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晋是玄言诗流行的时期。玄言诗因以枯燥的说理代替形象的塑造,辞雕旨虚而日益遭到遗弃。东晋诗人将山水诗引入玄言诗中,清新细致的景物描写和玄远虚灵的意境使诗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随着山水描写成分的逐渐增多与玄言成分逐渐减少,山水诗最终取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对谢灵运山水诗影响最大的是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但汉魏西晋诗歌和东晋玄言诗怎样促成山水诗体的形成 ,谢诗与玄言诗有哪些本质的不同 ,谢灵运在山水诗形成阶段有哪些杰出贡献 ,这些问题还有待学术界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观点和看法对客观公正地评价谢灵运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齐宋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沈玉成先生《谢灵运评传》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又否定了玄言诗。这两者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在玄言家的心目中,山水本来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玄言诗中出现一点山水描写也并不罕见。东晋后期。模山范水的作品渐渐增多,诗风开始转变。谢灵运的叔父谢混在这一转变中曾经作出过贡献,但真正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完成这一变革,并使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的,则是谢灵运。”这里。不仅指出了山水诗代替玄言诗的过程,而且充分肯定了谢灵运的贡献和功绩。  相似文献   

4.
山水题材进入中国古代诗歌,可以上溯到《诗经》,而山水诗的兴起则在晋末宋初。开山宗匠当属谢灵运,他改革东晋玄言诗,开创了“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的山水诗,但他对这种新诗体的把握并非驾轻就熟。首先,他的诗一般都是纪游式,人随山水转,移步换形,如导游图一般,对山水进行全方位描摹,对景物作罗列式排列,缺乏主观情性的融入,造成情与景分离。其次,由于地的山水诗刚从玄言诗脱胎而出,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一带)。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他是第一个大力模山范水的山水诗作家,对扫荡“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有大功劳,在诗歌形式的探索上也有相当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东晋兰亭诗有着区别于山水诗和正宗玄言诗的不同特质。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第一个成功实践确立了山水题材的独立地位。他以大量山水诗改变了东晋玄言诗晦涩艰深、无病呻吟的不良文风,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气息。这种清新明丽的诗歌风格的开创,在我国诗歌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而这一转折的出现,也正是源于谢灵运政治上的屡屡受挫,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狂放不羁的个性思想与自身深厚的文学修养等因素。本文将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从谢灵运的个人喜好和个性思想两个主观因素分析其山水诗的创作动因;第二部分则从谢灵运的出生经历、生活环境、家族传统等几个客观生活条件分析其山水诗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8.
山水诗三题     
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而完整的山水诗出现在曹操的诗中,到大、小谢之时山水诗臻于兴盛,因此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欠准确;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前者脱胎于后者,而是相互影响;大谢的山水诗形成有政治失意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其佛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玄言诗是东晋诗歌的主流,从诗史来看,这是对魏晋以来以玄理入诗的这种非主流诗学的发展的结果。两晋以来玄学的发展,特别是东晋时期玄佛合流,对玄言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玄言诗学也有一个发展流变的过程。对这一诗史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玄言诗学的基本内涵,理清两晋诗歌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关于东晋玄言诗“主要是用抽象思维即逻辑写的”的结论,值得 商榷。只要对东晋玄言诗的真实相状认真分析,并正确评估“理过其辞”的问题,便可 知玄言诗仍属形象的抒情的诗,并非只谈玄理,完全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老庄哲学的 讲义或注疏。这点,玄言诗的首席代表孙绰之诗便是最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玄言诗和山水诗出现于魏晋时期,都属于文学史上的新品种。尽管以文学的眼光来衡量,玄言诗远不如山水诗,可是自西晋永嘉时至东晋,玄言诗却雄踞诗坛一百余年。而山水诗却要到南朝刘宋时才头角崭然,取代了玄言诗在诗坛上的地位。这种演化、递变,是很有趣的文学现象,其中有值得探讨的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锋 《语文知识》2009,(4):73-76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与东晋诗歌相关的材料,是研究东晋诗歌的重要文献;而其他并未直接联系到诗歌的材料,也可借以考察东晋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本文先将这些材料归类,并在分析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东晋诗歌衰落的原因以及玄言诗是否能概括东晋诗歌。  相似文献   

14.
中古诗学分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是与上古、近古相对的概念。它的基本特质就在于对诗之为诗问题的探索。中古诗学围绕着诗歌应该写什么,应用什么语言风格写,诗歌有什么用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1.汉末(顺、献之间)-西晋末-(永嘉年间),“诗缘情而绮靡”是这一阶段诗歌发展的基本走向;2.西晋末-东晋末,是玄言诗主导诗坛的阶段。诗体道而平淡是这一时期诗坛的基本倾向。3.刘宋-唐初贞观前后,这是中古诗学的总结时期。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诗歌由玄言诗的“体道”转向“体物”,并向着缘情回归,从而为最终复归于“言志”作着准备;在诗歌的风格上则由平淡经由Nong艳而趋向清丽。中古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至少有这样两条:质代变,追求陌生化的审美心理;中古诗的探索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陶渊明诗歌中的象征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开拓性的一位伟大诗人。陶渊明身处饱受战乱的东晋时代,东晋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处于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在文学上孕育新的生命和转机的时代。在玄言诗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百多年间,文坛上寂静黯然,而陶渊明作为日后开启中国诗歌繁荣的先导,显示出“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1]2的非凡气派,其有别于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最大特点为质朴自然,古人对此多有所论及,如严羽将陶渊明与谢灵运的诗作加以比较后,得出“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沧浪诗…  相似文献   

16.
玄言诗何以呈现“淡乎寡味”的特征?除开东晋社会、历史的原因之外,当中一定还有其他原委。对于玄言诗的创作,创作者的角度并非文学的角度;而且玄言诗的主要讨论对象《老》《庄》,其言语、情感观也都讲求平淡;玄言诗之前的谈玄工具———理论性论文在风格上亦是淡而无味。玄言诗的谈玄功能决定了其淡乎寡味的命运。玄言诗是在平淡无味的囹圄与规范中进行创作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近代诗人姚燮,在山水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理论主张“诗道性情”,且有复古倾向。其山水诗题材以描写浙东一域的山水风光为多;风格雄奇俊逸,造语奇特。其诗风前后期变化较大,后期风格转向沉郁;其诗歌也有不够含蓄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唐代以来,诗的地位重于,诗影响其他体;宋代以后,的地位重于诗,影响诗。“以为诗”产生于唐代诗与的地位发生根本转变的背景之下,又是古运动的副产品。“以为诗”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时间限定。陶渊明的时代,似乎还谈不上“以为诗”的问题。陶诗脱胎于玄言诗,但陶渊明摆脱了玄言诗过份“化”的不足,力图恢复诗歌的诗意,他是“以诗为诗”而不是“以为诗”。尽管其诗中具有一些散的特点,也不宜称之为“以为诗”。因为从玄言诗到陶诗,与韩愈等人从散到诗的道路是根本相反的,前是在排除“”的特点,后却是在引进。“以为诗”始于陶渊明的说法,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对于陶诗所取得的高度成就,也不宜归结为所谓“以为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东晋是充满哲理与玄思的时代,在当时的文学创作领域中,玄言诗流行诗坛近百年,这种诗歌的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大多从抽象的玄思入手来阐释玄虚的哲理,缺乏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在艺术上也不注重对感性形象进行直观描绘,景情理游离,语意晦涩,破坏了诗歌以艺术形象为表现手段的本质特征,不符合人们对诗歌美感的要求,因此缺乏感染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晋宋之际,在玄言诗之后,出现了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创始人。在谢灵运以前,山水诗只是作为背景出现的,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到了南齐的谢眺,山水诗有了新的发展。谢灵运、谢眺人称“大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