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电视新闻、电视综艺、电视娱乐之后,电视谈话节目掀起了第四次电视发展浪潮,它不仅创造了低制作成本、高收视率、高广告收入回报的电视产业奇迹,还营造了难以匹敌的舆论影响力.而目前,国内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特别是当今公众的情感、生活隐私作为一个敏感话题已经呈现出公开化的状态,国内一些情感谈话节目以此为内容,用调解的形式突破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瓶颈,再创收视佳绩.基于此,笔者总结出调解类情感谈话节目这个概念,并针对该类节目,从社会背景、受众环境、品牌影响等方面来谈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电视谈话节目的"个性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现代传播》2003,(4):133-135
从 199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东方直播室》起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至今已走过了近 8个年头 ,这期间 ,不乏一批具有成熟品格 ,深受观众喜爱的优秀栏目 ,但是 ,对于整体上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来说 ,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各台谈话节目彼此间模仿抄袭过于严重 ,缺乏创新 ,缺乏个性。那么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不断增加时 ,该怎样找寻和拓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空间 ?如何才能提高谈话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又该如何利用媒介优势展示话语的魅力 ?一、找准“分众时代”的栏目定位消费时代 ,人们对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4.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与电视的联姻体现在传播中电视通过对参与节目进程的观众行为即时做出反馈,并最终影响节目成品.这种"以电视为中心,呈现出'中心扩散'与'观众回馈'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点对面'的'电视-观众'互动方式"①.  相似文献   

5.
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栏目,创办于2003年6月,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档电视辩论栏目,也是全国唯一的电视call in节目,创办第二年就获得.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近几年,<开讲天下>一直保持着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中最具互动特色、最具直播特点和最具跨媒体传播特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东方直播室》,首开电视谈话节目之先河,而中央电视台1996年推出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则掀起了全民爱谈话的高潮.之后,许多电视台、电台纷纷效仿,各式各样的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电台、电视媒体已有超过200档形式各异的谈话节目.受众面对如此多种多样的谈话节目,唯有具"诱惑力"的谈话节目才能抢占制高点,赢得市场回报.本文从节目形式、题材、话题,嘉宾、主持人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谈话节目具有"诱惑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严宏伟 《青年记者》2007,(18):89-90
节目定位与内容、创作理念与手法、传播模式与技巧是影响电视对农节目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选择实用性与接近性的题材,采用通俗化、故事化、实证化、现场化的形式,使电视对农节目可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涛  陈月异 《传媒》2016,(13):39-41
从2005年兰州电视台创办的《一把手上电视》栏目中所展现的问政雏形,到2011年武汉电视台首度推出的"电视问政"栏目的问政小高潮,再到2012年国内各地争相模仿武汉电视台而掀起的问政大高潮,经过几年的发展,"电视问政"节目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与版本在各地出现.分析"电视问政"节目中由符号所体现出的显隐性权力及其惩戒性特征,对促进"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刍议电视相亲节目的"卷土重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回顾电视相亲节目的前世今生,探究电视相亲热潮所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央视二套的当家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节目诞生于2000年7月,策划之初,栏目主创人员就以先进的产品营销理念为指导,参照国外成功的娱乐节目形态,结合国内受众的收视需求,设计制定了一整套符合现代电视工业化生产规律的节目生产和管理体系,从电视市场环境入手,通过SWOT分析(市场调研、受众分析、选题策划、制作包装和营销推广等),对节目进行了全新的定位,经过三年的实际操作,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婚恋约会型真人秀节目为例,对电视文化奇观进行深层次解读,认为娱乐性、消费性、审美性是当前电视文化奇观的另类表征。  相似文献   

13.
电视访谈节目的繁荣使我们有必要梳理其发展历程.推敲其相关理论,并提出更具建设性的见解。本文试从“存在即合理”和“存在中的不合理”的角度分析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诸种现象,期望能进一步探索其发展规律.并对节目实践有所裨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徐冬青 《青年记者》2006,(10):80-81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多样化,社会宽容度的不断增加,把一个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通人的情感经历推向前台,成为电视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是现在流行的电视情感节目。然而,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它的正面意义和反面意义,我们在看到情感节目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听到了关于这类节目的正反两方面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电视"三农"报道如何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方面,"据调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达95,2%"①,绝大部分农村家庭可收看电视节目;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居民而制作的"三农"节目却办不下去,遭受淘汰的命运.现在国内电视媒体中的"三农"节目可谓处在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王锟 《出版广角》2016,(20):69-71
互联网的广泛、快捷和匿名等传播特点使"羞辱"从一种伤害他人情感的方式摇身变成赚取经济利益的商品,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与互联网心照不宣地联手炒作,为"羞辱文化"推波助澜.文章试图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与互联网共谋打造"羞辱文化"的原因、特点及负面效应,并初步探索破除羞辱文化景观的现实策略,以期为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全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气象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气象节目越来越成为广大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常态节目。伴随时代的变迁和技  相似文献   

18.
在创造电视军事节目品牌中,加强节目编排,进行电视播出季运作,是吸引约会更多受众,培养受众收视习惯,达到有效传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自然的"季节",而是指播出"季节",是电视播出  相似文献   

19.
徐帆 《现代传播》2007,(3):135-136
2007年4月29日上午,刚刚被《新周刊》评为"2006年中国电视榜之最佳谈话节目"的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了名为"引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的周年节目论坛.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主持,出席人员包括凤凰卫视高层领导以及《一虎一席谈》节目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知名电视专家学者,经济学家易宪容、导演张纪中等曾经参与过节目的社会各界嘉宾代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电视节目与节目之间互有关联这一特征,应用“互文性”理论来探讨电视节目无缝连接的创作表现形式,希图对节目与节目之间的连接做深入研究,从而创新电视节目的连接方式、构建频道“节目流”,以此增强节目之间的耦合力,固化受众的收视意识和提升节目传播效果。一、电视节目无缝连接的理论基础--媒介文本的“互文性”“电视节目无缝连接”最初是电视制作、播出技术的专门术语。它是指使用专门的电视播出软件,将模拟电视节目实时地采集到全数字播出系统,并将数字电视节目按已编排好的节目表定时全自动播出,在每个节目之间实现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