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新农科”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并以河南省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生产类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途径,即明确教师提升方向,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构建交叉融合学科和“实+虚”的基层教学组织,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领域,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调整师资结构,加大对新进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等,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融入“新农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国昌 《文教资料》2013,(28):102-104
英国的新兴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任务的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素以培养出色的工程师出名,是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制度的积极实践者。这两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各具特色,而且成效显著,学习英国新兴大学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重点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大背景下,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雅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滞后,在整体规划、培养机制、管理制度、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它的健康发展.独立学院必须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分类管理、阶梯培育、分类评价等制度化构建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第一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大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教师分类管理与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师资是大学立校之本。我国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职业教育型、学术理论型、双师双能型演进轨迹与发展脉络。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具有应用型、行业性、市场化的应然属性。实践层面,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应聚焦多师同堂式课堂教学实践、同步实操式实验实训管理和适度耦合式师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机械工程学科这个专业的大背景下,分析和研究机械工程学科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从如何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及校企双向流动的“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入手,提出对地方高校机械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提升的具体方案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理工学院新征用地500亩建设旅游学院,这是该校“用10年时间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远景规划的重要一步.在此背景下分析该校旅游专业现状,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学校的工作部署,提出调整课程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完善各项实训条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推动下,我国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卓瑜  赵军 《高教论坛》2023,(11):34-39+52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凸显,然而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相关素养始终是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综合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质性研究方法,选取某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分析案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系统探讨了地方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失配的原因。针对加强地方应用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素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转型后关键是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决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在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转型动力不足、转型能力不够、制度和组织保障不到位、实践平台缺乏等诸多问题。阳光学院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以“大出口”“双流动”应用型师资培养模式,构建师资转型制度体系,开拓应用型教师培养途径,提升应用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指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应用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对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师资队伍是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十几年来“双师型”师资模式在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占领重要地位,同时近些年各种新模式也逐渐崭露头角。在这种背景下,立足高职“双师型”师资的建设现状,审视双师模式并反思师资建设存在的弊端。提出高职只有认清自身优势,在加强“双师”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有自身特色的“超越双师”新模式,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多而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于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构成论,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应用型本科大学看成系统,并分解为基本单元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固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生成整体论研究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分析了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培养理念、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当前我国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集群建设成为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优先选择。以池州学院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为例,提出了“四维”协同的大数据专业集群建设举措,分别从大数据专业集群构建、课程体系重构、平台资源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立等5方面建设大数据专业集群,并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集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大学”是类型学范式下的先验性概念,建设应用型大学已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选择.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化解特定高校生存发展困境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现实与实践逻辑.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分类参照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与理论逻辑.建设应用型大学既要应对理论逻辑上的困惑,又要解决实践逻辑上的困境.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建筑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建筑人才培养背景和人才需求情况,提出了高校在应用型土木建筑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建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鉴于高素质应用型土木建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的问题,提出注重人才特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实践教学基地等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国际化既是高水平大学的共同特征,也是我国大学走向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问题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聚焦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呈现。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们普遍关注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价值、途径及方法的一般性研究,偏重于对我国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中问题的宏观思考,而深入的、具体的、富有操作意义的研究还较为鲜见。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考核机制欠缺,数量偏少,培养渠道单一,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关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出发,以衡水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拓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传统,着眼于建设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一种依托专业、注重专业、突出应用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宗旨,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的学科专业体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