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佛教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从南传佛教伦理对傣族传统社会公德的影响入手,研究现代南传佛教伦理与傣族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南传佛教伦理与社会公德建设的衔接点和矛盾点,引导南传佛教伦理做适当的社会调整,使其与社会主义公德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男子接受佛寺教育成为傣族的一项重要传统。通过分析傣族佛寺教育为何能成为傣族社会的“传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佛教自身的改变、统治阶层的需要、个人选择的必要性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全民信奉的宗教,它自传入该地区并逐渐占居统治地位后,至今仍然兴盛不衰。长期以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对整个西双版纳地区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是我国南传佛教的主要信仰地区,傣族居民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而南传佛教的佛寺教育正是傣族人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直到今天仍然被广大傣族人民所接纳和认同。佛寺教育的繁荣与延续主要与其高度的灵活性、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近现代民族教育方针的影响有关。通过回顾对南传佛教佛寺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长期存在于傣族社会的可能原因,为傣族佛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从上座部佛教传入德宏至今,傣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佛教的思想理念。“赕”物品的变化、遵守教规教义的变化、信教群众心理层次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傣族佛教信仰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上云南傣族南传佛教寺院教育的优势和社会功能的考察,针对寺院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诸多冲突问题,提出了其现代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位于临沧市西南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境内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等多元教派,全县共有寺观教堂153所。其中,基督教涉及到全县的8个乡(镇),即:勐懂镇,勐角乡,班洪乡,勐来乡,糯良乡,单甲乡,勐省镇,岩帅镇,25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120个村民小组,基督教堂74所。有信教群众12000余人,其中有佤族,拉祜族、汉族、傣族、彝族等。笔者对佤族基督教仪式音乐进行考察,正是以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南传佛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双版纳和德宏,而对景谷地区的南传佛教研究较少,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点。故而,理清景谷傣族南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和发展状况对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中国南传佛教区的历史和文化是具有一定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该文通过对汉文古籍和傣文古籍的分析对比,辅以一定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景谷南传佛教的传播,经文系统和所使用文字进行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方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傣族稻作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百越后裔的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中除了有大量的原始宗教因素存在外,也包含着许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二者能互容共生,从而表现出傣族宗教信仰的二元化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傣族先民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和动物、植物,甚至一切无生物都有灵魂。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后,部分地区对原始宗教的信仰仍然有所保留,一些地区开始渐渐转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双版纳傣语念词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初探,并以萨丕尔语言文化观为理论背景,旨在阐释西双版纳傣语念词中所反映的民族认知、信仰习俗。  相似文献   

11.
傣族地区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要打造有特色,高品质的旅游业,南传上座部佛教旅游文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策划的内容。立足于建设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大背景下,从宗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在转型中,傣族地区佛教旅游的现状,并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如何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傣—泰民族有着共同民族渊源的"亲缘民族",其中一支保持着原始宗教文化,另外一支则更多地被南传佛教文化所传播和渗透,泼水节则是"南传佛教文化圈"族群共同的传统节日。文章以景谷傣族泼水节为研究个案,从文化圈视角对中、泰、缅、老四国的"南传佛教"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这一传统节日在地域文化空间上构成了一个共享的"南传佛教文化圈",而"南传佛教文化圈"又通过族群记忆和文化认同型塑、佛寺建筑群神圣空间建造、"赕巴达"仪式信仰空间表达等形式进行呈构。  相似文献   

13.
"孔雀公主"故事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之列,经由傣族的原始宗教崇拜及南传佛教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叙事长诗《召树屯》。佛寺作为佛教文化的集中地,客观上促进了民间口传叙事诗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许多傣族民间叙事诗写作者。随着口传叙事在当代的衰微,"孔雀公主"型故事当中的符号意象在佛寺景观中获得了新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上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使他们独特的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产生了矛盾。"佛寺教育问题"的解决可以上升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两项基本权利在同一主体产生的张力如何化解的层面。该问题为当前的基本权利冲突研究所忽略。只有在公民基本权利的辐辏结构的基础上的"存异"进路,才能通过构建宗教信仰自由与受教育权的矛盾的最佳均衡,从根本上解决"佛寺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云南民族教育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宗教形态相当复杂,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从远古遗存下来的原始宗教,亦有进入阶级社会后形成的人为宗教,还有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在云南省的几十个民族中有19个民族近300万人分别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均占全省总人口的8%,尤其是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基本上全民信仰巴利语系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并由此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16.
傣族历史上佛教与法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南传佛教的一支,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傣族地区广为流传,并日益渗透到傣族封建政权、社会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在法律形式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傣族佛教信徒皈依行为的原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信仰及参与佛事活动是傣族人传统行为习惯构成的核心。德宏傣族将加入佛教组织并有资格按教规修行称为“入会”,入会是傣族佛教信徒皈依婀一个明确标志。对个人皈依佛教,傣族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入会是随心的,即什么时间入会是个人的意愿,但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50多岁、60岁的人就应要求人会。傣族佛教皈依者大多数为渐进型皈依者,年龄、同伴团体的吸引及子辈的敦促、娱乐是影响傣族老年人皈依佛教的主要原因。客观地讲,皈依佛教对傣族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死亡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教育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宗教与世俗政权的结合使傣族地区的教育被南传佛教佛寺教育所垄断。宗教的伦理道德和思想观念甚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影响。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傣族地区特别是西双版纳缅寺教育的研究,梳理当地教育发展的概貌,对宗教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和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为傣族地区宗教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元1473年,上座部佛教始由缅甸景栋传入耿马,是临沧地区最早区别于民间信仰的宗教。1624年及清雍正年间,汉传佛教和道教始传入凤庆。明代时期,云县即有回族群众。同时有清真寺,17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在回民中较为盛行。1905年,及其后20年问,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基督教(新教)传入全区。临沧地区有了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