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  相似文献   

2.
明代乡绅是当时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剖析这个阶层中的两部分人的心态是有意义的。一部分是被谪或致仕还乡的官员,他们的心态有消极自保的,有乐于行善的,有心忧天下的,有贪婪谋利的等等;另一部分人是尚未做官的举贡生监,他们的心态有努力进取的,有转变观念改行经商的,等等。这些人的心态不仅反映了这个阶层中不同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外在形式是语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其智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物和学习知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未知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家曾用实验来探寻人在分析或者运算时所体现反映的智力高低,而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对事物的兴奋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人对事物是否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加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韩帅 《陕西教育》2009,(6):55-55
一、学习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度兴奋,它给人带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使人精神旺盛;“趣”则是有味道、有吸引力。学习兴趣就是引发人对学习活动产生喜好和向往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6.
思维有两种形式;一是形象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史最早出现的一种与直观、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同形象思维不同,它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智、抽象、意志、知性等构成人的理性生命:情感、直觉、形象、想象、灵性等构成人的感性生命。只有感性生命和理性生命和谐发展,才称得上是一个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科学课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不同事物和周围不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规律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自然实验教学中作一些思考和探索。一、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有极为丰富的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事实。大多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并喜爱自己动手做实验,这种兴趣无…  相似文献   

8.
<正>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人们很早就已发现学习数学可以训练逻辑思维,思维与感知一样都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入的。只有通过思维,人的认识才能深入到人的感官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部,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所以,思维作为一种人脑的反映活动与感知是有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而概括的反映,人们是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人的思维模式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深受传统文化、民族习惯和个人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经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面对电视剧中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的笑容可掬的人,我们第一思维反映就是“地主”,而美国人的第一反映可能是穿着奇怪而宽松的人,和蔼可亲的人。这就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0.
空间知觉是反映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人是通过空间知觉过程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再经思维加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产生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一认识的形式正是在空间知觉过程中发生的。所以,提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教师如果能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积极活跃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驱动力,自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不同,对艺术中的动静关系认识与处理也不完全相同。从先秦到明清对艺术动静关系认识上是一个求静不求动的定势。 艺术活动中的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就是客观事物中动与静矛盾的反映。客体事物的动静与主体(艺术家)心态的动静和谐交融、哲学的认识论和艺术的辩证法一旦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就能展现出艺术天地之大美。本文在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3.
郭艳霞 《广东教育》2006,(10):34-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的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就是指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地反映一定事物,即从影响人的众多事物中选择出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作为事物能否满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它与人的认识不同,不是人们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比如:当我们听《命运》交响曲,了解了贝多芬本人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只是一种认识,还不是情感,但当我们欣赏完这部作品引起的情绪激动和对音乐的喜欢,这就是情感。因此,情感反映了人对  相似文献   

16.
电化教育的情感效应王富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反映,随之也就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进行反映,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各种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效应。这种情感效应是人在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  相似文献   

17.
<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事物的这种客观辩证法无疑也决定着人的主观认识的秩序和过程。但在最近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的讨论中,却出现了这样两种见解:一是认为感觉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感觉也不能反映事物的质;一是认为感觉能够反映事物的质,所以,感性认识也反映事物的本质。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一、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唯物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学习自然,获取知识是“反映”,受到思想教育也是“反映”。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重视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或实验,从中得出认识。 如在教三年级《植物的叶》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搜集一些不同形状的植物叶带到课堂上来,我也搜集一些。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各种叶子像什么?并自己先给它们安一个名字。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这像手掌、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2)
1像风一样形意苏轼之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广为传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上的一个真相: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就不同。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文化背景、能力以及对待事物的认识方式的各不相同,就必然影响到每个人对事物的“处置”结果各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化反映。而艺术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以发现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必然宿命和不二法门。创造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生要讲究时间、地点、条件,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态。德育过程中只有针对并善于调控学生的心态,才能取得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要探讨学生心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德育实施的影响和要求。一、学生心态分析心态是主体对外部刺激、情景及自身生理、心理进行心理反应的动态。心态较明显地表现为某种情绪状态和心理倾向。它有时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是对特定事物、观念或人的反应的意识、行为倾向系统。心态和态度不全相同,它还包括对内外刺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