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我们每天是不是都会通过"微博"、"微信"或"微视频"等看看新闻呢?思考片刻后,会发现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微时代"。"微"的含义从模糊到清晰,不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而是"微言大义"。我们生活的时代有着"信息碎片化"的特点,那么"新闻源"也就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我们只要求孩子认同并表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观念罢了。古人云,教学相长,读写相助。但我们自己并未从受教育者那里获得教益,我们只看到一个个貌似做稳了或求做"社论"写手、"评论员"的心思  相似文献   

3.
网络、手机等"热媒介"的普及,曾一度让我们淡化了电视的力量,央视内部晚会上"砸烂电视"的口号成为新媒体颠覆传统电视的号角.但我们发现,在中国新媒体兴盛十余年后,电视依然是电视,依然是我们闲暇生活的主角,什么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成为我们反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从"仁者爱人"出发,我们可以推演和提炼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知人"、"慎言"、"远怨"三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建构和谐人际关系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出版"和"版权"、"著作权"一样都是舶来品,这是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把这些现代出版业中的词汇引进到了我们的日常语汇当中,但我们对这些用语产生的内涵、语境和意义一直缺乏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文革"是个特殊的年代,城里的孩子无事可做,整天去游泳、扒火车、看小人书,游荡在石头铺的街道上。我家住在哈市道里区买卖街,在小学时,有很多同学住在电车街十二号省报家属大院。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聚集在这里学习绘画。省美术馆的王纯信叔叔是我们的"导师",同学滕建群是我们的"首领",哈尔滨火车站是我们的大课堂。滕建群说话口吃,我们叫他"科长"。常见"科长"带领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毛小子,风风火火地"开往"火车站。火车站是不让画画的,警察追赶得孩子们到处乱窜,可这些小子  相似文献   

7.
"涨价,非我本愿。涨价看似简单,但涨价后的一系列善后工作实在不轻松。价涨得太高,广告主大不了可以少投不投,但我们却无路可逃,毕竟我们是乙方。"在将电视媒体推上"被告席"之前,应该回归到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本位,来洞悉电视广告涨价这一"怪现象"背后的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8.
2001年,我们对文书(即党群和行政)档案实行了"卷"改"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档案"卷"改"件"后,高校的档案管理处于一种"卷、件"共存的更为复杂与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被广告"植入"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广告过分"值家罗贝尔·格兰所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广告成为我们生活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一部分. 在新闻中"植入"广告已经为新闻职业伦理和相关法规条例所不容,但是否应该在电影和电视中"植入"广告,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混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M·斯威夫特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说:"作为档案工作者,信息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素,是我们的职业。如果我们正处在影响我们职业的革命中,那么我们最好了解它对我们专业的含义。"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应何去何从?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全球档案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着:"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我们必须做些什么?"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SAA)2004年年会正是围绕着"信息社会的档案工作"这一主题展开的,对信息社会中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原则进行了新的诠释,对其新领域、新技术、新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质性探索。"一叶知秋",让我们以此次年会为切入点,寻求来自国外同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正在认真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让这个重要思想进头脑,见行动,贵在落实.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传统出版,我们以前说"内容为王",后来说"营销为王",现在恐怕要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技术为王".因为新技术这一块我们一直没有很重视;而新技术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3.
提起抗日战争,我们会想起什么?地雷战、青纱帐、小米加步枪、华北平原上的堡垒,行为不端的汉奸,以及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抗日英雄……在我们被过滤的历史书中,这些元素快成为我们记忆的"标准相"了。即使近些年,开始有"楚云飞"混迹于"李云龙"式的英雄队列,也始终不过是配角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能如俄罗斯知识分子那样,坚持住自己的独立和信仰,那么最高的力量仍然存在而没有毁灭。过去百年,我们"以俄为师""以苏联为榜样",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奋斗目标,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康庄"大道"。沧海桑田,历史的变革如同白云一样从我们头顶飘过。尽管我们向往俄苏的激情已经消失殆尽,但其潜在的影响确如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我们势利地睥睨冷落自己曾经的俄苏情怀,历史记忆与文化常识也被截然切断,殊不知历史已经参与到现实中来,成为现实担负不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电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然而,商业化的大潮中,审丑的电视正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审丑似乎将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美学、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提出"审丑的电视"与"电视的审丑"这两个命题。一方面,我们认为,作为审美范畴的审丑应用于电视是有必要的,这就是电视的审丑;另一方面,以大面积展示原生态的丑或把丑作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我们称之为审丑的电视。  相似文献   

16.
结尾,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西方特写的结尾写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都知道写新闻时一定要重视标题和导语,让新闻从开头就吸引读者的眼球,将他引入我们叙述的新闻故事中.我们也知道新闻报道一般采用的倒金字塔经典结构,将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放在前面.很少有新闻写作教材将"结尾"写作列为独立阐述的部分,新闻的"结尾"正在沦为"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7.
在王老吉"配方门"之前,频发的食品事故已经教会了我们许多,一段网络中流行的排比句便可道出人们的心情: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成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三鹿中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而从"王老吉事件",我们应该学到……  相似文献   

18.
童稚的沉思     
在云南省永胜县的一些乡村,环境非常闭塞,生活条件艰苦。大多数孩子对自己长大后要干什么一无所知,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不知道如何改变命运。于是有了这样一个跟"未来"有关的游戏。摄影师在黑板上绘制出一个"未来",而孩子们配合摄影师在"布景"前表演自己对这个"未来"的理解。法国艺术家让·科克托说毕加索曾对他感慨,说我们花了太多时间让自己变得年轻。老成持重,心事重重,是今日的我们不得不背负的枷锁。我们需要童真。所以看见童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11,(22):6
郝振省:"走出去"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做客人民网,谈到:我们今天"走出去"不仅是一个单方面的热情、单方面的愿望,我们的目的是要"走出去",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走进去"。要"走进去",我们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研究哪些国家需要我们的什么样的出版物。比如,法  相似文献   

20.
"哎呀,你是个坚强的男子汉,怎么哭了呀?"当我们在大街上走的时候,看到男孩子哭,我们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对他们这么说. "别哭了,有本事你就战胜它……"当我们看到有人因为痛苦而哭泣的时候,我们也会这样安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