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流才子柳永在《清平山堂话本》中被描写成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冯梦龙对此非常不满。他根据自己的小说观加以再创作,把柳永塑造成一个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才子。作品中的柳永是冯梦龙自己理想追求和生活情趣的写照,他借柳永这个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柳永在《雨霖铃》中宣称自己是“多情”之人,还说自己有“千种风情”,如此暖昧的字眼多少会令人浮想联翩,柳永虽仕途受阻,但他那出众洒脱的风姿,那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才情,赢得众生追慕。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中写道:“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相似文献   

3.
柳永被誉为"慢词的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柳永的仕途之路却格外坎坷,他困于科举考场许多年,年近五旬方才及第,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仕途而奔波,尽管官场困难重重,柳永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将从柳永的仕途入手,结合期间的作品分析柳永在人生各个阶段的仕宦心态,以及造成他这种矛盾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柳永在我国词史上是一个很有个性才华的词人.他的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一定的开创性,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柳永在词学上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艺术天分和自我勤奋外,与其人生境况密不可分.可以说,柳永的人生境况造就了后人敬仰柳永和柳词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宋初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人,他对词的贡献表现在一、内容的开拓;二、形式的创新;三、语言的质朴.柳永不仅敢于冲破前人的樊篱,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意境,而且是一位在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人之间铺桥筑路的词人.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柳永偏爱写黄昏之情景.他把日落的自然节律视为自己生命流程的对应物,其词常常将伤别、怀人、思乡、苦旅、厌仕等惆怅情愫聚结到苍茫黯淡的黄昏景中,营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苍凉意境.柳永的黄昏词代表了柳词的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流传甚广,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他的人生在他自己和当时社会众人的眼里是悲惨的、不幸的,然而,正是这悲剧的人生,才成就了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他对宋词形式和内容上的大量革新和开拓,无疑加快了宋词走向繁荣的进程,他是宋词发展的拓荒者、引路人。  相似文献   

8.
从柳永的词看中国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从科举制产生之后,便与中国的士林阶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柳永的词及其所反映出他的身世中可管窥一斑。柳永第一次考进士落第后,曾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一词,以示告别科举,但是,他并没有走出科场的怪圈,在他经过长期的羁旅行役生活之后,改名柳永,将自己又投入科场“彀中”,并进士及第。从柳永的词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士林阶层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科第情结。  相似文献   

9.
柳永一生处于求仕而事业无成、求爱而情感无依的两难困境之中,造成这种人生悲剧的原因,不仅是正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对立,更是他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及其背后儒道思想矛盾,而所有外向的追求使柳永的儒道思想无法达到哲人的完善境界,也就无法完成他自己。柳永的意义在于他努力以排斥于儒道之外的脉脉温情,来否定种种动荡而虚幻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杨宛 《文教资料》2008,(5):13-14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非常大,是与其词的通俗性密切相关的.柳永的俗词不讲含蓄,俗中有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使词摆脱士大夫的贵族气而回到平民之中去,他的词成为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元曲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三言”作为冯梦龙社会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他丰富复杂的道德思想。他的道德观主要体现在对仁义、情爱的人性化的关照与反思。一方面冯梦龙肯定符合人性、人情的情爱、仁义行为;另一方面大胆否定和批判虚假淫秽和忘恩负义的不道德行为,在两者的对照中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的词作较以往都有大的突破和大的扩展。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词人,其原因就是他混迹青楼的行为和歌咏歌妓的词作。如今,对柳永其人应该全面评价,对他的咏妓词也应重新认识,还其本来面目,让人们了解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宋代文人中的一个另类,他才高八斗,却抑郁不得志,奉旨填词成了他浪迹江湖的招牌。柳永的词多和烟花巷陌,歌儿舞女相关,《雨铃霖》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本文就谈谈《雨霖铃》的哀婉风格。  相似文献   

15.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词人。他的词集《乐章集》中"香"字共出现的次数高达81次,其中不乏清雅之作,可以看出柳永世俗之乐的审美情怀。但是,"香"大量集中在绮罗纤艳闺阁园亭俗词之中,这不仅与柳永本人浪漫率真的性情有关,更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有密切的联系。柳永的这些词擅于和自己的悲苦生涯融合,彰显作者的独特审美视角,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宋大众审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明朝的冯梦龙不仅是一个文学奇才,同时也是一个制谜的行家。崇祯七年,冯梦龙到福建寿宁任知县。一天。吃完晚饭后,冯梦龙游性大发,便穿上便装去游县城。忽然,一个算卦先生拦住了他的去路,  相似文献   

17.
宋代柳永开创的"柳永体"具有俗、雅两大属性,一方面将民闻词雅化和提升,另一方面又将远离民间词本源的文人词向源头复归.他是旧时代的结束者,也是新时代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文教资料》2006,(13):125-126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柳永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柳永的大部分词便映射了他这一生都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文就从这些词作来观照他的这一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9.
冯梦龙的男风观念主要体现在《情史》之“情外类”和散曲《情仙曲》中.冯梦龙视男性对同性之欲为正常,但否定因色而起之欲.他的男风观念以情为基础,对于有情者给予高度赞美与尊重,并认为可以流传不朽,可以做教化典范.古往今来冯梦龙的男风观念可谓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20.
郝允龙 《文教资料》2009,(24):12-13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情感寄托.因此,柳永的词作也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们所不齿.柳永也终因不善官场经营,填词殃及仕途,潦倒终生.但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为他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