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学学问"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更近乎一种出于特定情境纠偏需要的行动主张与策略.对于各有学科归属的大学教师而言,教学即使成为学问,其基础还在于其学科的理论逻辑与话语体系,它与发现、应用、综合的学问难以剥离,是带有实践而非理论取向的学问,也是一种把其他学问纳入实践中应用的学问.尊重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探索的自主性、反思性与智慧性而不刻意于学理化,不仅是一种现实与理性的选择,而且也是呵护高校教师教与学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文娱 《华章》2013,(25)
善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认为活动,是对他人或自我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或者是对纯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说善是一种价值取向与评断。同时善所指称的又是一种实在的现实的行为,一种供人们作出是否为善的这样的一个评价的客体。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客观行为和主观评价及由此得出的关于它的定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的中国教学论: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论研究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是并存的。教学论研究的多元取向并不意味着"怎么都行",教学论研究者必须明确教学论研究的价值取向,确立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论研究的思维方式。教学论学科的过度分化对人们的教学思想造成了妨碍,使人们难以对教学世界获得整体上的概念。教学论研究方法的多样,不应该造成重复,而应当互相补充,形成综合研究的系统,达到对教学世界的整体性的把握。教学论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学论研究者的素质。教学论不仅仅是一种审思明辨的理性,而且是一种体会真切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系列概念的运动和发展,而且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教学论研究者应当把自身的教学论研究真正视为一种自我德性养成的过程。这样,教学论研究就不仅仅是文本和思想的表达,而且是一种深刻的自我批判、自我改善、自我改造的伦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揭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路径是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专家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可以引领基层教师较快地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化;模仿先进是广大教师快速实现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路径;教师依托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合作互助,可以实现智慧增值,生成新的教学行为;行动研究以其鲜明的实践关怀取向、教师即研究者的"亲教师"立场、边行动边研究的可操作性,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学伦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教学技术化。引发了教学伦理研究。研究存在三种取向:一是建设交叉学科"教学伦理学";二是提出教学研究的"伦理学范型";三是回到原点。进行教学本体的道德理解。现有研究有四类问题,教学伦理概念不清晰;缺少西方教学伦理研究;没有发掘继承传统思想;缺少对现实教学伦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劲松  陈阳 《考试周刊》2008,(15):20-22
学习风格是制约大学生学习行为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大学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学习风格的研究,尊重大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本文通过介绍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探讨教学设计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取向,提出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大学教学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现实”与“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理论不是各种教学思想或观念的简单的、随意的组合,而应是一种具有逻辑内在联系、表达和反映时代精神的意识形态.唯有如此,教学理论才能主导该时代教学实践的基本价值取向.自觉地把现实教学矛盾作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时刻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强调把教学理论研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现实教学矛盾上,并不否认或贬低历史的作用,相反,更需要对历史的系统研究。在教学理论研究中,应该以对历史的研究促进对现实的敏感,深化对现实的认识,又要以现实的研究为历史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目标,使之获得更大的推动力。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对于我国教学理论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收获.这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转换的社会,这种特殊的历史境遇是我们思考教学理论问题时首先应该予以关注的。贴近现实、关注时代,这是教学理论建设的内在要求。教学理论是动态的、发展的,保持其开放性的理论视野是其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从来都不是静观意义上的认识,一种单纯的理论沉思,而是内在的体验与直接认同。从现实发展的角度看,树立教学思考的整体意识,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现代教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加深对现代教学理论基本精神的理解。教学理论建设需要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对教学进行宏大的理论叙述。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教学评价应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展现价值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学评价应当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明确发展取向;思政课是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正确途径;思政课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创造活动,教学评价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评价理论,增强...  相似文献   

11.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相互研讨,使师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属性,这是理论上的应然政府,但在政府的实践中,政府又具有“经济人”的一面,偏向于对“自利性”的追求,这是政府公共性的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让政府的公共性得到应有的展现,找回政府公共性的本真,是我们要予以不断探索的目标。从行政伦理的维度看,应该从两个层面加以考虑,一个是政策法规层面,即制度层面,另一个是行政主体的伦理道德层面。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为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但各有其优点,只有把两种教学理论结合一起应用于《计算机维修维护》教学中,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文章分析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面临的问题,探讨在中职体育中开展"以德树人"教学的具体路径,从而促进"以德树人"理念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阅读教学理念的建立,与西方现代“对话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不同,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受到尊重。然而,当前有不少人对阅读“对话理论”不甚了解或存在误解,片面理解阅读对话,使阅读教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对“对话理论”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更深入研究,以便更快地建立更加科学化的现代阅读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有关教学主客体的研究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宏观教学过程这一概念出发,在理论分析和概念识读的基础上,提出教学系统的三主体双客体结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教学系统由三类主体(教的主体、学的主体和管理主体)和两类客体(主体性客体和单纯性客体)构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实践,可以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协调构成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因素,如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本身的特点、教师实际教学"采用的理论"与变革"所倡导的理论"不一致,等等。帮助教师寻求走出困境的对策有:学会反思、参与教研、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思维方式、创设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沟通,相互研究、讨论,使师生不断有所新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的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桥梁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化程度高,内容抽象难懂,与实践结合困难。若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则通过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顶岗实习,施工现场的参观学习,以及参加锻炼实际技能的桥模比赛等教学活动,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的过程,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既有一般教学过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两课”教学不仅受外界影响还要面临“信”与“疑”、“知”与“行”的矛盾。要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教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