞注入胎儿下腹部,移植手术完美无缺.数月后,骨髓细胞制造出所有血液成分,形成了有正常功能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8.
小儿皮肤血管瘤有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4种。前两种多见,多生在头面部,少数在身体其他部位。一般表现为皮肤表面隆起的红色或青紫色丘疹或肿块,不痛不痒,如无出血或感染,可不必治疗。约  相似文献   

19.
小儿的皮肤一般有三个特点:薄嫩,易受到损伤,皮肤所含水分比成人多,体液交换量大,容易因失去水分使皮肤变得干燥;皮脂分泌少,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弱。因此,小儿皮肤更加需要护理,并要做到以下几点。 衣 小儿的内衣要选择柔软的棉织品,不宜穿羊毛、化纤织物,这些  相似文献   

20.
小儿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适应夏天高温环境,加之夏季蚊蝇猖獗,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人小不懂事,生活不能自理,很容易因着凉、贪食、贪饮,染上以下疾病。痱子发生原因与室内外温度过高,小儿皮肤娇嫩,贪玩,衣着过厚,易被灰尘、泥土污染,爱吃食味重油多的食物有关。如手搔抓、沾染灰尘等,会导致感染,成为小疥疮(中医称之痱毒),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预防:小儿夏季服装要宽大、色淡而薄,有利于通风透气,吸收汗液,保持凉爽、舒适;要经常换洗,做到穿得清洁卫生;要经常洗澡,出汗后要用毛巾擦干;饮食宜清淡而营养丰富,适当进食瓜果、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