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光、热、水、土等无机环境物质以及成千上万的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通过食物链共同构成了纷繁复杂,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按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成许多小的生态系统。人在生态系统中从事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环境对人的反作用,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处理好农业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是件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2.
简论生态文化教育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教育是形成正确生态观的重要途径,其任务就是把生态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去,使学生明确人在生物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清楚地认识到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生态意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张琳 《甘肃教育》2013,(23):46-46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的破坏活动也渐渐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范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其产生的后果众所周知,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亦是人类赖以生息的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因而已引起了全球内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绿色植物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诸如环境、矿藏、医药等方面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田鼠的天敌的身份给人类写信.写它们惨遭人类杀戮,生物圈遭到破坏的现实.写了人类为了一己之私的愚蠢行为,还写了对人类的最终醒悟的希望。文章以田鼠的天敌的口吻来写.语言精炼老道.中心突出,说理充分。本文最大的特点还是语言中蕴舍的丰富细腻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拳拳之心。恰当地引用古诗句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7.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它不仅向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保护环境、改造自然、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特别是在保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森林是异常宝贵的环境资源.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森林也是最大的生产者和调节者.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森林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失调,招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使环境恶化,人类自身也难以寻到良好的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8.
将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是生物新课程的特点之一.生物新课程构建起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课程内容新体系,把课程目标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一、环境教育的内涵 环境教育是一种信息教育,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会了解温室效应、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了解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关系,了解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后果,了解他们在环境问题的产生和预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科技》2011,(4):26-27
鸟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鸟类传播花粉和种子,抑制有害昆虫,有力地调节了自然界的动植物种群,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81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鸟类是大自然的主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孟筱璐 《学子》2014,(7):38
正本文以"生物圈是生物共同家园"一课为例,从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和教学过程、且行且思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展开介绍了"研究性学习讨论"活动、角色扮演、微视频等精彩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并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生物学素养。同时从课堂问题的设计、把握生成性资源以及培养学科思维和素养三个方面做出了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生物圈是生物共同家园"是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六章的内  相似文献   

12.
鸟类是大自然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因此,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把爱鸟、护鸟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大力维护生态平衡,让鸟类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土地上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是全球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对调节生物圈、地圈和大气圈平衡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作为大气CO_2的“汇”和氧的“源”,它的大面积破坏、减少和消失是全球气温变暖,物种濒危和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平衡被破坏等方面的重要原因。最终给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基础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从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我国,加强森林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国土整治、环境建设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大量研究表明:森林除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消除噪声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 ,甚至是发展价值理念 ,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高度重视。但从大量的有关文献和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现时社会各界大多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理解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确实非常重要 ,但维护生态平衡仅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或者说是最直接的一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间接的 ,或者说更根本的一方面还在教育。然而以往我们的教育 ,从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到具体教学操作 ,都与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对当前…  相似文献   

15.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方面的作用,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来概括动物的作用,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行为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的影响,渗透环保意识,树立人与生物圈协同发展的思想。难点和重点是: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动物在调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一方面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突出绿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生物技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护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教育,是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体现,是这一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平衡和时间上的延续;实现高等教育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只有真正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完善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做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9.
鸟类是大自然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力量。因此,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把爱鸟、护鸟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大力维护生态平衡,让鸟类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块土地上共生共存。目前,我省共有44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4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7.28%。  相似文献   

20.
谈生物学教学备课中的“三读”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是要通读教材,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特点)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第一册在编写体系上,按照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编排思路,全书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对生物圈有何意义,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