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与操守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构成是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教师道德建设要提升精神境界,尊重职业是出发点,精通职业是过程,献身职业是落脚点;教师道德建设要操守职业底线,耻感是教师做人的基础,气节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操守,良心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自制力;教师道德建设,提升境界和操守底线重在日常坚守。  相似文献   

2.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常常陷于职业生涯的迷茫与困惑中,反思和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对教师的人生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审视教师职业生涯中人性关怀的缺失及职业境界的迷失是提升教师职业生涯质量的前提性准备,同时需要以确立关注人本的教师观,形成教师职业认同,追求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职业、专业、事业是教师工作的三种状态和三重境界。教师发展是以教师职业为依托,以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内涵,并将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之中,获得教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生命意义、个人价值、主题选择的消解,不利于我国教师职业进一步发展。确立教师主体职业价值、实现制度的人性化、提升教师职业境界,是帮助教师实现生命意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职业·专业·事业--教师发展的自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教育研究》2005,(3):68-69
职业、专业、事业是教师工作的三种状态和三重境界.教师发展是以教师职业为依托,以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内涵,并将教育教学融入社会、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之中,获得教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师德建设要注重提升教师职业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加强师德建设的关注点、着力点不同。当前,师德建设要通过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其爱生爱职业情感;通过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提升道德境界;通过尊重教师的生命状态,强化专业精神。师德建设最终要达到提升教师职业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应归功于教育,而承授教育这一光荣任务的主要是教师。教师在伟大神圣的岗位上,为造就一代新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师寄托着更殷切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具有高品味精神境界的教师,教师职业本身也为教师高品味精神境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教师高品味精神境界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8.
汪浩 《生活教育》2012,(4):83-85
教师职业境界核心指向教师对待其职业的认知和态度,可分为低级层次和高级层次。探讨教师职业境界对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师德观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广大教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从而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是高职院校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变的重要标志,一种积极、专注和卓著的职业精神取向与实践自觉的建立,关键在于提升职业境界、累积职业技能和追逐职业超越。对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取向、实践自觉及其生态营造的研究,既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也有利于教师成就职业、实现人生精彩。  相似文献   

10.
加强教师恩想道德建设,始终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加强师德建设的关注点、着力点不同。当前,师德建设要通过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激发其爱生爱职业情感;通过丰富教师的生命体验,提升道德境界;通过尊重教师的生命状态,强化专业精神。师德建设最终要达到提升教师职业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行为"较为规范,但"职业认知"有偏差,"职业能力"有待提高,"职业情感"有待提升。影响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价值观和教育科研能力等。采取政策扶持和教师自我提高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助力乡村英语教育的发展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情感不仅能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更能使教师拳人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愉快的生活,对教师个体而言,职业情感具有享用性功能.这种享用性体现在教师的情感付出不仅能让学生的健康成长,自己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晓书 《教育探索》2007,(11):78-79
教师地位是事关教师在社会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便决定了教师职业不仅应为一种专业,而且是一种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特殊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与教师地位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必然会提升教师地位,反之,提高了教师的地位,也势必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24):64-67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育充满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幸福的老师才能成就幸福的学生。审视当前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发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日渐缺失。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泛化的职业倦怠、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从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可的逻辑起点来看,要从学校的人文管理、社会保障和个人自觉发展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理论发展与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专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在17世纪已在欧洲出现,它因在社会中享有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职业声望和较高的政治权利,使得它们的许多特质及其形成方式常常成为其他职业效仿的对象,许多职业把对专业的效仿视为改善职业地位,促进职业群体社会流动的主要手段。而教师作为社会上一种从业人数众多,工作重要性日趋显著的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职业发展潮流的影响。只不过19世纪以前,西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趋向,是在不自觉的、被动的、隐性的状态下进行的。到了20世纪,由于受到西方掀起的专业研究热潮以及由此带来的职业专业化潮流的影响,西方教师职业开始了主动的、显性的专业化过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呼声以及专业化模式的转型,使得教师专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伴随着这个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教师教育模式也大致相应地有三个类型——学徒模式、技能熟练模式与反思性实践模式。下面将分析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发展是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模式的演变以及适应当今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与眼光看待和从事教师职业,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师职业状态.教师职业状态一般可分为"生存型"教师、"享受型"教师和"发展型"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对教师职业有着不同层次的认识与表现,其中"享受型"与"发展型"教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的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质量。文章围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分析教师职业历程的五大发展时期特点,采取针对性策略,从"纵横"两个视角提升和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教师职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美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并最终决定着教师的职业态度、工作业绩和生命质量。以美的规律认识教师职业,教师就会有乐观的心态,对工作有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生命质量。这无论对教师本人、学生、家庭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自编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怀柔区54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怀柔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教师职业幸福感随着教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类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差异。建议:实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职业认同状态的教师在专业结构各方面的发展特点不一,本研究在实地访谈基础上,分析出教师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四条影响途径: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职业信念的坚守,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合理构建;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的反思与积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影响专业态度动机的形成和改变;职业认同能够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趋向理想的专业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