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氯离子存在使一些有金属参与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现象为"氯离子效应".针对金属与盐的反应,以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研究对象,定量探究氯离子浓度对氯离子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氯离子可以明显加快其反应速率;氯离子浓度在0.5mol/L~2.0mol/L时,增大氯离子浓度会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氯离子效应增强;氯离子效应对氯离子浓度的要求有一定的峰值,在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体系中,当氯化钠的浓度大于2.0 mol/L时,氯离子效应将会略有下降.最后,提出了后续的研究建议和该实验的教学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了文献中报道的几种依据菲克第二定律的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所求的D值有很大差异;北欧标准NT Build443中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并不合适,在有些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在这几种方法中,将表面氯离子浓度Cs值直接求出,每个深度计算出一个表观扩散系数值Di,然后取平均值计算表观扩散系数D的计算方法更适宜计算氯离子表现扩散系数;而在Cs和D作为常数考虑的情况下,几种计算方法绘制的氯离子浓度分布曲线都与试验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菲克第二定律在描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时,不宜将Cs和D作为崤量考恿.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种计算分子尺寸与构型对微孔内大分子有效扩散系数影响的理论方法。基于刚性圆球分子在圆柱型孔内的扩散理论,定义分子平均投影半径和水力学球半径,分别用于估算孔内外浓度分配系数和孔内水力学拖曳力。对不同构型的大分子,使用该法计算的有效扩散系数与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对敦煌莫高窟地仗盐害土样浸泡溶液中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无机离子进行了测定分离,探讨了毛细管电泳的常用分离优化条件对莫高窟地仗盐害土样中无机阴阳离子的分离分析影响.敦煌莫高窟地仗盐害土样浸泡液中无机离子的毛细管电泳测定分析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分离快速、样品用量少、污染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捕获力场潜能的模型和Bates提出的绝热不变性理论,采用改进了的平均偶极矩理论(IADO理论),我们计算了过渡金属离子-苯配合物之间的力常数及一系列内氛重组能,讨论了理论计算结果与之间差别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工作有效地改进了前人的工作,取得了与实验光谱标度数据一致的规律性,并与光发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它避免了因缺乏溶液中可信的振动光谱数据在内氛重组能计算上的困难,通过易得的离子和配体的物理量给出一种简便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过渡金属离子,内氛和外氛重组能计算的几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讨论了内氛重组能和外氛重组能对溶液中过渡金属离子电子转移反应的影响,外氛重组能的贡献小于内氛重组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就孔内传质参数对模拟移动床(SMB)可分离区间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文中应用了与General Rate模型等效的修正平衡扩散模型,从而使数值计算过程得到简化.计算结果表明孔内有效扩散对SMB分离过程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设计SMB操作条件时应充分考虑孔内传质过程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孔内有效扩散对SMB可分离区间的两条边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一影响机理也借助单个色谱柱双组分分离在C1—C2空间图中的浓度分布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石墨烯纳通道中离子输运的模型,统计了不同直径石墨烯纳米孔两侧的电势和电荷分布,确立了电势和电荷分布随纳米孔直径的变化关系.通过施加匀强电场使极性水分子在石墨烯纳通道中重新排列,总结出水分子的极化程度与纳通道直径的对应关系.利用建立的纳通道中离子输运的理论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直径纳通道中的阴、阳离子浓度与体态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纳米孔径的减小会导致孔两侧电势降的增大、聚集电荷的增多,并且水的极化程度也更加明显.此外,在较低浓度的NaCl溶液下,纳通道中氢离子浓度占的比重大.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通道中钠离子的浓度上升值远大于氢离子的浓度减小值,因此,钠离子浓度对于离子电导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9.
对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类型、规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讨论了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不同溶液中同一种离子、两种不同的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洋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某混凝土港口4个泊位的自然暴露检测数据(暴露时间分别为1.5,1.5,4,15年),提出了一个基于可靠性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化设计方法.基于检测得到的200多条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随侵蚀深度的分布曲线,对表面氯离子浓度与高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提出了考虑环境温度、氯离子浓度、龄期系数和高程等因素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公式.然后,依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基于可靠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率预测方法.讨论了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深度预测值、浸润时间比和高程的关系,建立了以海水浸润时间比为指标的海洋环境区划体系.最后,建立针对环境区划体系的分区设计方法,包括了标准试件的分区设计规定和不同水胶比、设计年限、温度、氯离子含量修正系数的分区设计规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表面力仪(SFA)测量一价与二价电解质溶液中分子级光滑的云母表面间作用力.研究了钾离子、钠离子、镁离子在分子级光滑表面云母间的性质.实验中测量了DLVO作用力及水合力,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的一价离子溶液(约10-4mol/L)中,实验中所测得的力与DVLO理论力曲线完全一致.然而在浓度超过反离子临界浓度时,额外的短程斥力偏离DLVO理论值,临界浓度对于每一种离子是不同的.实验结果展现了这3种离子对云母表面的屏蔽效应差异及在溶液中的水合性质.此外,从这些结果可以评估2个水合钠离子或者2个水合钾离子之间的作用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测得常压下298.15~318.15 K温度全浓度范围的混合液密度,计算BMIMPF6和乙酸溶液的超额摩尔体积和无限稀释超额偏摩尔体积,两者均为负值,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用Redlich-Kister方程拟合混合液的超额摩尔体积与组分浓度关系,最大标准偏差低于0.005 cm3·mol-1.利用Flory统计理论讨论了二元混合系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用离子液体中离子与有机分子间存在着离子-偶极作用和结构效应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3.
酸和碱     
【要点解读】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典例剖析】例1如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解析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概念、原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微观示意图,可以发现,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H 和C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 和OH-,两种溶液混合时,Na 与Cl-仍然自由移动,H 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氯离子对[Pt3(CO)6[NEt4]2与Re2(CO)10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氛离子,催化性能大大改善。初步分析了氯离子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有效去除氯离子是青铜器粉状锈去除的关键.工作中采用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青铜器粉状锈处理液中氯离子,10 min内完成分析检测.在离子色谱实验条件下,峰面积与氯离子浓度在0.1~20 mg/L范围内呈线性,检出限为0.03 mg/L,相对标准偏差在4.41%以下,回收率在98%~104%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实时监测除锈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能很好地反映器物的除锈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便于准确判断和处理溶液中的各种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根据质子平衡原理,得出了各类电解质溶液中H+离子浓度的计算通式,并按通式的内在规律和条件演绎出各类的电解质溶液中相应的H+离子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举例说明了这些公式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钾离子在粘性土中扩散运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日本九州地区的2种区域性土———有明粘土和赤土作为废弃物填埋场底部粘土衬垫层的适应性,做了一系列室内扩散试验.应用软件Pollute V6·3模拟计算了实验结果,反算出了钾离子的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有明粘土的扩散系数比赤土的扩散系数小,说明有明粘土有望能作为更合适的粘土衬垫材料.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在混合溶液的情况下,钾离子的扩散系数较在单一溶液的钾离子的扩散系数小.因此建议尽可能使用与现场淋滤液成分相近的混合溶液来做扩散试验,以求出扩散系数来作为废弃物填埋场的设计和性能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越高,其导电性就越强吗?不同离子对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有何差异?通过分析、解读2016年北京卷理综化学11题相关离子反应中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变化特征,感悟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对溶液导电性的显著影响,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一种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安全、快速测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法。该实验以水泥中氯离子引起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行业问题为背景,包含电极电位和溶液离子浓度关系的知识点,精确配制溶液、普通酸度计测溶液电动势的基本化学操作,以及绘制标准曲线等数据处理。该实验以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定性分析方法,可知二元弱酸酸式盐均有3个临界点.推导得出二元弱酸酸式盐3个临界点微粒浓度的计算通式,认为临界点是二元弱酸酸式盐固有的属性.简述了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从浓至稀时微粒浓度大小排序变化的规律,指出分析微粒浓度大小时必须说明溶液浓度.在常见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浓度不是很小(大于0.01 mol·L-1)的情况下,离子浓度大小排序问题用弱酸根离子的电离与水解相互促进的定性分析就可以解决,这对中学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