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跳远教学、训练、比赛中,助跑踏板不准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心理标志点”的方法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助跑踏跳板的准确率,改进和完善助跑技术,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节奏感,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在基层体育教学中 ,简易木制三角形助跳板(如图1) ,常用于跳高、跳远、跳山羊、跳马等教学中。它对强化起跳效果 ,提高起跳能力 ,掌握和改进技术动作起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这些项目均是在快速助跑中完成起跳动作的 ,练习过程中往往由于步点不准确 ,踏过了板或踏翻跳板造成扭伤或摔倒。体育教师深感不安。在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我们对木制三角形助跳板进行了改造(如图2) ,练习时学生即使步点不准跳过了板仍能有效起跳 ,助跳板却不会翻倒 ,能防止扭伤和跌倒。(如能在助跳板底面四角加钉橡皮 ,能起到防滑作用 ,效果更好。巧改简易…  相似文献   

3.
<正> 纵箱分腿腾越是中学体育教材中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一、诱导教学方法采用诱导性练习主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怕”字,逐渐提高动作难度。首先复习山羊的分腿腾越,练习时,逐渐把踏跳板后移,直到踏板与山羊的距离相当于跳箱长的2/3时为  相似文献   

4.
<正> 篮球跳投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掌握正确跳投技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学生力量不足,特别是弹跳力的不足,不能获得充分的腾空时间,从而破坏了技术动作结构,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为此,本人运用踏跳板进行跳投教学,收到了好效果。一、练习方法 1.学生站在踏跳板(中部)上,原地做跳投动作。 2.学生持球站在踏跳板后的地面上,向前做跳步急停,双脚落在踏跳板(中部)上,做跳投动作。二、优点 1.利用踏跳板能弥补学生力量的不足,获得必要的腾空时间,因  相似文献   

5.
跳远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快速而强有力的踏跳,以获得较大起跳初速度,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人们熟悉而又被人们所忽视的。   在教跳远踏跳时,我采用在踏跳板上起跳,腾空后落在高为 70公分的平台上的教法,效果较好。具体步骤如下:   一、 6步助跑,用有力的脚在踏板上起跳做腾空步,摆动腿落在平台上。踏跳板与平台之间的距离,男生为 1米,女生为 80公分,反复练习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逐步加长跳板与平台之间的距离。男生由 1米至 2.5米,女生由 80公分至 2.20米,视个子高矮和素质情况而定。同时逐步加长助跑距离和加快助跑…  相似文献   

6.
提高准确踏板的成功率,是跳远比赛中保证运动员技术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的条件之一。然而实际比赛中因起跳脚踩线或踏不上起跳板的状况却长期困扰着运动员参赛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笔者从长期的跳远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经深入研究,分析出产生的原因,进而总结出相应的调整方法,以解决了教师或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中学体育课的跳远教学中,一般多采用分解教学法,即:通过短段助跑分解学习踏跳、腾空和落地动作,直到最后两次课才学习全程助跑跳远和测验。如何指导学生在全程助跑跳远中提高踏板的准确性是发挥学生运动潜力的关键。为此、本人在教学中试用了跳远步点简易丈量法,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踏板准确性并使跳远成绩也明显提高。现将这种方法荐于大家并期望探讨是正。  相似文献   

8.
<正> 适当的速度和准确的标志是完成教学重点一助跑和踏跳相结合的前提。正因如此,教师常为解决学生在快跑当中的踏板问题想方设法。表面看问题并不复杂,实质在高速中完成却很困难;很多优秀运动员经多年训练也难免出现助跑速度不好或踏板不准的问题。虽然教学不同于训练,但通过正确的概念教育,简单明嘹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增强助跑的信心,粗略地解决上板踏跳问题,对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认真做好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十防”,不但对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排除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素质、技术、心理、纪律、场地器械等因素来积极预防十个方面创伤事故的发生:一、防戳滑翻:就是要防止因踏跳板放置不平稳,跳箱置放不稳定,而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分腿腾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腾越器械时经常出现“夹手”现象。所谓“夹手”就是双手支撑器械后,不能迅速推离器械,导致两腿分开将要腾越器械时,双手仍停留在器械上,造成“夹手”现象。“夹手”现象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学生练习分腿腾越的连贯性和动作质量,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1“.夹手”现象产生的原因(1)助跑踏跳后,双腿踏板无力,第一腾空高度不够,身体重心仍留在器械之后,造成身体腾越器械的时间过长。(2)双手支撑器械后,由于心理害怕紧张的原因,思想上犹豫不决,不能迅速推离器械。(3)由于上肢力量薄弱的原因,双手支…  相似文献   

11.
强化助跑节奏提高跳远踏板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化助跑节奏提高跳远踏板准确性的研究济宁师专体育系严德一,王鲁克1问题提出在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中,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技术是重点,而踏板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难点。踏板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跳的成败和成绩的高低。据报道:世界水平男子跳远选手的踏板准确率为75%...  相似文献   

12.
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训练时,学生们在完成动作时经常出现接球与跨步的不协调,步法较乱,水平速度太快,跨步没有节奏,起跳点的选择不准,空中滞空时间短,投球出手用力不协调,动作快而不稳,低而不准等现象。如何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这项基本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们从利用踏跳板、跳箱做俯卧式跳高技术的辅助练习中受到启示,能否将此器械运用到篮球行进间投篮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高一年级男生的垫上运动“直腿后滚翻”教材一直是个“老大难”,究其因主要是该运动技术难度较大,学生对关键技术“折体”动作不能很好掌握,以至产生畏惧情绪;另外,教学大纲对该教材的规定时数只有五课时(一课时要完成两个教学内容),许多教师深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不得不采用“走过场”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学校的教师运用“踏跳板”作为辅助器材进行教学,但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对“踏跳板”进行改革,设计出“两头跷板”的教具,以此作为“直腿  相似文献   

14.
在女生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帮助、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教师或学生的帮助、保护,可减少学生对完成动作的害怕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一、在踏跳动作练习时,为使学生较快地、正确掌握踏跳技术,我采用了在踏跳板后放置一付高度约10厘米的小杠铃作为障碍物,迫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在田徑运动跳远的教学方法問題上,有着不同的見解,为此提出我們的看法。我們認为:(1)在教跳远时用慢的速度,(甚至有甩小腿跨大步的动作)来練习,使同学虽然学到一套完整的动作,但不能在高速度的助跑中結合踏跳动作,而获得合理的起到角。(2)在教法中采用助跳板作为条件作业,我們認为在适当的情况下是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踏跳动作,但是如毫无目的地的濫用,则会造成极不良的效果,以至形成不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由于:A)助跳板的存在使得最后一步踏跳时势必要高抬大腿,不利于积极性踏跳。B)助跳板利于制动动作,并且由于它的彈性較大而能获得較大的垂直速度;經过訓練后,运动員在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三级跳远中,助跑节奏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所不可忽视的。在此,从心理方面略谈自己的看法。助跑踏跳是跳远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准而无误的正确估计踏跳位置,这就要求助跑节奏的完善和尽可能及早调整步子,如果起跑后错误的估计或过晚发觉起跳位置,那么只有在距离很短的情况下作大步幅调整,这将出现:1.远离踏跳板起跳;2.引起第一跳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3.引起第一跳过高;4.起跳失败。  相似文献   

17.
跳远运动员能否准确地踏上起跳板,直接影响到技术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往往只注重助跑、踏跳、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踏跳的准确性。许多运动员由于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整个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水平的发挥。因此,提高跳远踏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助跑后踏板起跳完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双脚落入沙坑动作中产生一些错误动作,此外,在三级跳中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合理安排三跳节奏,直接对成绩的好坏和完成动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改进、总结和提高三级跳运动技术、在学习掌握其动作技术过程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动作,并施以确切的纠正方法,现在,将上述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一、在学习三级跳助跑第一跳(单脚跳)方面1助跑最后几步降速,步点不准,助跑凑步子上踏跳板,拉大步和捣小步。产生原因:助跑时,没有快速而强有力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心理因素的初步评定,探讨消极心理因素与踏远运动员的助跑稳定性、踏板成功率和专项成绩的关系,为有效地提高跳远踏板的成功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君 《体育教学》2012,32(12):71
在中学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在上板与踏跳时,一般会忽视双臂后引及前摆动作,易造成上板时上体快于下肢而不能积极主动踏板、下肢踏跳时不充分迅速、身体制动不够等现象,影响了第一腾空的动作质量.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双臂后引及前摆制动的动作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