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2.
王旭明不再"发言"了.原为教育部发言人的他转任语文出版社社长,这天<中国青年报>用很大的篇幅作了报道.王旭明个性率直,优缺点明显,所以在5年任上饱受争议.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教育部2006年第1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上的公报里面明确提出各地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教育部新闻发布工作是从近几年开始的,在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教育部的新闻发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王旭明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读书     
日前,《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国内唯一一本由有过部委新闻发言人经历的人所撰写的新闻发言人理论方面的书籍。作者王旭明曾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此书凝聚了他卸任三年来对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思考和梳理。国务院前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别为此书作序,本刊特摘录部分书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来到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的办公室,第一个感觉就是进了"报纸堆儿",他的办公桌上堆着两三摞报纸,会客的茶几几乎被一尺多高的报纸全部覆盖,座椅后又靠墙堆了三四摞报纸,王旭明说:"我每天至少要花两个多小时读报纸."除了报纸,办公室里还放着一台电视机,这些都是为了他能够及时了解媒体动态、舆情热点,而下午对王旭明的采访也不断地被各种媒体记者打来的电话问询所中断,有联系采访的,有询问口径的,还有让他帮助策划新闻的.  相似文献   

6.
如今,各行各业、各种规格和名目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多,关于“新闻发言人”的学界研究和业界探讨也越来越受人关注。面对记者穷追不舍、深挖细掘甚至刁钻古怪的提问,新闻发言人如何做好信息发布,怎样注意公众演说技巧,怎样才能“把话说好”?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记者的良性互动要注意哪些要点和细节?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学者磋商个中之道。  相似文献   

7.
“我的许多说法遭有悖本义的概括!”2007年4月24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回顾担任新闻发言人四年多来,与媒体之间不停的“短兵相接”、“唇枪舌剑”,用这样的句子再次向媒体表达了感慨。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实施一年后,新闻发言人履职状况到底如何?记者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否第一时间联系上各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南方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大多数发言人在电话那头并非触手可及:政府方面,65%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其中,市人居委和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号码全是空号。党委方面,44%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否面临一场信仰危机?有多少人因纯粹的信仰而入党?”6月30日,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的新闻发布厅里,面带微笑的中央组织部新闻发言人邓声明遇到了美国记者“尖锐”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有百年历史。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乔治·B·科特柳为新闻助理,替他准备向新闻界散发的书面声明。1909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每周两次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成了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的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得比较晚。1983年,钱其琛同志担任了外交部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出发点是“满足对外宣传需要”。随着外交部一场场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和一个个新闻发言人的露面,这一制度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到1991年1月,我国为了更充分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组建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13.
宋双峰  王绣宇 《新闻界》2004,(5):69-70,72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总统可以不见记者,但他必须每天都与记者唇枪舌战;总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在记者面前说错半个字。这个人,就是有“白宫之嘴”之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以来,各地政府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媒体是什么关系?是“对手”还是“伙伴”?怎样唱好“同台戏”?笔者结合南京的实际发表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26日,一条“江苏有4万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但在随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经查此消息是失实报道。其实,“在近4万名毕业生中有3万多为中专、技校毕业生”。而像上述这类失实新闻,在今天的新闻报道中,甚至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也时有出现。基于此,笔者提出有关耻感与媒体品格的一点看法,愿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6.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薛宝海 《视听界》2011,(5):118-118
近日,新闻发言人岗位成为热点话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铁道部那位相信奇迹的发言人在离职后,私下里称自己是“入错了行,站错了队,说错了话”。入错行当然是指做了“新闻发言人”这个“高危行业”。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一位新闻界的前辈曾经说过“一个记者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在寻找和发现新闻。”然而,作为一个以采写社会新闻为主的记者,应当怎样更好地捕捉社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宣布,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将是2010年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这将是明年新闻发布工作的一个亮点,”他说。国新办的表态,表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首次提出的“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的许多说法,遭到严重有悖于本义的‘概括’,这是非常遗憾的”,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如此大倒苦水。比如,当他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任何一种职业时说的“大学生养猪,媒体不必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