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和“自己”都是人称代词。从意义上说,“我”是说话人称自己,“自己”有时也指说话人本身,所以,容易把“自己”和“我”混同起来。实际上,“自己”和“我”的用法及意义是有不同的。“自己”的主要用法是复指主语。换句话说,“自己”经常出现在主语的后面,代替主语。如果主语是“我”、“自己”就是指的“我”。如:“……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海上日出》)如果主语是“你”,后面出现的“自己”就是指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表示“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你们自己”和“他们自己”等的代词,叫做反身代词,也叫“自身代词”。反身代词的种类:反身代词是由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加后缀 self或selves构成,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末用反问句“保护自己的同时不也失去了自己吗”点化“伞”的故事。“伞”承载了“不能因保护自己而失去自己”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知识点呈现】 反身代词 1.概念。表示“我自己(myself)”、“你自己(yourself)”、“他/她/它自己(himself/herself/itself)”、“我们自己(ourselves)”、“你们自己(yourselves)”和“他们自己(themselves)”的代词,  相似文献   

5.
“我”和“自己”都是代词,一般是称代自己。可是在一些时候,“自己”并不等于“我”。主要区别有以下两方面: 一、“自己”多复指前面已出现的人或物。如: 1.瓶子不会自己倒下来,准是有人碰了它。 2.责任由他自己承担。 二、“自己”可以泛指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如: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而后面要用一人称“我”时,必须写“我”,不能用“自己”代替,否则就会指代不明确。如: 1.今天上课时,老师表扬了自己。 2.他帮了自己那么多忙,连水也没喝一口。 这两句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会,课标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自己”与“我”都是代词。在一般情况下,“我”可以指“自己”,但“自己”不一定指“我”。1.“自己”多用于指代前面已出现的人和物。如:(1)他想,自己是汽车司机,应该多为旅客着想。  相似文献   

8.
胡为燕 《文教资料》2005,(36):154-155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阶段目标”中规定:第三学段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四学段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强调了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明确宣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的科学理  相似文献   

9.
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家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家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家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把“不能自已”读成“不能自己”,甚至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也把他们印错了。这是不解其意或粗心造成的。自己的“自”是自身的意思,“己”也是自身的意思。“自己”是同义并列关系的代词。自己的“自”是自身的意思,“已”是停止的意思。“自已”是偏正合成的动词,“不能自已”是自己不能使自  相似文献   

11.
“自卑”、“自负”、“自强”是人们三种不同的心态。“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负”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自强”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具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自卑者,不能很好地去认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优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与几位同学闲谈,讨论到“你最怕什么”的问题,有的说最怕“蛇”,有的说最怕“鬼”,还有的说最怕“难题”,可是我说:“最怕我自己!”害怕自己其实是不敢超越自己,是怕越过本应越过的那一步。我们很多人怕的也都是“自己”,不论怕“蛇”、怕“鬼”、怕“难题”,还是怕“闲言碎  相似文献   

13.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14.
我们乡里有几句顺口溜:“上大人,孔乙己,说别人,想自己。”请别小看这几句话,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说别人”要结合“想自己”,光说别人而不想自己是没有长进的。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是在“说别人”,而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想自己”。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学生在“说别人”的时刻得“想自己”,而且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先“想自己”,再“说别人”。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发现,《红楼梦》前80回反身代词有“自”、“自己”、“自家”、“自个”4个。这4个反身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自”、“自己”使用频率极高,“自家”、“自个”使用频率则较低;“自”、“自己”的用法比较复杂,“自家”、“自个”的用法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6.
每对“夫妻”都将“购买”自己的房子,“生养”自己的小孩……直到“离婚”。  相似文献   

17.
孩子天生爱表现自己,使人了解自己、关注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融合于其所在的集体中。“胡扯”是他们表现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用这种人类最基本、最简单的交流方式“胡扯”来表现自己,表达自己,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与了解。而教师们却往往反对孩子们的“胡扯”,尤其是孩子们课堂上的“胡扯”更是令教师头疼。面对孩子们天生喜欢难以改掉的“胡扯”,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五册《毛遂不避嫌疑》一文在对“好表现自己”的帽子和“不表现自己”的“美德”的危害进行了剖析、对“表现自己”和“不表现自己”的含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以后,为了使论述更为全面、辩证,作者在结尾处又以优秀体操运动员李宁为例,说明“表现自己”与“风头主义”、“野心”无缘,以划清二者的界限。然而,问题正出在这结尾处,正出在李宁身上。  相似文献   

19.
汉语“自己”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圆满地解释“自己”所具有的各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的差异及阐明学者程工的研究,重探“自己”的性质,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自己”的指称关系及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讲“不要埋没人才”,指的是领导不要“埋没”属下,组织不要“埋没”个人。但是,“人才”有时候还会“自己被自己埋没。”中国有“很狂”的人,但现在更多的人却是太缺一点“狂”劲——缺乏应有的自信、勇气和雄心,对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