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2.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朋友问我:新闻是什么?我说:新闻是一条路.对于新闻这条路,我有四个方面的解释.新闻是一条出路.有一句法国谚语:“新闻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能够跨越得过去.”我对这句谚语的体会很深.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4期上看到了左漠野同志写的《新闻与宣传》一文。该文把广播(电视)发布新闻、传达政令的任务概括为六个字:政治、新闻、宣传。我试拟了十六个字:党的领导、人民主人、实事求是、社会责任。或许有人说:“你不赞成新闻的政治性!”“你不要宣传!”我说,有党的领导,有人民当家作主,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对社会主义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新闻的立场、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勤跑腿     
一年多来,我在新闻报道实践中,悟出一点新道道:新闻,是靠跑出来的。不是么,当初,我刚坐机关办公室时,曾暗自庆幸自己的消息来源会更加广泛,肯定大有新闻可写。然而,当我搞起新闻报道时,却常常为自己抓不住新闻而苦恼。有一次,我翻阅  相似文献   

6.
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多在新闻实践中磨砺自己,多采写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精品,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新闻实践中,我坚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敏感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身边的新闻。2001年我采写的一篇深度报道《西瓜啊西瓜,农民的伤心瓜》获得了2001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北新闻奖三等奖。回想起这篇新闻稿件的采写经历,的确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要有精品意识要想采写出新闻精品,首先必须时刻保持新闻敏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200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在市场上闲逛,由于天气太热,准备买个西瓜解渴,到瓜摊一问价,6分钱1斤,我吃了一惊:2000…  相似文献   

7.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8.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 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9.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10.
在座的各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和新闻工作的同事们、同志们、战友们: 刚才安岗同志说到,这次北京新闻学会的成立,是我们国家新闻界三十年来的一个盛会。我首先祝贺新闻学会的成立。成立的日子正是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春节的前夜,我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志身体好、工作好! 在新闻学会成立以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次重要的讲话。在这个讲话里面,有一部分是说到新闻工作的。其它的部分,也是跟新闻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所以,这次新闻学会成立的时间确是选得很好,这表示新闻学会的工作,一定会象大家所愿意的那样,发展得很顺利。我和新闻工作发生过一些关系。可是,应该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正式的新闻工作者。在参加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5年来,新闻稿件不断地见诸报端,年年被上级和新闻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并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在我多年从事新闻写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当好一名合格的通讯员,需要有三股劲:即热劲、钻劲、拼劲。 先说热劲,就是要热心学习。要学好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好军事和科学文化知识,学好新闻业务知识。同时还要注意搜集和积累资料。这些年来,我注意把报纸杂志上心爱的文章剪下来,分类贴起来。为了搜集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平时,不论走到哪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条路上,不仅有阳光鲜花,而且有布满荆棘的坎坷。我是一个在新闻战线上度过了15个春秋的部队新闻工作者,1984年转业到地方后,继续从事文字工作。1988年底,我撰写的《新闻写作艺术》由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后,许多同志惊奇地问我:“在当前写书难、出版难、征订难的情况下,你是怎样写出这本书的?”希望我能披露点“经验”。凭心而论,对新闻写作艺术的研究,我  相似文献   

13.
我从1993初从偏僻的煤矿调到农场宣传部后,每年都有200多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全国、省、市级73家新闻单位采用,连续三年被评为农垦总局10大新闻报道能手之一,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有5篇稿件被评为好新闻。有不少同行来信问我:“老肖,你生活在只有3万人口的小农场,哪有这么多新闻可写呢?”我的回答是:只要加强学习,吃透上级政策,增强新闻敏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经常到一线,就不会写不出新闻来。其实,新闻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被誉为“养猪状元”的五九七农场“祯荣苑庄”养猪场当家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闻如何活起来,我结合采访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有新意要想经济新闻写得有新意,我觉得应做到:标题新、导语新、内容新、写法新,否则很难活起来。例如: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产业工会主席,因经常去县总工会办事,有幸读到《新闻三昧》。久而久之,《新闻三昧》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新闻三昧〉时,那新颖、别致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把上面刊登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让人耳目一新。以后,我每期必看。我感到它有六个特点:一是版面、栏目设计形式活泼、新颖:二是文章内容真实,贴近读者;三是上下结合,即有决策层领导的意见,又有基层的  相似文献   

16.
观点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我们的新闻太琐碎!”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5周年的庆典上,创始人泰德·特纳说,CNN应该更多地报道国际新闻和环境新闻,而不是“每天中的变态事情”。特纳说:“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内容能够回到有更多的国际新闻和环境新闻、有更少的低俗新闻上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与探索新闻规律,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关系到新闻科学体系的确立,新闻工作的得失成败和新闻改革的趋势、效果。本文试从新闻有无自身规律,新闻有那些规律,如何表述新闻规律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一) 新闻有无自身的内在规律,如何看待新闻规律? 说它有吧,有人认为:“办报就是办政治,还不是领导叫我写什么就写什么,叫我怎么报道就怎么报道。‘紧跟’、‘照办’还来不及,有什么新闻规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个蒙古族同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日报(出蒙、汉文两种报)党委书记兼社长、编委会主任。我的汉语文和新闻业务水平不高。对订阅的《新闻战线》,每期都从头到尾看过,觉得刊物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但我有一个感觉:从全国来看,省、地委一级办的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共有30多家,《新闻战线》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自从增加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后,我这个本来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如获至宝,心想这下可以看到在《新闻联播》中所看不到的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我几乎天天都看。可是,我这个满怀希望而看的人,往往失望而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栏目办得名不副实:很少有当天晚间发生的新闻,播出的新闻大体有以下四类:一、重复《新闻联播》中的非重要新闻;二、晨报报摘;三、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没能上《新闻联播》的一般领导人当天的迎来送往活动;四、用“最近”、“前不久”作为打马虎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意境     
有一年6月,我采访了一名女记者,请她谈采写体会,随后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新闻与写作》上。在我的采访本上,最后记了六个字:看唐诗,意境好。当时我们没有继续讨论,为什么读唐诗对新闻采写有好处呢?后来,我在工作中对新闻中的意境问题,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有境界成高格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为高格。这话对诗词来说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唐诗、宋词,都会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