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下同)关于定义的规则,第一条就是”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接着指出:“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出现‘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笔者认为,违反这条规则所产生的逻辑错误不仅只这两种。在这本教科书中,始终没有第三种逻辑错误的说明,书后附加的练习题参考答案中,指出的也是要么犯“定义过窄”、要么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这些无疑告诉我们,该书的观点是,违反“定义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只有两种逻辑错误,一是“定义过窄”,另一个是“定义过宽”。然而,恰恰是其书后附的练习…  相似文献   

2.
五、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什么原则?犯什么逻辑错误?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不正确的定义,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重工业分为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石油工业。 答:不正确的划分,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3、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的定义,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答:不正确的定义,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5、主观主义就是主观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某一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对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守定义的规则,定义应当是相应相称的,即下定义的概念的外延应当等于被下定义的概念的外延.违反了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小  相似文献   

4.
“定义项(Dp)与被定义项(Ds)的外延必须全同”,这是形式逻辑中定义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则。本文要讨论的是,违反这一条规则的四种逻辑错误的表述和证明问题。一、《普通逻辑》的一道练习题吴家国和其它几位先生编写的《普通逻辑》的《概念》一章中有这样一个题:美国办报人征得关于“新闻”这一概念的定义,有:“A、……B、新闻就是关于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C、新闻就是关于多数人感到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诸如战争、犯罪)的报道。问,上述定义各违反哪条下定义的规则?,[1]《普通逻辑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是:“B错误有…  相似文献   

5.
论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普通逻辑定义理论中的三个问题,并且主张:第一,违反“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具有全同关系”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并非只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还有其他两种逻辑错误;第二,对单独概念运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专名和摹状词中带“这个”或“那个”指示代词所确立的单独概念,而用其他方式所确立的单独概念可以用“属加种差”定义方法;第三,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二者并非绝对不变,对此需作具体分析,其真假特性也需具体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6.
《普通逻辑》(修订本)是由国家教委组织北京师大等11所高等院校的同志集体编写,供高等学校文科使用的逻辑学教材。这部教材努力贯彻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把传统逻辑同现代逻辑的知识联系起来,无论在体系还是内容上都比原版本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精益求精的要求来看,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现提出来与编者商榷。一、关于选言判断的定义问题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违反了这条规则就出现“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普通逻辑》修订本第9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以下简称《修订本》)。但《修订本》给选言判断下的定义却违反了这条规则。选言判断包括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前者断定选言肢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后者断定选言肢中只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是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语法系统。但是,正因为新,就难免有不足之处,虽然是瑕不掩瑜,还是有指出的必要。本文试从逻辑角度指出《提要》之不足。 在划分上,《提要》是这样排列顺序的:2、词;3、短语;4、句子;5、复句;;6、句群。这从逻辑的划分上看,是违反了“划分必须相应相称”的规则。这条规则是说,在划分时子项的外延相加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在上述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因为分述中排列的这些划分出来的子项相加,并不等于语法系统这个母项,即还缺少语素这个子项。虽然在概述中提到语素,即1.1语素;1.2词;1.3短语;1.4句子;1.5句群,但是,在后面分述各子项时,却没有提语素,为了使后面分述不违反划分规则,还应有语素与其它子项并列出现。 我们都清楚,句于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句子应包括单句与复句两种,这可以从《提要》的概述中把单句与复句同列于句子里加以说明得到佐证。但是不知为什么在分述时却把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构成了数学知识的基础,要搞好概念的教与学,除须了解概念的定义方式外,还应了解概念的定义规则。 1.定义应是相称的,不要过宽或过窄。定义相称就是说下定义的概念与被定义的概念外延应该相同。例如,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这是相称的。如果说顶点在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形式逻辑教科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概念应定义为: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及其所指分子的思维形式,并对概念的外延和概念间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6年第9期的“教学思考”栏目里刊登了胡红波老师的《这样的“标准”合适吗?》一文,笔者很敬佩胡教师这种勤于钻研、不依循于常规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精神,但笔者对其中有的观点不敢苟同,现将自己的认识说出来与胡老师共同探讨,恳切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们的赐教.分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了解一些有关分类的理论知识,对于教好这一内容是很有益处的.我国逻辑学家寿望斗老先生在他的《逻辑与数学教学》(科学出版社)一书中指出,“分类就是揭示概念的外延,亦即指出同属于被分概念的诸类概念的逻辑活动”,同时提出了正确分类应遵循的四条规则:1.分类应当是相称的;2.分类应当依照一个本质的根据;3.分类所得的各子项应当是互相排斥的;4.分类不应当越等.其中第2条规则是最重要的规则,分类中大多数的错误,都是由于破坏这个规则而发生的.《这样的“标准”合适吗?》一文中提到的习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0页第3题,这是教学“分类”后安排的练习题,原题有三个小题,题目的要求是: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此题的题意很清楚,要将每一行中的4个对象分为两类,其中的一个对象与另外的三个对象是不...  相似文献   

11.
做出正确的定义,除了必须具备与被定义概念有关的具体知识以外,还必须遵守定义的规则。定义的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经验的总结,是保证定义正确的必要条件。中外传统逻辑著作包括讲授传统逻辑内容的教科书,在亚里士多德定义理论的基础上,郑重列出了四条关于古典定义的规则。如何对待这些古典定义的规则?如何正确地去考虑和确定属加种差定义的逻辑规则?本文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下面就古典定义的规则逐条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特称判断?近几年出版的几本影响比较大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对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其中渭项所断定的是主项的部分外延。”“特称判断是对某类对象中的一部分有所断定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即概念联结成判断和判断联结成推理的规律。规律这一章是比较重要的,应特别注意掌握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的内容、要求,以及违反规律所犯的逻辑错误。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自身保持同一。它要求:自觉地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概念、判断的确定性。违反同一律的基本逻辑错误是思想不确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混淆概念或混淆论题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同一律,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在人们的正确思维中,同一律确实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这个理论体系就会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探讨真理的论争中,如果违反同一律,就达不到分辩是非的目的;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也需要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否则无法沟通。但是,我认为,把同一律当作一条清规戒律,似乎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是不恰当的。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认为:“违反同一律要求构思想一定是混乱和错误的”①(圆点为笔者所加)。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形式逻辑》更认为,对故意违反同一律的偷换概念,“必须不仅从逻辑上,同时也从政治上,加以无情的揭露,暴露他们的反动本质,并且肃清其流毒和影响。”②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实际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违反同一律,从主观方面看,如果是无意识地、不自觉地违反的,多半是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者缺乏逻辑修养造成的;至于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确是“马列主义敌人经常采用的诡辩手法之一”,③但并不是只有马列主义敌人故意违反同一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故意违反同一律的例子,既谈不上思  相似文献   

15.
证明是引用一些真实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真实的思维过程。从逻辑结构方面来分析,任何证明都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个命题叫做论题,被用来作为证明论题的理由叫做论据,从论据推出论题的过程叫做论证。证明的规则大致有五条:(1)论题要明确;(2)论题应当始终如一;(违反这条规则叫做“偷换论题”)(3)论据要真实;(违反这条规则叫做“虚假论据”)(4)论据不能靠论题来证明;(违反这条规则叫做“循环论证”)(5)论据必须能推出论题;(违反这条规则叫做“不能推出”)  相似文献   

16.
建立在分类和定义基础上的归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类是确定两个概念外延之间存在着其包含于关系的逻辑方法。归类由于项、类项、联项、类性几要素组成。归类是建立在分类、定义基础上的.分类为归类准备了条件和目标.定义为归类提供了依据和准绳。类有精确类和模糊类、实体类和属性类之分。类性有定性类性与定量类性之分,类性的语言表达有并类性、或类性两种常见形式。类性的确定有约定俗成、学科规定与权威认定三种途径。违反归类的规则就会犯“类性不明”、“类性表述不当”、“不当归类”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引 论1 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什么是逻辑常项和变项 ?第二章 概 念1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 概念与语词是什么关系 ?概念有哪些种类 ?3 如何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这是难点。)4 概念的处延之间有哪些关系 ?5 如何区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 定义和划分的规则是什么 ?违反定义或划分的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7 怎样对概念进行概括或限制 ?这些内容在期末考试中一般以填空、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图示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题量较大 ,覆盖面也比较宽。第三章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一 )1 …  相似文献   

18.
最近收到好几封来信,问及对“种属概念”的解释问题。“种”大还是“属”大?逻辑书里有分歧的说法。我们采用的,是高等学校里逻辑教学中通行的说法.胡曲园主编的《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第1版),是许多逻辑学者“为适应高等学校逻辑教学的需要编写的”。这本书指出:主从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即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另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的关系,这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叫主概念,也叫种概念,而外延较小的概念叫从概念,也叫属概念。(34页)  相似文献   

19.
“虚假概念”的理论,是形式逻辑概念理论的一部分内容。然而,迄今为止,这部分内容与整个概念理论之间还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逻辑矛盾。其主要表现是:既规定“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又承认不反映客观事物、更谈不上反映其本质属性的“虚假概念”属于概念的范畴;既认定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又容许“虚假概念”没有外延的说法。逻辑理论的自身应该特别注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因此,现有的“虚假概念”理论必须加以改造。本文试就这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准确找出句子语病按照普通形式逻辑的观点,逻辑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循、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条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要有确定性,即要求所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其确定的内容。如果违反了这一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都是真的,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如果违反这个要求,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一个思想或是反映某个客观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客观对象;一个思想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