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底到2004年初,武汉几家市民报的新闻比拼,由时效性、贴近性、新奇性的新闻竞争,转向深度报道竞争阶段。2003年底,金报将报纸封底改版为“冰点焦点”新闻版,这是本埠较早识察竞争态势并率先强力推出的深度新闻专版。显然,各报都在充分利用、整合自身的新闻资源,希望借此使自己的报道更有分量和厚度。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和相互竞争中的良性互促,使得两年多来,本埠媒体报道向厚重和深度迈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深度报道的选题与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者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  相似文献   

3.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讲过,我国新闻界多数同志赞成采用陆定一同志提出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有人反对这个定义。他们说:人世间,自然界,每时每刻有多少事在发生!难道这些事实都值得作为新闻加以传播吗? 于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闻定义。诸如:新闻是重要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感兴趣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人们欲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以至生活在万花筒般世界里的美国人都觉得无所适从,叹息说:看来似乎没有办法选取出一个普遍可以接受的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做好行业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对新闻、读者、广告等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正在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型,由财政补贴向自我发展转变的行业报而言,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其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什么要做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新闻“是什么”,还要分析其由来“为什么”,探究其影响会“怎么样”。当今,媒体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报要立于不败,取得发展,必须“咬定”深度报道不放。一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行业报与大众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  相似文献   

5.
政务活动的报道,一直是市民报多年来的一个难点。《武汉晚报》近几年来在报道政务新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6.
赵黎 《新闻爱好者》2012,(15):92-93
至少在20年前,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当时的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策划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在新闻实践中进行运用,新闻事实是毫无争议的新闻之魂。而在今天,各种各样的新闻策划大行其道,甚嚣尘上,就连对新闻策划不甚了解的普通市民都能对新闻策划指指点点,于是这才有了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谁是新闻之魂之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新闻事实与新闻策划有全面的认识。说到新闻事实,就要弄清什么是新闻。所谓新闻,公认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决定新闻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7.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一般的新闻,常常报道事实的片断或概括,常常报道一个侧面、一朵浪花,报道事实长链中的一环,一事一报,简洁明快。这种报道有其必要,也有其好处。但由gf以下原因,人们又不满足于上述报道方式。 a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要求新闻有宏观意识; b当今人们主体意识的发展,求知欲望的增强,使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c社会信息的增长,信息变化的捷速,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不断报道,甚至力争同步报道,有时则要多事一报,提供丰富翔实的多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人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许多工人报目前还不是日报,在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方面,工人报可以说是弱势媒体。因此,这就需要工人报在不断增强新闻策划意识,使新闻更加贴进职工、贴进企业、贴进社会上下功夫,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精品,以提高工人报的品位和质量。加强新闻策划是工人报与时俱进的需要。 典型报道的策划 一般的典型报道容易落入俗套,使读者感到乏味。去年,报社领导要求对典型报道进行独具特色的新闻策划,依靠集体的智慧组织战役性报道,力求在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自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日益成为报纸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法宝。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也遇到各种困难。深度报道如何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对新闻事实进行视点的发现是深度报道在同题竞争中取胜的首要因素。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视  相似文献   

10.
所谓深度报道的深度,就是指对新闻事实不满足于直截了当的报道,而是强调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地把握和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描述新闻事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探索时代的精神状况,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引发受众思考。搞好深度报道,企业报大有可为。与日报、晚报、都市类报纸等大报相比,企业报在时效性和版面容量等方面虽不具优势,但它可以在挖掘报道深度上大做文章,展现作为。那么,企业报采编人员怎样做才能搞好深度报道?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同时把握细节、高度、广度这三方面的问题,正确理解并处理好深度与细节、深度与高度、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深入采访、提炼主题、谋篇布局,有助于我们搞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实施竞争战略的制胜法宝之一。县市报搞深度报道在人才、知识、经验等方面不如上级大报,深度报道的题材也受地区局限,这是个劣势,但县市报对地方的政策、情况熟悉,信息获取快,相比而言,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个优势。但客观情况是,一些县市报自身的深度报道往往较为薄弱,县市报记者习惯于采写一般的动态新闻和经验性新闻,不善于抓住深度报道的题材,新闻报道常常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12.
武汉报业同质化的现状、利弊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两大报业集团共有四家市民报,竞争十分激烈。这虽对提高武汉报业水平有利,亦贻害无穷。本文运用新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武汉报业同质化的现状、利弊,并提出了趋利弊害的对策。本文认为,目前武汉四家市民报的竞争已是恶性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使媚俗报道层出不穷,虚假广告屡禁不止。武汉报业应细分市场,整合力量,通过开展跨地域办报和多元化经营手段,增加综合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一、学术界对报业同质化竞争的不同看法伴随着国家对传媒政策的不断放宽,传媒尤其是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鉴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纸质媒体的强项,广播新闻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本质特征上,广播深度报道与纸质媒介的深度报道没有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广播深度报道类节目要遵循广播的符号规律以及广播听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广播因为其以单一声音为介质,是一种线性传播,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等局限性,听众稍不留神就容易听不懂听不清;广播还具有听觉信息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听众产生理解偏差。因此,广播一般被认为主要是承担"告知"新闻的功能,优势在于时效性强,收听灵活,广播新闻一般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如果新闻篇幅过长,就会使人厌倦,产生理解困难。从这些方面来讲,广播似乎只适合做"快餐"而不能做"大餐"。实际上,  相似文献   

1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报不仅面临其他新闻传媒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其作为企业重要的舆论工具,担负着为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服务提供舆论支持的重任,因此,如何根据企业报自身的个性(即关系隶属企业、读者群定向单纯、出版周期较长)和企业报固有的共性(即归属于新闻载体、凭借事实传播思想观点等),唱响、唱好深度报道这台重头戏,已成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深度报道?有学者说,深度报道是讲求从总体的联系和结构上把握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还原"到其现实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发展中去的"第三代主流新闻写作文体";也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新闻执着于追求深刻性的一种写作旨趣;还有人说,深度报道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具体问题,用特定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其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使受众感知特定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7.
曾庆江 《新闻窗》2011,(1):58-59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人们对信息追求的不断升级,传统的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真实报道”,已经出现了较大突破:除了常规的对“过去”事实的报道,也有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现场直播和连续性报道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网络媒体的一抹亮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苹 《青年记者》2006,(12):80-81
网络的快速、海量、即时等特点,其它媒体无法比肩,但是媒体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新闻多少的竞争,而是新闻事实的挖掘方式、角度、广度和深度的竞争.受众不仅要知道新闻事实,还想知道事实之间的联系,事实与人之间的联系,事实背后的事实是什么?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些需求,纸质媒体,这些曾被预言会被网络取代的“旧”媒体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对此,网络媒体没有漠然视之,有些已经积极应对,进行突围,办起了网络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19.
程纲 《军事记者》2014,(8):35-35
在当今新闻报道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旧是期刊的“杀手锏”武器。深度报道要有吸引力,必须在求“深”上下功夫做文章。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的背后故事,在精心策划和解析解读上求“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各传播媒体的新闻大战中,深度报道异军突起,大显神威。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使深度报道这一“武器”自身,得到了“不择手段”的改善,呈现出新闻与艺术、新闻与学术大融合的发展趋势,即深度报道表现手法的艺术化和学术化。 正如清代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闻表现手法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对新闻的要求,受众心理需求层次的提高,新闻各媒体之间的竞争及新闻事实变革对新闻形式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