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分子往往愿意称自己是"书生",或曰"读书人"。书生者,从书中生,或者以书为生,都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书生不读书,恐怕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自誉为书生了,以此推论,寻书,买书,看书,藏书,赏书,直至更高水平的写书,自然应该是读书人的本分。读书,可分为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在功利的需求时读的书,  相似文献   

2.
(范用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5月出版)读书人买书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买书乃是因为学习、研究和工作之必需,不得不买,买完用完也就完了;另一种则有所不同,买书完全出自对书的爱好甚至是癖好。这后一种读书人中,很有一些愿  相似文献   

3.
我爱读书     
说到读书,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是的,有时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用脑、用心,还要有毅力。可我觉得读书很有乐趣,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爱不释手。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舍不得花都攒起来买书了。在我的房间里摆放着两个书柜,那里面全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曾经多少次抱着书不知不觉睡着了,也曾经多少次没跟小伙伴一…  相似文献   

4.
晒书     
天长日久,书积累了不少,两只大书橱满满的。为了不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真正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我又不断买书、读书;读书,再买书。书也就越发多起来了。与书结缘,在我很觉荣耀。我家地处穷乡僻壤,祖辈种田,很希望子孙中能出个读书人。于是,并不高大的茅草屋里也悬挂着一副对联:“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两行。” 10岁时,我光着脚丫拖着鼻涕抱起了启蒙读本,读了起来,竟然小学、初中、师范一步步地读下去。工作以后,又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拿到了大专和本科两张毕业文凭。如井底之蛙,我有一种心满意足和自我陶醉感。  相似文献   

5.
1.我的业余爱好生活在这个精彩纷呈的社会空间里,我常把读书当作一次穿越心灵的孤独旅行,尽管路途迢迢,旅程漫漫,却始终能领略到无限的风光。因而,买书、读书、藏书,也便成为我业余生活的一大爱好。说来也怪,大凡读书人多为囊中羞涩之辈。常常揣着刚发的奖金,气宇轩昂挺进单位附近的开架书铺,一本接一本地挑自己喜爱的书著.待到意犹未尽时,才发现微薄的奖金是经不起我如此“挥霍”时。于是又一本接一本地一本地“去粗取精”,望着被我“遗弃”的卷册高高地堆积在一边,像是在嘲弄我弱不禁风的消费指数.心里头真比刀割  相似文献   

6.
闲情话买书     
记得孩提时买书,都是些小人书之类的画册。无非是想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以博得同伴艳羡的目光来满足儿时纯稚的虚荣,哪里晓得买书的乐趣。而今,买书不仅是为了读书,也是为了享受买书时的那份闲情,那份逸致。俗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可谁又能知道现在借书的这个难外借朋友一本书,时时刻刻在屁股后跟着要,必须抓紧时间,捞不着细细地看,以致无法吸取书中之精髓,可是不看吧,却又抑制不住心底的趋使。再看到朋友拿回本好的书,趁其不在,偷出来翻看,看到妙处,遂忘记周围的一切,身入忘我之境。不料突来的一巴掌将我从天堂…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介书生,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我觉得,我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买书、读书、教书、写书,这一辈子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伴侣;书,使我走上了专家型教师的道路。一、买书1992年,我获双城市重大贡献奖,政府奖励我一套商品住宅楼。我欣喜若狂,后半辈子总算安居了。搬家的头一天,我买了40条麻丝袋子,将家中藏书装好,先运到楼里。这一万多册图书,几乎每一本都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思。70年代初,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命运让我认识了徐淑杰,她也是小学教师。我们从相识…  相似文献   

8.
书房的秘密     
我给自己收拾出一个书房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喜欢书,喜欢买书,又是个读书教书的人,没有个书房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现在已不大提自己的书房名了,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因为我常常在文章后写上某年某月于二人转书屋。  相似文献   

9.
书房的秘密     
我给自己收拾出一个书房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喜欢书,喜欢买书。又是个读书教书的人,没有个书房怎么也说不过去。我现在已不大提自己的书房名了,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还记得。因为我常常在文章后写上“某年某月于二人转书屋”。  相似文献   

10.
<正>我前两天坐高铁,在车里溜达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读书。真不幸,我那车厢里就我自己拿一本杂志,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机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着iPad看书呢?我过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儿"切西瓜"。虽然看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足以说明我们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关键是"习惯",而且是被"家长和老师逼得没有了这个习惯"。看外国人带着孩子去买书,46岁的孩子,一进书店自己挑,喜欢哪本买哪本。  相似文献   

11.
当语文书一发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本想随手翻翻,谁知翻到第一课《窃读记》,里面的内容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气就看完了,这可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林海音还是小女孩时,因为没钱买书,又不让借书,只好每天到书店"偷偷"读书的故事。书中的很多情节,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文章后面那一句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当时我还不太懂  相似文献   

12.
<正>大红大紫非我有,满床满架复何求?人生百样各有得,一世读书抵封侯。这是我就读书问题写的一首小诗。"一世读书抵封侯",在一些大富大贵者看来也许属于酸葡萄心理。不过,与"朝为骄子暮为囚"、欲以读书终老而不可得者相比,一个人终生有书可读,而且能自由阅读,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人各有所求,读书人应以读书为乐。当然,不要读成书呆子,像《聊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是文盲。也许吃了不少不识字的亏,常对我们姐弟俩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们上学。”母亲并不知道读书能给人带来什么,她就知道读书好,因而即使家境贫寒,母亲也很慷慨地给我买书钱,从看图识字到中华成语故事,从神话传说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的书架上也堆起了一排排的书,家中荡漾着书香。不奢望自己能做什么大学问,只求平实普通的生活中有一份灵魂的宁静精神的充实。我把一本本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在夜晚的灯光下,在双休的闲暇中,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本沐浴在智慧的海洋里。古人云:开卷有益。养成—个爱读书的习惯是…  相似文献   

14.
书斋·书灾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书呆子。很少有朋友约我去户外恋爱春天。大半的时间,我总是与书为伍。大半的时间,总是把自己关在六叠之上、四壁之中,制造氮气,做白日梦。我的书斋,既不像沃波尔中世纪的哥特式城堡那么豪华,也不像格勒布街(GrubStreet)的阁楼那么寒酸。我的藏书不多,也没有统计,大约在一千册左右。"书到用时方恨少",花了那么多钱买书,要查点儿什  相似文献   

15.
书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书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书是一位挚友,为我带来无限的欢乐。现在的我是一个十足的"书虫",读书让我着迷。三年级时,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爱看书。课间休息时,他们手中都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着,我眼馋了,便央求妈妈也给我买书,妈妈二话没说便带我去书城选书。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我真不知该怎么选。最后,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这本书够大,同学们一定会  相似文献   

16.
买书记     
我喜欢买书。日常的零用钱几乎都存进了书店。出去游玩,不论是到大城市,还是一般的县城,首先要去的就是书店,最喜欢去的也就是书店,而且只有翻个口袋朝外方“死心”。一次,和几个朋友去青岛,自身带的钱全买了书,若不是朋友解囊相助,我可能要长住青岛,回不来了。我忘不了我第一次买书时的心情。我在乡村里上小学,那时真渴望有一本课外书读读,而且还十分盼望有朝一日拥有自己的书,好好咀嚼其中  相似文献   

17.
书是我们的朋友、老师。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每个人都离不开书,我也喜欢读书。我对书的认识是从陌生到了解,从不感兴趣到热爱读书。现在,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早在上幼儿园时,我就经常抱着一些卡通书看,那时,我就只认识那么几十个字,大多数字我都不认识,只是觉着那些彩色图案很好看,所以,喜欢卡通书,这可能也算是我读书生活的开始吧!随着一天天过去,我上学前班了,这时的我,已不像上幼儿园时那样无拘无束了,老师要求我,爸爸妈妈要求我,他们都要求我  相似文献   

18.
晒书     
晒书○孟令涛读书、教书;教书,又读书。天长日久,书积累了不少,两只大书橱满满的。为了不致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真正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我又不断地买书、读书;读书,再买书。书也就越发多了起来了。与书结缘,在我很觉荣耀。我家地处穷乡僻壤,祖辈...  相似文献   

19.
书读完了?     
莫斯 《成才之路》2011,(7):25-25
偶然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书名很狂的书:《书读完了》,作者是高级读书人金克木老先生。我很是纳闷,一生以读书为乐为业的大书生金老爷子为何出此狂言甲翻开这本多谈读书的文集,开篇,金老先生就讲了他同感很深的传闻:历史学家陈寅恪年青时曾去拜访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  相似文献   

20.
<正>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高希均先生是当地著名的出版家,也是我非常敬重的朋友和师长。几年前去台湾时,就在书店买了他的《读一流书,做一流人》等书籍,为他的阅读理念和推广阅读的行动而感动。那时,他已经倡导"酒柜变书柜,餐桌变书桌""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等理念。他一直对读者强调:"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人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